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期间内蒙古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访谈与策略研究

2021-07-13张慧超谢春辉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筛查心理健康

张慧超 谢春辉

(1.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 2.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等2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提升,通过开展全覆盖、规范的心理测评、心理访谈等形式,对内蒙古自治区高校2020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与访谈。

一、疫情期间内蒙古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与访谈情况

(一)调查对象

本次参与调查的对象是我区2020级在籍大学生,覆盖55所高校,其中本科院校20所,专科院校30所,本专科混合院校5所。应测人数为139632人,实测人数为135267人,测评覆盖率为96.87%。

(二)调查方法

量表法:利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reening Scale)。此量表共96个项目,分为三级筛查,共22个筛查指标。一级筛查为严重心理问题筛查,二级筛查为一般心理问题筛查,三级筛查为发展性困扰筛查,其中一级和二级筛查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筛查的核心,三级筛查主要反映学生心理困扰的来源以及提示可能的潜在心理问题。

访谈法:系统量表测查后,开展谈心谈话,综合评估研判,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三)调查过程

全区各高校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2020级新生入学后1到3个月内组织开展,调查时间在2020年9月至12月。各校以班级为单位,统一集中施测、测评工作开展前期,教育厅通过视频方式对全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规范心理测评流程、规范访谈流程,讲解测评注意事项、解读筛查标准。测评工作结束后,开展访谈培训,做到访谈标准一致,争取最大限度达到访谈效果。对访谈后确定属于一级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和转介治疗。对二级、三级心理问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纳入“关注人群”,有针对性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定期谈心谈话等。

(四)测评调查结果

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检出标准,实测人数中一级心理问题、二级心理问题和三级心理问题的筛出学生数和比例详见表1。

表1 经《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量表》筛出的心理问题学生数及比例

通过测评发现有幻觉等严重精神病性症状的一级心理问题学生占到8.25%;二级心理问题为一般心理问题筛查,占到12.79%。分为内化心理问题和外化心理问题两类,其中内化心理问题包括了焦虑、抑郁、偏执、自卑、敏感、社交恐惧、躯体化七个指标,外化心理问题包括了依赖、敌对攻击、冲动、强迫、网络成瘾、自伤行为,进食问题、睡眠困扰八个指标;三级心理问题学生比一级、二级心理问题学生多,占到15.23%。三级心理问题为发展性困扰筛查,包括学校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因扰五个指标,它并不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筛查的核心,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学生有维护心理健康意识的积极意愿;有61.09%的学生经测评显示无心理问题。但因《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目前并没有公布常模,无法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五)访谈调查结果

1.通过对测评筛出为一级心理问题学生访谈后的情况。组织各高校专兼职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对一级心理问题检出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后,筛出一级心理问题学生人数为483人,访谈后呈现出的幻觉妄想症状问题108人,呈现出的自杀倾向问题375人,转介精神卫生中心93人,因心理问题需要办理休学的人数为52人,人数和比例见表2、表3。

表2 心理访谈、咨询后筛出的需重点关注学生数及比例

表3 筛出一级心理问题学生呈现及比例

2.访谈后本专科学校对比分析

(1)本科学校总体情况。本科院校实测总人数70073人,经访谈后筛出一级心理问题学生为322人,占实测人数的0.46%,筛出一级心理问题学生访谈后呈现出的幻觉妄想症状问题41人,占筛出一级心理问题学生总数的12.73%,占实测总人数的0.58%;呈现自杀倾向问题281人,占检出一级心理问题学生总数的87.27%,占实测总人数的4.01%。转介精神卫生中心50人,占检出学生总数的19.25%。办理休学人数为31人,占检出学生总数的9.6%。

(2)专科院校总体情况。专科院校实测总人数55853人,经访谈后筛出一级心理问题学生人数为160人,占实测人数的0.28%,筛出一级心理问题学生访谈后呈现出的幻觉妄想症状问题25人,占筛出一级心理问题学生总数的15.63%、占实测总人数的0.45%;呈现出的自杀倾向问题95人,占筛出一级心理问题学生总数的59.37%,占实测总人数的1.7%。转介精神卫生中心41人,占检出学生总数的25.63%。因心理问题办理休学的人数为22人,占检出学生总数的13.75%。(见表4)

(3)本专科学校检出率对比。通过进一步对比本、专科学校访谈后的数据发现,本科高校评估后筛出一级心理问题较专科高校高0.18%;本科高校评估后筛出一级心理问题有幻觉妄想症状比率较专科高校低2.9%;本科高校评估后筛出一级心理问题有自杀倾向比率较专科高校高27.89%。干预措施维度、转介精神卫生机构和因心理问题办理休学的本科高校学生较专科高校学生分别低于10.09%和4.15%。(见表4)

清朝,聪明的吃货们又制作出了“耐饥丸”这种方便食品。具体做法,是将糯米炒至发黄,倒在石臼中晾晒。再将红枣入锅蒸熟,去皮、去核,同样倒入石臼中晾晒。然后就用大杵捣石臼中的糯米和红枣。捣烂和匀之后,将糊糊取出来,团成一个个鸡蛋大小的丸子。最后,铺到苇叶上晾晒风干。清朝学者李化楠曾记载,这种耐饥丸的效果十分显著,吃上一丸,管保半天不饿。他在余姚任职县令的时候,就曾经号召广大农民群众趁着丰收年多制作些耐饥丸,以备灾荒缺粮时食用。

表4 本、专科高校心理访谈、咨询后筛出的需重点关注学生数及比例对比

从本科和专科高校需重点关注学生情况的对比可以看出,本科学校一级心理问题学生高于专科学校,但是本科学校因一级心理问题转介治疗或办理休学的比例却低于专科学校,这说明本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压力比专科学校大,做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和转介治疗的难度更大。

3.测评后的访谈调研情况

调研中发现,经过访谈进一步评估为一级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比仅为0.36%,量表测评只是初筛,要结合后续的访谈工作综合研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于如何开展心理测评后的访谈,各高校略有差异,但总结起来,基本可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况:院系辅导员、心理辅导站负责教师和心理中心老师同时进行一对一访谈;各院系根据测评反馈结果,先期进行初级筛选访谈,如发现重点关注学生,上报心理中心,中心再介入进行后续访谈;院系与心理咨询中心分级、分类进行访谈等。

(1)广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参与其中是优势

心理访谈是一种能够运用更多的资源进行更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尤其是可以把相当大的一部分工作经验丰富的学生工作者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中来。这极大地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量,变被动为主动,不再需要被动地等待学生来访,而是以更加主动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访谈前的专业培训是保障

大部分高校的具体做法是:心理中心根据心理测评结果整理出高分需关注学生名单,随后开展针对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专项心理培训,提高他们对心理测评的认知和实践操作能力,规范访谈预约、提问方式等,使其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3)遵循咨询原则,避免二次伤害是底线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一)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开展一对一访谈中发现,部分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出现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但进入大学后隐瞒病史,甚至有人选择自行断药,一些行为严重违背了精神障碍的科学治疗方案,导致其在入学后一段时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这也切断了学校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心理帮扶的途径,限制了心理健康工作的具体办法,从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还有一些学生在初中高中已经有了心理问题,但没有得到家长、学校的足够重视,没有及时解决,一直积压到大学。进入大学后,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很可能使心理问题更严重。

(二)家庭教育成长环境的影响。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一对善解人意的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是茁壮成长的基础。但因个别家庭经历变故,如夫妻关系紧张、离婚、家庭成员亡故等,这些事情的发生往往会给孩子带来种种不良影响,产生心理障碍。访谈中有部分学生对家庭氛围表示很难以接受和适应,专制型家长和言语暴力都被排在了最难以接受之首。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态度,也成为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三)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的大学生在步入大学后,对现有生活感到失落和茫然,加上社会环境相对复杂,强烈的心理冲击使他们对未来感到困惑茫然,在这种前无目标后无动力的情况下,整天无精打采,在彷徨和无聊中通过上网打发时间,以至于有的染上网瘾,沉溺于虚拟世界,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此外,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对理想职业的渴望和现实情况的失落感互相交织,久而久之也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四)学校学习生活因素影响。一是对新的环境不适应产生孤独恐惧心理。大一新生入学后,面对多方面的挑战。离开父母和家乡,学习知识、人际交往、经济开支等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独立能力;大学的集体生活,要求学生在饮食、作息、卫生习惯等方面重新适应;二是学习压力大产生焦虑心理。大学生在入学后要重新面对学习适应的问题;三是人际交往导致的焦虑心理。大学生容易发生现实我与理想我矛盾的现象,对自己的主观能力没有科学的把控;在处理与异性的关系上,由于心理发育还未成熟、生理发展状况、原生家庭影响、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等因素,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因而产生交往困惑,严重则引起心理失衡甚至精神疾病;四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跟进不够、针对性不强,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其实在中学就已经显现,但没有得到及时干预和足够重视,导致进入大学后心理问题暴发。

(五)疫情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疫情成为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甚至加重的催化剂,疫情初期学生和老师均处于分散状态,学生通过网络“云”学习,时间和空间都相对自由、宽松,而老师只能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无法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受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影响,学生分辨不清,导致心态易紧张,焦虑、恐慌。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学生返校复课阶段,校园实施封闭式管理,学生长时间处于同一个封闭环境,心理健康也会产生多维度影响,心理问题产生的机率大大增加。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 健全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切实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全链条责任体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开拓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渠道,线下包括咨询地点、办公室,线上包括公众号、邮箱、电话等,同时注意保护隐私,排除想要咨询学生的心理担忧,使所有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预约心理咨询;强化一对一谈心谈话和关心关爱制度,营造理性平和、人人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的良好氛围,完善心理咨询制度建设,遵循心理咨询伦理规范;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疾病预防与转介治疗工作。

(二)重视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建构学生的乐观认知风格

有效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宣传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微信公众号、APP等等多种媒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重视发挥社团、班委、学生会等正式学生群体以及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通过朋辈互助调动积极性,提升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评价等能力;在教育中主动建构学生的乐观认知,体验积极情绪,有利于学生心理弹性的养成。

(三)在实践活动中悦纳自我,提升自信心

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工作体系,贯穿全年积极举办师生交流会、心理运动会、心理征文、心理沙龙、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竞赛、心理电影赏析、心理微视频征集、心理教师学生骨干技能比赛等活动,教育者在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时,应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和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心理体验,让学生在被他人尊重的过程中体验和培养良好的自尊水平。

(四) 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常态化、精细化

开拓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渠道,线下包括咨询地点、办公室,线上包括公众号、邮箱、电话等,同时注意保护隐私,排除想要咨询学生的心理担忧。使所有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预约心理咨询,强化一对一谈心谈话和关心关爱制度,营造理性平和、人人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的良好氛围,完善心理咨询制度建设,遵循心理咨询伦理规范。第一,建立健全预约、咨询、重点反馈、值班制度;第二,注意保密原则,做好个案记录、管理、保存工作;第三,在保密的基础上定期开展个案分析、研讨与督导活动,力求从事实出发提升专业实力;第四,定期开展团体督导活动,收集学生不同需求,做好心理预测。

(五) 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疾病预防与转介治疗工作

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测评系统”的推广使用工作,优化量表使用,提高心理健康测评覆盖率,积极做好预防;通过测评及心理危机定期排查等途径,及时发现、排查危机,并做出及时、准确的干预,同时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和疏导,有必要的情况下,做好转介治疗工作,疏导学生家长情绪;通过预防、排查,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避免心理危机事件,加强对患有精神疾病学生的康复情况的关注跟踪,有效掌握恢复、治疗情况;充分发挥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作用,建立并执行心理危机动态化管理和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月报表报送制度,建立逐级递增的迅速危机反映机制,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学生团体、教师、辅导员、班主任、院系、职能部门及学校的层级作用,提高师生对心理危机事件科学应对能力,并在各层级间建立科学、沟通、联系、有效、及时的心理危机转介机制,发挥好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校医院等机构的联动作用。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筛查心理健康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