APP下载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的思考

2021-07-13梁爱霞

现代企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预算法结余财政资金

梁爱霞

加强预算管理,建立与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预算制度,对于优化政府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社会公平及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实际工作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不规范,预算质量不高。①大局观念不强,预算质量不高。预算编制应当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集中一切必要的人力、物力,才能为预算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根本保证。但是,目前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大局观念不强,没有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妥善安排编制预算;有的单位对预算编制管理缺乏积极性,甚至有的单位错误认为预算编制管理工作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预算编制管理工作缺乏上下联动,共同谋划,仅由财务部门独力完成,导致预算编制不扎实、质量不高。 ②预算编制不规范,实用性差。预算编制应当坚持量入为出、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以及实事求是的原则。但是,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未能从实际出发,结合国家经济政策取向和单位发展方向、年度目标等来分析落实预算编制工作;有的单位预算计划指标合理与否、金额与实际需求是否相符,没有经单位领导和用款部门集体研究讨论,只是简单地以上年数据为基础做增减,也没有结合实际需要采取适用的预算法分别进行预算编制,如零基预算法;有的单位预算编制国内“公务接待”经费时,没有按要求细化到接待批次、人数和金额;有的单位预算编制项目性资金时没有结合项目实际,详细、具体地进行细化编制,只按项目资金总额一笔或随意拆分编制,致使预算编制不能充分全面地反映项目工作计划的开展情况,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项目预算形同虚设,实用性差。

2.预算执行管理力度不足。①对结转结余资金统筹使用力度不到位。有的单位没有定期清理结转结余资金,对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项目资金,没有按规定调剂用于本部门、本单位其他项目使用,没有按规定统筹用于单位发展亟需资金支持的领域;对两年及两年以上的项目结转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没有上缴给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统筹使用。②资金支出缺乏严肃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有的单位在资金支出方面仍然缺乏严谨性、严肃性,预算执行的支出存在无用款计划、超预算和超计划拨付资金及私自改变资金使用用途等现象;有的单位在项目资金执行中常常存在进度冒进或者缓慢等偏离预算进度的情况,这不仅造成财政资金效益低下,还会影响到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

3.预算监控与考核管理不到位。①预算监控与考核的责任感不强。有的单位未能充分认识到预算执行事后检验的必要性,造成财政经费大量耗费;有的单位预算监控与考核管理者缺乏较强的责任感,且本身专业水平较低,很多时候预算监控与考核工作都流于形式,处于无人执行、无人管理的状态。致使预算资金执行存在随意且缺少严谨和严肃性的现象,也得不到有效监控,预算监控与考核管理没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无法提高,其价值最大化不能实现。②预算监控与考核机制不完善。有的单位对财政资金的支付审核缺少必要的监控与考核机制,造成单位财政资金的利用比较随便与盲目;有的单位对预算的监控与考核管理没有制定配套的奖惩机制,预算管理体系并未与部门业绩、员工绩效考核紧密相连,未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有的单位对重大项目性资金支付使用缺乏必要的控监和跟踪管理机制,致使预算项目执行时,出现偏离宏观调控预期目标的倾向性问题,未能及时地加以纠正;对重点违法违规预算管理案件,缺乏警示教育宣传机制,导致重点预算案件警示教育效果不理想,未能充分发挥预算监控与考核的积极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健全和改进全面预算编制工作。①强化大局观念,集中人力扎实做好预算编制管理工作。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预算管理意识,转变观念,重视预算编制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推进预算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根本保证;要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实效性,为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要组织深入学习领会《预算法》,着眼学以致用,贯彻落实。强调预算编制管理工作是单位的核心工作之一,需要集中一切必要的人力、物力,上下联动,共同谋划。彻底改变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这一错误认知,激发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凝聚起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开拓创新的强大动力,从而更加扎实做好年度预算编制工作。②从实际出发,编制科学性高、适用性强的预算计划。在预算编制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取向和单位发展方向及年度目标任务,考虑多方,协同各方,兼顾各部门利益。集体研究讨论编制年度预算计划指标的合理性和适用性,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实处、发挥实效,实现有限财政资金价值的最大化;应当根据预算计划指标的实际需要,分别采取适当的预算法进行编制,如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有效提高预算数据的精准性、科学性;应当分别按资金的功能、经济类科目进行具体、详细的编制,尤其是项目性预算资金,应当结合项目的实际,采用适当的预算法,分别按项目资金的功能、经济类科目进行详细、具体的编制,杜绝项目资金总额一笔或随意拆分填写、“三公”经费不细化等不规范现象,确保项目执行有预算数据可依,实现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适用性。

2.多部门联控,加强预算执行管理。①加强结转结余财政存量资金的统筹使用。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清理结转结余资金,加大财政存量资金与预算安排挂钩的力度,对上年末财政存量资金规模较大的单位或部门,相应压缩下年财政预算安排规模;對不足两年的结转项目资金,要加快预算执行,或按规定用于其他急需领域,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应按规定统筹用于单位发展急需资金支持的领域,调剂给本单位、部门其他项目使用;对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项目结转结余资金,要及时足额上缴给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作为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原项目在以后年度继续实施的,应作为新的预算项目,按照预算管理程序重新申请。②要从严从紧管好财政支出,加强跟踪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进一步加强单位预算执行管理、加快资金审核支出进度,加强跟踪监督,内设相关机构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审核各部门和下级单位的请款申请,要在法定期限内抓紧把资金分解下达到请款部门或下级单位,尤其对重点和大额支出项目,审核后要加强跟踪后续进展,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保障项目工程顺利开展;对采用先预付后结算方式的,应当按照预计金额全部下达,预算年度终了时应当及时办理结算;对于新组建部门新增的筹建或开办等急需支出,按程序审核后预拨部分启动资金,待研究确定预算调整方案后再清算;对无用款计划、超预算及超计划拨付资金和执行进度冒进的项目资金,要究其根源,督促及时整改,将超预算开支扼杀在萌芽之中;对执行进度缓慢的项目资金,采取收回资金、调整用途等方式,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资金支持的领域,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建立有效的预算监控与考核机制。①强化使命担当,以钉子精神抓好预算监控与考核工作落实。预算是以数量化的方式来表明管理工作的标准,其本身具有可考核性,可以根据预算执行情况来评定工作成效,分析差异改进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着眼大局大势、把握工作主题,深刻认识到执行科学有效的预算监控与考核的必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预算监控与考核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抓好预算监控与考核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②健全预算监控与考核机制。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总体谋划,统筹整合资源,加强沟通督促,单位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各方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着力建立一套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行得通、真管用、有实效的预算监控与考核制度体系。完善财政收支开展常态化的预算监控与考核机制,及时掌握各单位预算执行动态,特别是要加强完善预算收支执行、结转结余的监控与考核机制;完善无预算、无用款计划、超预算和超计划支付资金的监控与考核机制,尤其要加强完善重大政策性项目资金支出的跟踪监控与考核机制,及时发现偏离宏观调控预期目标的倾向性问题,及时地加以纠正,促进惠及民生的工程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综上所述,实施全面规范、与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预算管理制度,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实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坚持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做到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妥善安排财政预算资金,全方位、多举措地推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工作。

(作者单位:阳江市江城区计算机审计技术中心)

猜你喜欢

预算法结余财政资金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思考
基于新预算法视角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探究
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和解决途径
医保基金结余和亏空并存
政府储备结余
财政资金风险防范路径探究
降低医保基金结余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