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智能机器手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手患者的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分析
2021-07-12吴显儒黄天丽杨伟良
陈 斌, 吴显儒, 凌 政, 黄天丽, 杨伟良, 罗 姬
缺血性脑卒中即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多发于中老年人群[1]。近年,急性脑梗死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超早期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其在临床应用中有严格的适应证,对存在溶栓禁忌证和错过最佳溶栓时机的患者需要给予合适的内科治疗。不管采用何种治疗方式,大部分患者会留下后遗症,如痴呆、肢体偏瘫、失语以及功能障碍等,尤其是手及上肢功能障碍,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丁苯酞是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新型药物,具有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缩小脑梗死面积,增加脑缺血区灌注,改善缺血区脑血流及微循环等作用[3]。急性脑梗死偏瘫手功能恢复一直是偏瘫康复训练的重难点,缺乏系统性的康复训练方式,目前多采用运动按摩、电针、理疗等方式进行康复治疗,但由于脑部神经运动主动参与缺失而使得其康复效果不佳[4]。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智能机器手逐渐被应用于功能康复训练,并取得一定疗效[5]。我院应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智能机器手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和偏瘫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急性脑梗死;(2)初次发病,发病时间≤7 d;(3)存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偏瘫者,手Brunnstrom分级为Ⅰ阶段患者;(4)生命体征稳定,肌力<3级以下的患者;(5)愿意配合完成本课题的评估与治疗者。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者;(2)合并恶性肿瘤者;(3)严重心、肺、肝等功能不全者;(4)神经系统症状进展者。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KY201901),患者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
1.3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温水送服阿司匹林片(国药准字J2017021,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规格100 mg/片),10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051409,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 mg/片),20 mg/次,1次/d。服药治疗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物理疗法,疗程20 d。(2)研究组使用常规方法+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00041,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智能机器手(型号SV36,广州-康医疗设备实业有限公司)进行治疗:常规方法同对照组;静脉滴注100 ml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次/d,连续用药14 d。智能机器手运动训练[6]:在安静舒适的房间中进行,首先向患者介绍智能机器手训练原理。将智能机器手固定于患侧手臂上,并将手指放入感应手套内,患者坐在显示屏前方,根据患者偏瘫情况进行训练,循序渐进。训练采用游戏模式,首先,患侧手自由抓握、侧捏、夹指,然后放松,每组动作训练50次。接着,患侧手以最大力气重复上一个游戏模式,每组动作训练20次。其次,引导患者通过精准控制力量完成肌力控制训练,10 min/次。最后,患侧手持续进行抓握、侧捏、夹指,以强化患侧手耐力训练。训练30 min/次,1次/d,疗程20 d。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输液治疗14 d结束后,持续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智能机器手运动训练康复。
1.4观察指标 (1)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7]:采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总分42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严重。(2)日常生活功能(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8]评分:采用ADL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总分100分,分值越大提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好。(3)最大握力、夹指压力[9]:应用智能机器手功能评估系统测量偏瘫手的最大握力、夹指压力,数值越大表明手功能恢复越好。(4)脑血流速度: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型号TCD-2000M,北京悦琦创通科技有限公司)监测双侧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和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的峰值流速(peak blood flow velocity,Vp)、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上述(1)~(4)项于治疗前、治疗后10 d和治疗后20 d进行评估。(5)临床疗效[10]:于治疗后20 d进行评估。显效,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手功能显著提升;有效,症状减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手功能有所提升;无效,症状、手功能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研究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在治疗后10 d和治疗后20 d,研究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2.2两组治疗前后ACA、MCA、PCA的Vp和Vm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ACA、MCA、PCA的Vp和V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CA、MCA、PCA的Vp和Vm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且研究组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在治疗后10 d和治疗后20 d,研究组ACA、MCA、PCA的Vp和V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CA、MCA、PCA的Vp和Vm水平比较
2.3两组治疗前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最大握力和夹指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最大握力和夹指压力均呈上升趋势,且研究组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在治疗后10 d和治疗后20 d,研究组的ADL评分、最大握力和夹指压力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2.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3.1急性脑梗死偏瘫手患者经正确、及时的治疗,能改善神经功能缺失,对康复预后有非常重要作用[11]。手是人体最为灵活的器官,生活中的需要功能动作需要手的配合,手功能障碍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12]。目前,较多报道是单一使用药物或单一机器训练来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手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取得了一定效果,而有关有效药物联合机器训练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智能机器手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手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手神经功能状态,提高了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缩短治疗时间,这与国内其他相关研究结果相似[13-15]。
3.2丁苯酞注射液是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药,有研究[16-18]显示,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具有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改善缺血区微循环,促进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10 d和治疗后20 d,研究组ACA、MCA、PCA的Vp和V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丁苯酞注射液能改善脑缺血区血流灌注,增加血管的再通率,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似[19]。本研究应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智能机器手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手患者,两者的共同叠加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手神经功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最终发挥提高脑血管储备能力作用。
3.3ADL评分可用于评估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判断疗效、预后有重要作用[2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10 d和治疗后20 d的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在治疗后10 d和治疗后20 d,研究组的偏瘫手最大握力、夹指压力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提示研究组的治疗方案更有助于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和手功能。这可能是因为通过智能机器手训练,患者的注意力可集中于游戏模式的训练上,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有利于促进患者积极主动地进行训练;而且通过不断的重复训练及精准性训练,增强了大脑运动皮质相关区域与肌肉活动之间的交互作用,增加大脑皮质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促进患者准确、有效地输出和把握力量,提高手部灵活性,利于手功能恢复[21]。
综上所述,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智能机器手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手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促进患者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临床疗效显著。但本研究仍存在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不够长等缺陷,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的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