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枪故事(15)
2021-07-13晓枪老王
晓枪老王
上一期中,我们点破了美国M2机枪的神话,指出这款百年机枪实际上非常拉胯。但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纯种”的美国机枪大多基因不良。无论是M2、BAR还是M1919,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严重缺陷,简直像是遗传病。至于表现良好的美国机枪,比如说M249、M240,实际上都是外国血统。作为一款美国机枪,M60也没有逃过“血统魔咒”,自身也是问题不断。
电影《战争之王》中有这么一个情节:非洲国家有这么一个军二代,他整天开豪车(车其实挺土气的)、抱美女(我也不觉得美)四处游逛,仗着自己的军阀老爸整天胡作非为。有趣的是,这个军二代还喜欢枪,尤其是梦寐以求的“兰博机枪”,于是请电影主角(一个军火商人)帮忙,终于弄来了一支“兰博机枪”,一边像放鞭炮一样对天开枪,一边开车继续拉风去了。
兰博的痛苦
用今天的话说,《第一滴血》中的兰博绝对是一位美国战狼。这哥们手持一挺M60机枪,身上挂满了弹链,经常光着膀子、露着肌肉穿行在各个战场,给童年的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过,童年时候的我也非常好奇:兰博为啥要把弹链缠在身上呢?后来我才明白,这可能和M60坑爹的半无托设计有关。
对于M60这样的中口径通用机枪而言,重心一直是个大问题。通用机枪的长度不会太短,重量不会太轻,重心大多非常靠前。比如我们前文中提到过的M240,重心就像锤子一样差劲,士兵立姿无依托据枪时都费劲,射击更是难上加难了。
《第一滴血》中的兰博。很多人都不知道M60,但大多对“兰博机枪”印象深刻
采用侧置弹链箱时,M60弹链箱与握把之间的距离非常近,这会对操作有一定影响
不过,机枪往往依托于两脚架或者三脚架进行卧姿射击。此时,重心太靠前并不算太严重的问题,反正有脚架“撑”着呢。但机枪手不能永远做“伏地魔”,在应急情况下,机枪手难免要立姿、跪姿无依托射击,此时,机枪的重心就会变得非常重要。在通用机枪中,M60的重心相对较好,长度也比较短,完全算得上一股清流。\
M60优秀的重心和半无托设计息息相关。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会发现,大多数机枪的握把都位于受弹器座(供弹位置,也是装弹链的位置)之后,枪托普遍比较长。而M60反其道而行之,它的枪托粗大且短小,握把就位于受弹器座之下,这种特征有点类似于无托步枪,但又不太一样。因此,有人将M60的设计称之为半无托。
无托枪械的优点就是长度短、重心靠近射手。M60的设计虽然只是半个无托,但重心也好了很多。就拿最直观的长度来说,M60的枪管长度为560毫米,总长度只有1105毫米。M240枪管长545毫米,总长度却高达1225毫米。相比之下,M60算得上是短小精悍了。
MAG的握把离弹链箱很远,但由于采用了下抛壳,只能被迫采用侧置弹链箱。正是因为不好用,MAG、M60的侧置弹链箱出场率很低
德国人给下抛壳的MG4/5设计了带导壳板的下置弹链箱,虽然垫高了枪械,也让弹链箱变得复杂而奇形怪状,但最终也用上了下置弹链箱
但是,半无托设计也给M60带来了“兰博之痛”。对于机枪而言,侧置弹链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坑爹设计。随着射弹数的增加,弹链箱内的余弹会逐渐减少,枪械的重心会逐渐变化。对于三脚架状态射击而言,这点重心变化影响不大。但在兩脚架状态射击时,重心变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射手必须不断地“正枪”,以修正枪械的重心变化。
M60采用了半无托设计,巨大的握把恰好占据了弹链箱的“理想空间”。如此一来,M60不仅没法设计下置弹链箱,连侧置弹链箱都不好布置——握把毕竟太大了,握住握把的手也是个占地方的“巨无霸”。因此,兰博选择把弹链缠在身上,做出“一手射击,一手让托弹链”的经典动作,也就不奇怪了。
神秘的机匣盖
我在国内见到的M60机枪不多,但奇怪的是,这些M60机枪大都是“秃头”——它们都有一个银白色、坑坑洼洼的机匣盖。和大多数枪械相同,M60大体上也是黑色的,给人一股严肃、稳定的感觉,唯独是银白色的机匣盖,像非洲草原上蜜獾的“小白帽”一样突兀。
我当时的想法非常简单,觉得这些机匣盖可能是国内自制的。也许是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不小心把M60的机匣盖弄坏了,于是就又做了一个机匣盖凑数,因此品相极差。后来我发现,美国的原版M60居然也有这个现象——不少M60居然也戴着“小白帽”。
在做完表面处理之后,枪械的零部件要么是不反光的黑色或者灰色,比如95式的自动机,要么是均匀而一致的暗白色,比如56冲的自动机,绝不会像M60的机匣盖一样,呈现出没有任何表面处理的金属原色,且有明显的坑坑洼洼的感觉。
戴了“小白帽”的M60。我在国内见到的M60“秃头”更严重,机匣盖几乎已经看不到黑色了
M60的提把位于机匣上,根本无法作为换枪管的支点。堂堂美国机枪“扛把子”,机匣盖、提把的设计双双翻车,实在是难以让人相信
对我而言,M60的机匣盖算得上是一个未解之谜。经过多次思考,我得出了一个略带滑稽感的结论:M60的机匣盖表面处理工艺实在做得太烂了!处理层很容易就“掉皮”了。国内的M60数量有限,很可能被研究人员翻来覆去折腾了好几遍。在高强度研究下,机匣盖表面处理层被彻底磨“秃噜”了,于是就有了坑坑洼洼的银白色。
其实它是德国人
纳粹德国也被称为第三帝国,在军迷圈中,纳粹德国俗称为“三德子”。二战时期的“三德子”坏事做绝,但在科技领域确实有“两把刷子”,尤其是枪械领域,“三德子”做得相当出色。俗话说,纳粹枪械有三宝:Stg44、MG34/42、FG42,每一个都是响当当的先进产品。尤其是Stg44和MG34/42,分别是突击步枪和通用机枪的“扛把子”,可谓是影响力巨大。
相比之下,美国人的枪械水平就要落后多了,除了M1伽兰德之外,实在没有啥拿得出手的枪械。作为敌对国家,美国人嘴上当然不可能公开承认纳粹枪械的先进性,但身体还是很诚实的。早在二战结束前,美国人就照葫芦画瓢研究德国枪械了。但让人意外的是,美国人没看得上最划时代的Stg44,反而看上了后两者,尤其是FG42。
说起FG42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当时德国陆军醉心于中间威力枪弹,试图研发一款使用中间威力枪弹的新式枪械,去替代步枪(非自动)、冲锋枪,实现装备的统一化。伞兵的后勤补给一直很困难,也一直希望搞出一款通用枪械,想法和陆军不谋而合。
然而,德国空军强烈反对中间威力枪弹。本着对“陆军就是兵小白”的不屑,空军自己另起炉灶研发了FG42,以装备伞兵部队。请大家注意,FG42是在1943年开始装备部队的,而Stg44也是在1943年以MP43的名义装备部队的,这两把枪是正儿八经的同辈人。
FG42步枪。三德子枪械三宝中,Stg44是最佳的,而FG42可能是最差的一个,但美国人偏偏对Stg44嗤之以鼻,对FG42爱得深沉
M60的输弹机构,这套机构有明显的德国味道。二战之后,在机枪供弹机构设计上,比利时人、美国人都在抄德国人的作业
FG42确实有一些设计亮点,比如它在单发射击时是闭膛待击的,连发射击时则是开膛待击。它的两脚架架腿经过了精心设计,在收起时,两片架腿能拼成类似于护木的形状,既美观还实用。至于时髦的枪托缓冲、膛口制退器、折叠机械瞄具,FG42也是应有尽有。
当然,FG42最有趣的设计就是半无托了。这款枪械采用侧置弹匣,握把就位于弹匣底下。半无托设计有效降低了FG42的长度,让枪械变得十分紧凑。但是,半无托设计是极其不适合机枪的,然而美国人偏偏就看上了这套机构,甚至连自动机都一起抄过去了。
不过,FG42毕竟是使用弹匣的步枪,不是使用弹链的机枪。于是美国人就把MG34/42的供弹机构略作修改,和部分FG42的核心机构拼在一起,M60就这么诞生了。换而言之,M60虽然是一款美国枪,但实际上却是满满的德国血统。
M60的可靠性问题
如果我们站在当年美国人视角上看,M60绝对有无限希望。M60的研发耗时多年,还有德国血统加成,融合了多种设计,颇有一股“天下英雄(优秀设计)入吾彀中(尽在M60)”的感觉。至于二战后的美国,那是妥妥的第一工业大国,又刚刚打赢二战,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在这样的背景下,就算我们穿越回去,告诉春田兵工厂的工程师:你家M60会拉胯。我估计那些工程师自己都不会信的。
然而,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M60偏偏就拉胯了。这款枪械可靠性问题层出不穷,枪管升温快、更换枪管困难、零部件寿命差、不停射等大小问题,让美军士兵怨声载道。1980年前后,美军开始引进MAG机枪,逐步替换掉M60。要知道,M60是1959年定型的,有德国血统+第一工业国两大加成,MAG则是1958年的枪,来自蕞尔小国比利时。在几十年后,M60居然被一个同辈替代了。这种尴尬的现象可谓是典型的杀伤力不大,侮辱性极强。
美国人在FG42基础上推出的弹链供弹机枪——T44试验枪。注意这款枪采用了“侧开门”机匣盖,十分的古怪
M60的原型枪之一——T52机枪。M60的研发从1952年一直持续到1957年,可谓是五年磨一剑(德国二手剑)
对于一款枪械而言,只要它没有致命缺陷,都是可以通过逐步改进来升级改造的。M60本身德味十足,很多设计德国人已经验证过一遍了,并没有大的缺陷。就算一时玩不转德国设计,只要假以时日,只要还有充分的研发资源,美国人也肯定能吃透相关技术,最终把M60打磨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M60最终也没能争一口气,偏偏混成了这个惨样。M60到底怎么了?這个问题困扰我多年,而点醒我这个梦中人的,是另一款和M60同病相怜的枪械——L85。
和M60一样,L85也是一款看起来挺新颖,实际上没啥创新性的枪械。它的自动机设计源自AR18,无托布局则是英国人研究多年的。但偏偏是这么一款保守、无太大进步的枪械,硬生生保持了次时代黑科技产品的可靠性。如今的L85甚至被广大军迷嘲笑为“最佳的栓动步枪”。
L85稀糟的可靠性和恩菲尔德工厂的命运息息相关。当年英国的恩菲尔德兵工厂要被卖掉,生产线也要搬家。然而很多员工都已经在当地生活多年,不可能再随着工厂搬到其它地方。这些老员工要么被裁,要么只能主动寻找一份新工作。人心惶惶之下,大家根本无心生产。在这样的背景下,L85的生产质量完全成了一场灾难。
有趣的是,在丹麦机枪的竞标中,M60E6打败了新锐的HKMG5赢得了订单。这则好消息足以让M60粉丝狂喜
M60的情况比L85还要复杂一些。M60是由著名的春田兵工厂设计的,生产则外包给了萨科防务公司。然而造化弄人,1968年,已经百岁有余的美国著名枪械厂——春田兵工厂关门大吉。想想吧,厂子黄了,大厦倾了,原本想靠着M60给自己换车、给老婆买包、给儿子买乐高的设计师们,生计成了问题,就连退休金都可能很难保障了。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军队还想让他们搞枪,继续改进M60,这简直是在搞笑。设计团队是枪械的主心骨,设计团队随着春田兵工厂一起黄了,那么M60出什么问题,我都不会觉得奇怪了。
本文中我们讲述了M60的悲情故事,下一讲中我们讲述一款国产机枪——95式班用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