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创设有利环境的探索与实践
2021-07-13姚旺冉宛灵
姚旺 冉宛灵
【摘要】数学是门严谨性很强的学科,老师多进行逻辑性的知识传授,课堂气氛往往压抑沉闷,学生乏而无趣,导致学习兴趣缺缺,教学方式简单,教学效率不高。如果能在教学中创设有利的环境,以引导学生自主思维、自主创新、自主探究、自主释疑,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主动探究、创设条件
数学应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只有将无趣的数字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也最深刻,极容易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二、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
1.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笔者指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做量沙试验,在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善于思考的学生就主动提出: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圆锥体也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吗?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笔者作适当引导,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深刻。
2.充分思考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后,笔者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学生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这时笔者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它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就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最后,一些简单的例题教师可由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放手让学生去做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中学生的特征。如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巧板之前,笔者先引导学生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在进行拼图练习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后,照着书中图形拼图,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愛的图形。在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
五、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科学地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他们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就会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主动探究”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作独立地获得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认识、发现、改变与创造,真正使今天的学习成为明天适应、参与和改造社会,从而获得发展的基础。
学习不应被动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于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学得主动轻松,才算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应用题教学更是如此,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我们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应用情境,营造积极参与氛围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这样便能使学生自主地调动出内部的东西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对问题深入地理解。针对相同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解法,每位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通过练习,培养了学生主动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 学有价值,才能学得既主动又轻松
教学时不要把学生死死地捆在教科书上,让学生死记那些他们认为很枯燥的东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选他们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编应用题。如给数学找到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 “做数学”。
这种方式较好地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和“自主学习、探索创新”两大方面,将学习活动置于社会生活问题之中,巧妙地把应用题变为对话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这样的数学,学生不仅学得好,而且也为他们以后到社会上去成为各行各业的成功者打好基础。
三、重视应用题的形成过程,为自主探索创造条件
应用题具有抽象性,有时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造成解题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重视应用题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轻松掌握解题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但渗透了统计、估计、推测等思想,而且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所学知识,学到的不是僵化的知识。 应用题教学内涵丰富,如何让学生喜欢应用题,这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但我坚信,只要教师通过一定的策略,为学生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觉得应用题离自己并不遥远,解答应用题有一定的价值。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应用题。从而真正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达到了这种境界才算是一堂成功的优秀的应用题教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