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井泉香
2021-07-13韦秀观
韦秀观
每一次到梧州,都要喝一碗冰泉豆浆。
“冰井泉香”这么儒雅的称谓,最早源于唐朝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同治版的《苍梧县志》云:“冰井泉香”乃梧州古八景之一。按志书的描述,那是一片绿树婆娑、草长莺飞、清静幽美的胜地,范围东起锥子冲,西至冰泉冲,北到凤凰山顶,南临如今的梧州市二中操场。冰井泉水甘寒清冽,楼台亭榭别具韵味,小桥流水依依,莲塘惹人喜爱。历代文人墨客对此都有记载。宋代诗人任韵诗曰:“源泉池中生,莹净可鉴影,命僧旋汲之,入口胜霜冷。试烹白云茶,碗而雪花映。”清黄裳吉诗曰:“为访幽岑踏径苔,寒泉相对尝心开。琼花滟滟随风起,玉液溶溶滴露来。”清邓建英赞曰:“绿树层恋合,青苔古径幽。跨崖开别殿,凿石引青流。”
冰井泉香”的“冰井”,是唐朝诗人元结所发现的一口古泉井。元结乃唐代道家学者,原籍河南洛阳,曾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进士及第,代宗时任湖南道州刺史,大历三年(公元768年)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其间,元结从道州刺史调至岭南道的容州任刺史,兼御史中丞、容管经略守护使时,安史之乱已平定十年,但容州(今容县)等十几个州中仍有八个州少数民族还在举事,如西江流域的大藤峡瑶民起义,大大小小战役就持续了上百年时光。而此时作为容州刺史的元结,无法顺利前往官邸履职,只能寄居苍梧远程办公。这一停留,为苍梧(今梧州)添了不少人文佳话。
元结在梧州期间,常登临白云山,经过冰泉处,见有清泉石缝间溢出,其水充盈洁净,尝之冰凉爽口,于是命人挖井蓄之,取名“冰井”。“冰井”二字,本指藏冰的地窖,也指冰川上方的表碛因温度增高使其下部的冰遇热融化而成的洞穴。元结却以“冰井”给山泉命名,可见其水不凡。志书亦载,当时井呈圆状,宽5 尺,深丈余,水溢过平地,尝之甘寒若冰。宋《太平寰宇记》云“其水甘凉清冽,非南方泉比也”,《梧州府志》云“梧州城东有井出冰泉,井水甘凉清冽”,说的都是它的水质上佳。元结很高兴,欣然为之作《冰泉铭》,并刻碑立于井旁。铭文曰:“火山无火,冰井无冰;唯彼清泉,甘寒可凝。铸金磨石,篆刻此铭;置于泉上,彰厥后生。”另附小序云:“苍梧郡城东二三里有泉焉,出在廊中,清而甘,寒若冰。在盛夏之侯,苍梧之人得救渴。泉与火山相對,故命曰之冰泉,以变旧俗。”
冰泉井居西江之北,对岸有一峰峦名为“火山”,与之遥遥相望。大自然这种“冰”与“火”的格局,包含着《易经》“一阴一阳谓之道”以及五行生克的学说,闪烁着中国古老的哲学智慧。志书还说,后有郡人在此作坊,用冰泉井之水制作豆浆,兼营民间小吃,美味可口,远近闻名,“冰泉豆浆”由此得名。
井之侧依山坐北朝南建了一座寺庙,本名罗汉寺,因冰泉井的缘故,改名冰井寺。据载,冰井寺内曾有很多雄伟建筑,有二钟二鼓,有大殿,还有供游人休息的“尘外风光”堂两间,僧房、斋堂等一应俱全。寺门左边书写着“云山古佛场”,右边写着“冰井唐贤绩”。明朝时,为纪念元结,在冰井南面又修筑了漫泉亭,时两广总督叶盛题《修漫泉亭记》。清初画僧石涛也曾清修于此。石涛乃明靖江王赞仪十世孙,顺治二年(1645 年)由桂林赴全州,在湘山寺削发为僧,顺治四年(1647 年)为避兵祸,转赴梧州冰井寺修行,顺治七年(1650 年)转赴庐山开贤寺。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梧州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设立梧州关,由外国人任关务主管,官邸曾设在冰井寺内。梧州海关《十年报告·梧州(1892—1901)》中提到:冰井寺始建于唐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因废科举兴新学,时梧州知府庄蕴宽以冰井寺为基础建立了冰井学堂,使冰井寺从传扬神学的地方一度转换为新思想的传播之地。
上世纪60年代,冰井寺在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被毁。尚有《游冰井寺》碑藏于梧州市博物馆。《重建冰井禅寺记》碑列于市北山集碑亭。“寿”字碑存于白鹤观内,碑特别大,高180 厘米,宽85 厘米,厚13 厘米,阴刻“寿”字,落款“陈抟书”。陈抟生于唐末宋初亳州,科举进士不第,隐居华山修身立著,擅长书法,尤善“腕力”,传说可以腕之力敌百余人,人称“腕仙”。先生传世墨迹不多,所书冰井寺“寿”字一气呵成,笔力苍劲厚实,极具文物价值。冰泉井也在同一时期毁于一旦,古八景的“冰井泉香”也因此难觅踪迹,空留一碗冰泉豆浆,让后人慢慢品味。
冰泉井没了,冰泉豆浆何来呢?其实,白云山绿树掩映,植被极好,溪泉纵横,是一个可捏出水的地方。所以,在这一带的溪泉之水,充盈透亮,莹净鉴影,冰凉爽口。距冰泉井约10 米处,发源于白云山下的冰泉溪水就常年潺流不竭,其间溪水清澈,鱼虾闲游,历历可数。冰井虽不复存在,但作为冰井之水蓄藏所在的白云山仍匍匐蜿蜒,它流出的清澈山泉水与志书所载的冰井泉水毫无二致,用它配制的豆浆仍保持着百年的老味道。
现今坐落于白云山下的各户人家都有酿制豆浆的喜好,并且给自己的豆浆冠名“冰泉”二字。“冰泉豆浆”正是取自冰泉井古称,也得益于源自白云山腹地昼夜喷涌的冰泉水。此豆浆做法很独特,先取冰泉水浸泡优质黄豆,经精工细磨,滤渣干净,下锅煮开,后用柴火慢火细熬,历经三滚三撤,再加糖起锅,装钵,置热水中温炖,慢慢“乳化”后如脂似乳,口感极佳,被誉为“滴珠蜜味”。所以,在梧州冠以“冰泉豆浆”的馆子,顾客盈门是常有的事。
一碗纯粹的乳白色豆浆,一份不沾油带肉的点心,一口下去,竟然品出了梧州“慢”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