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氧化剂对聚苯胺/涤棉复合织物电磁性能的影响

2021-07-13刘元军郭顺德赵晓明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苯胺硫酸铵氧化剂

刘 凡,刘元军,郭顺德,赵晓明

(1.天津工业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2.天津工业大学 艺术与服装学院,天津 300387)

0 引 言

随着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电磁污染问题[1-3]。电磁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事和民用设备的运行,还会对生物健康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4],电磁防护材料应运而生。

理想的电磁波防护材料应该满足吸收频段宽、匹配厚度薄、质量轻、吸收能力强等4个基本要求[5-6]。目前,在电磁防护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材料包括碳系材料[7]、磁性粒子以及导电聚合物[8-9]等。

聚苯胺(PANI)、聚吡咯(PPy)、聚噻吩(PTh)等是当前最常见的导电聚合物[10],近年来在电磁防护领域应用广泛。聚苯胺具有成本低、易合成、有反复质子掺杂能力[11]等优势。

苯胺单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氧化聚合反应,可以生成具有一定分子量的聚苯胺[12]。聚苯胺主要的合成方法有溶液聚合[13]、乳液聚合[14]、微乳液聚合[15]、模板聚合[16]、酶催化聚合法等。导电聚合物具有共轭π键主链和较低的密度,对电磁波的极化损耗增强,从而提高材料的电磁防护能力[17]。

国内外众多学者已经研发了种类繁多、性能优良的电磁防护材料,然而在投入应用中仍面临很多的挑战。目前,应用于8~12 GHz频段之间的电磁防护材料研究较为广泛,这些材料主要应用于反雷达探测、卫星通信等场所。然而,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广播、无线电通讯等(频段在10~100 MHz)电子设备被大量使用,低频段电磁污染日益严重。因此,研究防护频率10~100 MHz材料的电磁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涤棉复合织物。在10~100 MHz频率范围内,研究了氧化剂种类及浓度对涤棉复合织物屏蔽效能、表面电阻的影响,以及在1~ 1 000 MHz频率范围内,对介电常数实部、虚部及损耗角正切值的影响。

1 实 验

1.1 材料与仪器

1.1.1 材料与药品 涤棉混纺织物(平纹机织物,混纺比为10/90,由宝鸡亿帛商贸有限公司提供);苯胺(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供销公司);六水合三氯化铁(分析纯,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过氧化氢(分析纯,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二水合氯化铜(分析纯,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过硫酸铵(分析纯,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

1.1.2 仪器 矢量网络分析仪(ZNB40,德国Rohde & Schwarz公司);数字万用表(F8808A,美国FLUKE公司);介电谱仪(E4991B,是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2 制备工艺

1) 配制溶液:取苯胺单体,加蒸馏水搅拌使其充分溶解,配制成规定浓度的苯胺单体溶液;取掺杂剂,加蒸馏水搅拌使其完全溶解,配制成规定浓度的掺杂剂溶液;取氧化剂,加蒸馏水搅拌使其完全溶解,配制成规定浓度的氧化剂溶液。

2) 将基布放入蒸馏水中润湿,便于吸附;然后将织物浸润在已经配备好的苯胺单体酸溶液中,浸润30 min,使织物充分吸附苯胺单体。将提前配备好的氧化剂酸溶液按照固定的频率滴加到吸附液中,在室温下使苯胺发生聚合反应;反应60 min后在织物上生成聚苯胺;使用无水乙醇溶液洗涤之后,再使用蒸馏水冲洗,自然晾干。聚苯胺/涤棉复合织物的制备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 1 聚苯胺/涤棉复合织物的制备流程Fig.1 Preparation process of polyaniline/polyester/cotton composite fabric

2 结果与讨论

2.1 氧化剂种类的选择

为了探讨氧化剂种类对聚苯胺/涤棉复合织物电磁性能的影响,以对甲苯磺酸为掺杂剂,分别选用过硫酸铵、过氧化氢、氯化铜、三氯化铁等4种氧化剂,苯胺浓度为0.2 mol/L,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涤棉复合织物。选用苯胺浓度0.2 mol/L的原因如下:当苯胺浓度过低时,生成的聚苯胺不能完全覆盖在织物表面,无法在织物表面形成致密的聚苯胺涂层[18],复合织物的导电能力与介电性能均较差,无法形成理想的导电网络,电磁屏蔽性能较差;当苯胺浓度适宜时,可以在织物表面生成均匀致密的聚苯胺[19],复合织物的导电能力和介电性能均得到改善,对电磁波的极化、损耗、衰减能力提高,增强了对电磁波的吸收;而当苯胺浓度过高时,织物表面的苯胺达到饱和,易产生副反应,不利于生成高导电性的聚苯胺,且附着力下降,容易出现团聚和缺陷,而且过量的苯胺无法被氧化剂充分氧化[20],无法形成完整的导电网络,导致电磁屏蔽性能与介电性能变差[21-22]。本文分别以过氧化氢、六水合三氯化铁、二水合氯化铜及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掺杂剂浓度0.4 mol/L、氧化剂浓度0.4 mol/L、浴比为1∶30、苯胺浓度0.2 mol/L、反应时间90 min、反应温度25 ℃等工艺条件下制备复合织物,测试其屏蔽效能、表面电阻、介电常数实部、虚部以及损耗角正切值等,结果如图2所示。

(a) 复合织物屏蔽效能

(b) 介电常数实部

(c) 介电常数虚部

(d) 损耗角正切 1—过氧化氢;2—六水合三氯化铁;3—二水合氯化铜;4—过硫酸铵图 2 氧化剂种类对复合织物电磁性能的影响Fig.2 Effect of oxidant type on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fabrics

从图2(a)可以看出:在10~100 MHz频率范围内,随着频率的增大,复合织物的屏蔽效能逐渐减小。以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当频率为10.9 MHz时,复合织物的屏蔽效能达到最大值,为9.00 dB。

当氧化剂分别为三氯化铁、氯化铜、过氧化氢、过硫酸铵时,测试材料的表面电阻。结果显示,聚苯胺/涤棉复合织物的表面电阻依次减小,分别为19.31、11.23、8.35、8.00 kΩ/cm。可见,当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时复合织物的电导率最高。

从图2(b)可以看出:在0.1~1 GHz频率范围内,随着频率的增大,复合织物的介电常数实部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以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时复合织物的实部值达到最大,为4.10,之后依次是以过氧化氢、三氯化铁、氯化铜为氧化剂的复合织物。

从图2(c)可以看出:在0.1~1 GHz频率范围内,随着频率的增大,复合织物的介电常数虚部呈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以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时复合织物的虚部达到最大值,为0.55。

从图2(d)可以看出:在0.1~1 GHz频率范围内,随着频率的增大,复合织物的损耗角正切值呈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以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时复合织物的损耗角正切值达到最大值,为0.17。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过硫酸铵不含金属离子,氧化性较强,可以充分氧化苯胺单体[23],生成导电性能良好的聚苯胺,对电磁波的屏蔽和吸收能力较强,可以达到有效防护电磁波的目的;而氯化铜、三氯化铁的氧化性较弱,聚苯胺聚合缓慢,因此复合织物的导电能力和介电性能较差。

2.2 氧化剂浓度的优化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涤棉复合织物,探讨氧化剂浓度对聚苯胺/涤棉复合织物电磁性能的影响。以对甲苯磺酸为掺杂剂,浓度0.4 mol/L,过硫酸铵为氧化剂,浴比1∶30、反应温度25 ℃、反应时间90 min、苯胺浓度0.2 mol/L,氧化剂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 mol/L,制备复合织物并测试其屏蔽效能、表面电阻、介电常数实部、虚部以及损耗角正切值等,结果如图3所示。

(a) 复合织物屏蔽效能

(b) 介电常数实部

(c) 介电常数虚部

(d) 损耗角正切1—0.1 mol/L;2—0.2 mol/L;3—0.3 mol/L; 4—0.4 mol/L;5—0.5 mol/L图 3 氧化剂浓度对复合织物电磁性能的影响Fig.3 Effect of oxidant concentration on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fabrics

从图3(a)可以看出:在10~100 MHz频率范围内,随着频率的增大,复合织物的屏蔽效能缓慢减小;随着氧化剂浓度的增大,复合织物的屏蔽效能先增大后减小。当氧化剂浓度为0.4 mol/L,频率为18.1 MHz时,屏蔽效能达到最大值9.84 dB。

当氧化剂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 mol/L时,测试复合织物的表面电阻。结果显示,聚苯胺/涤棉复合织物的表面电阻依次为22.81、16.36、9.36、8.00、10.62 kΩ/cm。由此可见:随着氧化剂浓度的增大,复合织物的表面电阻先降低后升高,织物导电能力先提高后降低;当氧化剂浓度为0.4 mol/L时,复合织物的表面电阻最小,导电能力最强。

从图3(b)可以看出:在0.1~1 GHz频率范围内,随着频率的增大,复合织物的介电常数实部整体较为平稳;随着氧化剂浓度的增大,介电常数实部先增大后减小。当掺杂剂浓度为0.4 mol/L时取得最大值,为5.89。

从图3(c)可以看出:在0.1~1 GHz频率范围内,随着频率的增大,复合织物的介电常数虚部整体呈先下降后平缓的趋势;随着氧化剂浓度的增大,虚部值先增大后减小。当掺杂剂浓度为0.4 mol/L时取得最大值,为0.45。

从图3(d)可以看出:在0.1~1 GHz频率范围内,随着频率的增大,复合织物损耗角正切整体呈先下降后平缓的趋势;随着氧化剂浓度的增大,损耗角正切值先增大后减小。当掺杂剂浓度为0.4 mol/L时取得最大值,为0.13。

对不同氧化剂浓度制备的复合织物微观形貌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如图4所示。

(a) 0.1 mol/L (b) 0.2 mol/L (c) 0.3 mol/L

(d) 0.4 mol/L (e) 0.5 mol/L图 4 不同氧化剂浓度对复合织物微观形貌的影响Fig.4 Effect of different oxidant concentra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composite fabrics

由图4 可以看出:当氧化剂浓度较低时,织物表面形成的聚苯胺含量较少,无法覆盖织物表层;逐渐增大氧化剂的浓度,织物表面形成了致密均匀的聚苯胺。当氧化剂浓度为0.4 mol/L时,织物表面的聚苯胺状态最佳,织物被生成聚苯胺均匀包覆;继续增大氧化剂浓度则会发生团聚现象,影响复合织物的性能。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加入氧化剂引发苯胺单体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聚苯胺,氧化剂浓度不同会导致聚苯胺的氧化程度不同。当氧化剂浓度较小时,无法形成结构完整的交替苯环和氮原子,掺杂态聚苯胺的产率下降[24],无法形成结构完整的导电网络,复合织物的电磁屏蔽性能和介电性能较差[25];氧化剂浓度过大加快了苯胺聚合速度,不利于聚苯胺链的增长,还会造成过氧化现象,生成杂质聚对苯亚胺[17],在织物表面形成团聚,导致介电性能下降;当氧化剂浓度适宜时,可以生成导电性能良好的掺杂态聚苯胺,复合织物可以有效地屏蔽、吸收电磁波。

3 结 论

1) 氧化剂的种类和浓度均对涤棉复合织物的屏蔽效能、表面电阻、介电常数实部、虚部以及损耗角正切值有所影响,适宜的氧化剂浓度可以有效氧化苯胺,避免氧化不完全或者过氧化现象的发生。

2) 当苯胺浓度为0.2 mol/L,掺杂剂对甲苯磺酸浓度为0.4 mol/L,氧化剂过硫酸铵浓度为0.4 mol/L,在频率为18.1 MHz时,屏蔽效能达到最大值9.84 dB;在0.1~1 GHz频率范围内,介电常数实部、虚部以及损耗角正切值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89、0.45、0.13。

猜你喜欢

苯胺硫酸铵氧化剂
一株高效降解苯胺菌Q6 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常用氧化剂及还原剂在印染中的应用进展
欧盟批准增加玩具安全指令2009/48/EC中的苯胺限用
二苯胺的研究进展
液态硫酸铵在水稻上的对比试验
“氧化剂与还原剂”知识解读
熟悉优先原理 迅速准确解题
不同剂量尿素、硫酸铵处理对土壤Pb、Zn、Cd形态分布的影响
乙酰苯胺的合成方法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