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1-07-12吕俊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吕俊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作为自然基础学科之一,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探究性,这些学科特性也是强化学生个体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小学是学生接受系统数学学习的最初阶段,在该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阐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教学策略

问题意识可以看作个人思维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创新探究能力形成的基石,更是學生探究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在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出发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核心教学任务之一.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刻意为学生制造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往往来自教师提出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正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为学生打造出富有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逐渐养成问题意识.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奠定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基础

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很多数学课堂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对于知识占据权威地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即便是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仍以教师给的“答案”为准.这种师生地位的差异令学生在无形之中逐步形成对教师的畏惧心理.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包括简单的数、平面几何、时间等,这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涉及的专业术语也较少,因此学生在学习时接受度相对较高.问题意识培养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尝试从营造自由、积极、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出发,尊重每名学生的数学想法和提出的问题,奠定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进行“认识钟表”这一课的教学时,应明确该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一些最简单的钟表读数.教师事先准备一个较大的圆形钟表用于课堂教学.在正式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一边拨动钟表的时针,一边让学生仔细观察时针针尖所对数字的变化,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呈现方式都较为幼稚,很多学生会说自己看到了时针在转、数字从3变到9等.虽然这些表达相对幼稚,但是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想法.此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享观察结果,鼓励他们尝试辨别钟表上的时针指数,读出对应的时间.该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读出简单的整时刻度,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听到各种时间报数,因此可能会有部分学生提出“为什么我们学的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时间不一样”等问题.此时教师不应反驳学生的问题,而应先肯定学生问题的价值,再做出相应的教学解释,最终令学生在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中逐渐有提问的勇气.

二、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提问

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等心理特点,这些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为学生引入知识点,学生只能被动跟着教师的节奏来完成课程学习,学生既缺乏合适的提问时机,又很难产生提问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设计对应的教学策略,而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课时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贴合学生学习心理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

例如,“认识人民币”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这些基础钱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先用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一张超市图,并准备一些超市中常见的物品,对学生说:“同学们想要超市里的什么呀?”教师通过购物的话题营造问题情境,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纷纷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此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你们怎么得到超市里的这些东西啊?”学生就会意识到要用钱来买东西.然后,教师请学生任意挑选讲台上的物品,并用多媒体展示几张一元、五元、十元等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挑选纸币进行购物支付.有些学生只认识面值较小的人民币,发现这些面值不满足支付金额,就会对教师提问:“老师,我的钱不够该怎么办?这里面有些钱我不认识怎么办?”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对人民币面值有疑问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在这种合适的提问情境中,学生的各种想法得以表达,学生的课堂提问热情也就越发高涨.

三、从数学角度切入,发展学生的提问意识

数学是一门有着独特逻辑性与表达语言的学科,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十分困难,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系统的数学语言,并且自身提问能力有限制.一些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提出的问题会偏离对应的知识点.学生通过翻阅教材会发现知识点与课题是对应的,课题可以说是学生的学习中心和学习重点的概括.小学生鲜有建立知识框架的想法,大多数时候是根据教师的指导来完成数学学习的.在一个课时学习结束后他们较难抓住核心知识,更遑论从数学角度进行提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课题出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以延伸出教学方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提问意识.

例如,“年、月、日”这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时间单位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正确用法,并学会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和记忆方法.教师先准备好一本日历,并对今天的日期圈画标记,而后向学生展示这本日历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着教材的课题会想到什么呀?”学生思考后会说“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就是年、月、日”“今天是几月几号啊?”“这个日历本上也有年、月、日”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已经让学生牢牢抓住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年、月、日.此时课题已经让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对后续的课堂学习有了初步了解,教师就可以在学生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知识教学.年、月、日对学生来说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数学知识,但很多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很多疑问.比如:“大月、小月每一年都一样吗?”“我们说时间的时候一定要表达成××年××月××日吗?”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的数学认知上提出来的,切入的角度不相同,因此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疑惑不断调整后面的课堂教学方向,此时学生的提问意识也会因为教师的积极回应而得到发展.

四、结合小组合作模式,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生的学习专注度普遍较低,注意力很容易受周围的人或事影响.同时,不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性格特点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顾及每名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在以往的問题意识培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选择以自己的想法为主线指导学生展开提问学习,但一些学生性格内向,在面对教师引导时仍然有手足无措的感觉,这时教师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问题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教师很难通过几个课时的教学就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与同龄人相处时明显会比与教师相处时更自然,同时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发散等方面更合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尝试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培养,令学生在小组协作的过程中汲取不同的问题思维来强化问题意识.

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属于基础的平面几何教学.教师先进行内容讲解,然后将学生分成四至五人的问题小组.分组原则是每组学生的数学水平大致相当,同时组内成员的数学水平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教师请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讨论内容是这节课自己学到了什么、解决了什么疑问、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会更加浓烈.在讨论的过程中,每组学生不仅要达到教师提出的小组学习要求,还要对个人的课时学习情况进行思考,这使得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方面.最后教师请每个小组分享讨论心得,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出问题,这在提高生生交互性的同时充分锻炼了学生的问题思维.

结 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深入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打造出自由民主的问题课堂,让学生树立起敢于提问、认真提问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在“异想天开”中感受数学思考学习的魅力,最终使得学生拥有一颗勇于求知、善于求知的心.

【参考文献】

[1]刘佩佩.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能力的实践[J].启迪与智慧(中),2020(5):35,34.

[2]李然学.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3):1.

[3]谢佳燕.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女报:时尚版,2020(4):1.

[4]马亚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数学大世界(小学一二年级版),2020(4):46.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