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统音乐文化的地域特色

2021-07-13郝建鑫

南北桥 2021年18期
关键词:晋北晋南晋中

郝建鑫

【摘    要】中国的传统音乐和厚植于中华辽阔沃土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二十一世纪以来,改革开放取得了初步成效,人们更加重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我国对于传统音乐文化尤其是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愈来愈加重视,而山西民歌在传统音乐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其悠久的历史与其在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更是决定了山西民歌特殊的研究价值。文章分析山西民歌的研究意义及其地域文化特色,以晋北、晋南、晋中、晋东南为区域划分为基础,研究在不同地域中各具风情的风土人情所孕育山西民歌的不同特色。

【关键词】山西民歌  传统音乐文化  地域特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8.004

传统音乐文化能够有效展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精神、历史和艺术沉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以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所积累的文化精华和文化财富为基础,在当代音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近年来人们愈发关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今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传统音乐文化日益消亡,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需要更加迫切,而作为一个山西籍艺术工作者,更是对山西民歌研究迫切陈词。

一、山西民歌研究的特殊性

(一)山西民歌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

山西民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少有的非物质文化形式的艺术瑰宝。

1.山西这片土地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各类文化遗产数不胜数,数量和种类均居全国前列。山西这片土地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融合,有着丰厚有形的的和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到目前为止,有文字书本等有形记载的当地历史就长达三千年之久,例如下川遗址、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等,显示出从旧石器时代开始这里就成为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在,以此更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的美称。依据民间传说,山西这片沃土曾接纳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和炎帝,为其提供资源保障部落人民的休养生息。无独有偶,中国上古黄河流域三位部落首领尧、舜、禹也都曾经选择这片土地,选择在山西境内扩大部落的种植甚至是创建聚集地。就这样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历代民众毫不畏惧环境的恶劣,都会钟爱这片肥沃的黄土地,对着蜿蜒咆哮的黄河大声的放歌。

2.就文学上而言,山西民歌的浩如烟海更是能从众多古人的记载中找到痕迹。在《诗经》中所收集的《唐风》中的《鸨羽》《椒聊》《葛生》《绸缪》;《魏风》中的《硕鼠》《伐檀》《十亩之间》《汾沮》《葛屡》等共十九篇,大部分是采自山西。后来,山西在各个时期也涌现了许多新民歌,内容更为丰富,形式也更为新颖。

(二)山西民歌的地方语言独具魅力

山西民歌另一特别之处在于其独具魅力的地方语言,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西众多独特的民歌厚植于地方语言的沃土中。在方言这个方面的研究又可分为三部分。

1.山西人亘古至今大量使用的叠词。在运城和临汾一带,板凳被称作“凳凳”,旗帜被称为“旗旗”,角落被称作“仡佬佬”,正因如此,叠词也被应用于山西民歌的歌词中,如河曲民歌《想亲亲》中“灯锅锅点灯半炕炕明”,左权民歌《杨柳青》中“一弯一弯清泉水甜呀么甜津津,一山一山好风景啊呀呀呆着呀看不尽”等。

2.山西民歌在方言这一方面的独特性又可体现在其特有的使用民间土话为歌词的写作方式,这些“土话”多有生动形象的释义,也是山西人在交流中互相之间的家常话。

3.山西民歌的表演方式偏于即兴化和原生态化。在演唱中时常不定调高,不跟伴奏,随时随地自由演唱,速度也随心情而定,而主题更是涉及世间万物,婚姻和爱情,生活的甜与苦均可作为题材。如此浓重的乡音,赋予了山西民歌鲜明的艺术风格,更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展示了山西劳动人民质朴的生活态度。

二、山西民歌的地域特色

随历史进程的发展,山西民歌呈现给大众的又是新的面貌,山西民歌在题材与演唱方式上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归根结底民歌都是由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文化这些因素综合而促成。在地理环境方面,山西省在我国华北西部,东邻是太行山脉,西南被母亲河所拥抱,不难看出这是大自然给的天然屏障,虽然处于黄土高原,近代以来水土流失导致环境形势恶劣,但有研究表明在古代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相当高,土地肥沃,生态环境良好。并且现在山区、丘陵地貌占山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之多,且大部分在海拔在1000m至2000m之间。绵长蜿蜒的古老黄河,从北部的偏关县老牛湾流入,然后在著名的风陵渡向东折回观望大片风景后,慢悠悠从垣曲县碾盘沟流出,据统计共流经山西全省19县560个村庄惠及众多群众。汾河和海河为黄河在山西主要分支,黄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而山西民歌以黄河为题材有着众多的歌曲。山西民歌可分为晋北民歌、晋南民歌、晋中民歌、晋东南民歌。

(一)晋北民歌

1.晋北民歌产生的背景。

(1)从地理上来看,晋北民歌主要是指在大同、定襄、保德、忻州、河曲等地的民歌。从分布区域的海拔高度可以看出,河曲和保德为高原山地区,而忻州、定襄、大同则为盆地区。晋北地区本就处于内陆地势较高地区,四周又被高山围绕,大洋的水汽根本到达不了。温差大,且降水量偏少,十年九旱,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当大量雨水来到植被稀疏,土质疏松的黃土高原,极易引发自然灾害。就全山西而言,晋北自然条件不好,该地区民众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经济基础薄弱灾害较多。在民歌的题材选择上,晋北地区的百姓仿佛选择感叹生活的重压,将满腔的忧愤加以排解,因此晋北民歌多给人以悲凉愁苦之感,人们“心里难活咧唱一声”,表达生活的不如意,也表达与命运对抗的决心。

(2)晋北地区从古至今的生态生活条件恶劣,但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不容忽视,晋北可以说是南北东西的咽喉。在古代是位于中原和塞外的中间位置,是山西的屏障,是中原的保障,更是首都的门户之处,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就相当于现代的口岸边境,只要有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中原,这里就是抵御游牧民族南下的最前沿阵地。也正是因此促进了各方文化的互相交流与融合,后来形成了山西所独有的文化,深深融入山西民歌中。

2.晋北民歌在特定地域条件下的风格与特色。

(1)晋北民歌的艺术风格种类繁多,现在主要有山歌、号子、小调等,普遍篇幅短小,易于传唱。(2)一般情况下是分为上下两句的乐段结构。这其中的词、曲格律都较自由随意,方便于演唱者能直接的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情。(3)山歌的歌词内容大都是演唱者由自己的每日劳作和自我的思想内在感情抒发,即兴编曲而创作的,所以听着会有感情真挚热烈、表达朴实无华的感觉。

(二)晋南民歌

1.晋南民歌产生的背景。

晋南民歌在历史的长河中几乎一直存在,上可以追溯到尧时的民歌、童谣,还有舜时歌唱运城盐池和人民生活关系的民歌。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唐风》和《魏风》追溯其创作地域,就是产生在晋南地区的古老民歌。还有在宋朝,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中就收录了特别多当时流传在晋南地区的民歌、山歌和童谣,例如陈述晋时人民为庆贺除掉一个残忍的恶霸而唱的《并州歌》。在明代后,晋商相当活跃,山西商业一度在全国名列前茅,更是北方第一,而山西当时是北方的商业中心,特别是被称为“河东”的晋南一带。由于工商业发展的推动,明清时期进入民歌盛行的时期,现在有很多是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作品,如《进兰房》《叠断桥》《粉红莲》《抱琵琶》《叠落金钱》《绣荷包》《茉莉花》《银纽丝》《剪靛花》《玉娥郎》等。

2.晋南民歌在特定地域条件下的风格与特色。

晋南民歌分为晋南山歌、晋南小调和晋南套曲。

(1)晋南山歌因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例如被称作“山曲”“开花调”等。被称为“山曲”这个名称,主要是在西山(吕梁山)地区,其中最著名的是“河曲山曲”。而“开花调”这个名称则是出现在太行山区(或称东山区)的一种山歌,主要分布于左权、和顺、武乡、襄垣各县,其中以“左权开花调”最为出色。

(2)相比较于山歌而言,晋南小调有着更加多种多样的歌颂题材内容。如,有表达内心情谊的抒情歌,有描写普通人生活中日常小事的小曲子,有当时歌颂名人的丰功伟绩的叙事歌,也有曲调愉快热闹适合在节日或婚庆等喜庆场合演唱的娱乐性歌目,更有幽默、风趣的诙谐歌,也有讽刺懒惰或其他伤风败俗现象的讽刺歌。小调有着比较规整的结构,其基本形式是二句式、四句式这样的乐段结构,无不体现着“起、承、转、合”的规律,而对于小调来说这种乐段结构的变化形态又合所有人的,因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3)在晋南民歌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存在就是民间声乐套曲。它的叙事性特别强,而且不是单人的表演而是多人较大形式的演出,它大多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故事为歌颂的主要内容,最突出的就是左权的“大腔”。这样的声乐套曲有着严谨的结构和组合方式,基本起源于明清俗曲或当地的小调,根据官方的需要在民间的基础上加入历史的相关内容,经过反复打磨加工后发展而成。

(三)晋中民歌

1.晋中民歌产生的背景。

(1)晋中地区刚好在太行山脉中间部分,与河北省相接。由于山脉地势导致这片区域是温带大陆季节性气候,所以当地居民生活所需主要物产和资源都能做到自己自足,并且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利于居住修养。受良好环境的影响,晋中地区的民歌大都听着舒适且灵动节奏较为欢快,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极具辨识度,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在晋中民歌之中所表达的内容偏向于生活,人民更加乐于表达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

(2)晋中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交通四通八达,并不受环境的制约,由此在这里生活的居民并不会感到困苦,反而生活特别轻松愉悦,所以其民歌所表达的主要是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或者勤奋劳作的精神,所描述的也是每天的日常生活情景以及家人和谐相处的其乐融融的情景。由于山西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晋中地区的优势是交通便利,这一区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日战争中更是革命根据地之一。在这样抗日红色背景的影响下,军民齐心抗战是这里民众优秀的革命氛围,这给晋中民歌添加了永遠的红色记忆,例如《拥护八路军》是其中的代表。

2.晋中民歌在特定地域条件下的风格与特色。

通过对比发现,晋中民歌所使用调性相较于其他的民歌更为复杂多变,而这样灵活多变的综合性调式直接影响了晋中民歌的演唱风格。例如有鲜明特点的开花调,它就有着清晰的吐字和明亮的声调,使识别度特别的高,也很容易就能让听众通过它的词和调而联想到当地民众美满幸福的生活。晋中民歌还有一个特点是听起来很均匀平和,很少出现高亢和婉转,引人以遐想和放松,充分描述了民歌中所要描写的美好情景和美丽情怀。

(四)晋东南民歌

在晋东南地区,历史传承下来的音乐形式以上党梆子、上党八音会、上党鼓书而著名。但是对晋东南地区的民歌研究却很少,其实在当地也有很丰富多彩的民歌却不被学界所重视,甚至有“晋东南无民歌”的说法。但为大众所不知的是,民歌是传统音乐的基础,传统音乐的所有灵感都来源于丰富的民歌资源。

三、结束语

通过对山西晋北、晋南、晋中和晋东南四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整理分析后得出其各自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全面探索发现出不同的自然人文环境和各异多彩的生活氛围都在紧密影响着民歌的特色,也从中能深深感受到山西独有的人文情怀和艺术氛围所孕育出不同的民歌文化。在这四个地区,由于当地民众历史的传承不同,生活经历也有所区别,也就更加直接为各自地域民歌的创作提供了多样性的素材和有趣的真实故事,同时丰富了当下的民歌艺术环境。当前时代在快速发展,山西民歌要继承和发展下去也需要连续进行传承和自我创新。要创新的话,首先要保证民歌的精华然后去剔除其中间存在的糟粕部分,在实践中完善山西民歌的发展体系,保证山西民歌的传承不间断;其次可以充分发挥山西民歌在群众中的思想引导作用,让山西以外的聆听者能够领略山西民歌的独特魅力。因此,山西民歌在当下的发展更要突出其内在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让听众不仅可以欣赏,更可以了解其内涵,更能在心灵上有所共鸣,还可以在当地设计一系列的山歌体验项目,丰富有关山歌项目的内容,让人们进行更多的参与,带动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基金项目: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冯亚琴.山西晋北民歌和晋中民歌的比较研究[J].戏剧之家,2016(03):68.

[2]李佩玉.论山西民歌及其地域特色[J].北方音乐,2018,38(09):26,28.

[3]周小娟.晋北民歌与山西地域特色[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8(01):112-114.

[4]吴嘉丽.山西民歌字与腔的对应关系及演唱诠释[D].武汉音乐学院,2020.

[5]王佳茹,杨春林.晋北民歌中语言对风格的影响[J].艺术大观,2021(16):18-19.

[6]马博.论山西民歌的地域性风格特征[J].北方音乐,2018,38(12):42.

[7]谷涛.高校声乐教学中对地域性风格作品的把握——以山西民歌为例[J].当代音乐,2020(07):24-25.

猜你喜欢

晋北晋南晋中
晋中国家农高区无花果采摘正当时
晋中市委统战部调研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
晋北地区半干旱风沙区典型林分适宜性评价
加快培育百亿企业 建好晋中国家农高区
武凤杰:中国晋北蚕桑的开拓者、产业扶贫带头人
后稷族居地在关中不在晋南
晋中:率先出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25条”
晋北戏曲文化特征及其旅游开发分析
广东出土东汉晋南朝铭文砖述略
晋南金墓中的狮子砖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