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三元母猪繁殖性能的策略

2021-07-12崔双保王聚新梁慧娟高敏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畜牧兽医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种用纤维素猪瘟

文│崔双保 王聚新 梁慧娟 高敏(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畜牧兽医中心)

自2018年8月3日我国辽宁省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截至2021年3月10日全国累计报告非洲猪瘟疫情187起。非洲猪瘟疫情的暴发,对我国养猪行业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导致生猪产能下降,特别是二元母猪供应出现了严重不足,价格一路飙升,引种风险极大。因此,在高价位、高风险的情况下,很多猪场将三元母猪作为了种用母猪进行繁殖,为“非瘟”形势下解决生猪生产中母猪短缺问题,快速恢复产能。2020年6月对山西省长治市生猪生产情况进行全方面调查,从调查情况看,三元母猪种用存在发情率低、配种率低、胚胎着床率低、流产率高、淘汰率高等“两高三低”的繁殖性能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三元母猪的选留繁育、生殖营养、饲养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大大改善了三元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三元母猪的生产效率,为养殖场户快速恢复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一、三元母猪种用背景

1.“三元母猪”的概念。三元母猪指的是杜洛克公猪与长大二元母猪的杂交后代。

2.三元母猪种用背景。非洲猪瘟在我国发生以来,导致国内二元母猪供应紧张,价格步步攀升,国内生猪产能严重不足。不敢引(风险高)和引不起(价格高)成为困扰养猪行业的两大突出问题。恢复生猪产能,首要解决的是种猪问题。由于二元母猪的严重短缺,且引种风险高、价格高的“两高”原因,以及考虑猪场的效益和安全,三元商品母猪留作种用是“非瘟”防控常态下当前及未来2~3年内可行的解决方法。

根据中粮期货研究院公布的样本数据,2019年三元后备母猪销售量占比达到44%,2020年12月三元后备母猪销售占比接近80%。据此推算,未来能繁群中三元母猪占比将呈现爬坡式上升。根据2021年1月对长治市生猪养殖情况的调查,现在能繁母猪存栏结构中,二元能繁母猪占比48%,三元能繁母猪占比52%。由于三元母猪的生产效率相较于二元母猪下降超过了30%,因此,改善三元母猪繁殖性能,提高生产效率是科技人员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三元母猪种用存在的问题

1.三元母猪遗传现状。培育三元母猪的目的决定了其遗传特性和现状。三元母猪有3大遗传现状:一是生猪速度快;二是瘦肉率低;三是肉质好。

2.三元母猪繁殖难题。三元母猪的遗传现状决定了三元母猪种用存在3大繁殖难题:一是发情率低;二是奶水差;三是有效产仔数少。三元母猪是由商品猪转过来的,商品猪的培育思维是关注生长速度,背膘越低越优质,而这恰恰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2020年10月对长治市生猪养殖情况的调查资料显示,三元母猪配种率只有75%,分娩率为70%,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PSY)为15,数据表明了三元母猪种用繁殖性能比较差,明显低于二元母猪的生产效率,生产效率下降超过30%。因此,三元母猪作为种用在生产中存在淘汰率高、母性差、配种成功率低、胚胎着床率低、易流产、产程长、泌乳量少、后代生产性能差等具体的生产问题。

三、改善三元母猪繁殖性能的策略

根据三元母猪的遗传现状和繁殖问题,通过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可以大大改善三元母猪的繁殖性能。

1.选留繁育方面。

(1)种用三元母猪的选留。三元母猪种用必须遵循留种原则,做到早计划,精挑选。在三元母猪50千克时开始第一次选留,100千克时第二次选留。参考二元母猪的外貌特征精准挑选,包括:头颈清秀、眼睛明亮;背线平直、尾巴上翘;外阴较大、自然下垂;乳头7对、均匀整齐;肢蹄强健、不显卧系;皮光毛白,体格匀称。根据生产需要第一次选择可按1∶(1.5~2)比例选择。另外,还要通过父、母本产活仔数估计育种值和基因型结果综合考虑科学留种。

(2)种用三元母猪的繁育。利用杂交、回交优势,增加猪场的生产效益。

自繁:自繁自养的商品猪养殖场,可将场内二元长大母猪与不同品系的大白(或长白)公猪配种,生产“大长大(或长长大)”三元母猪。该三元母猪比常见的杜长大三元母猪产仔性能更好,更适合留做种用。

轮回杂交:在上述自繁的“大长大(或长长大)”三元母猪继续与长白(或大白)公猪或精液配种,生产“长大长大(或大长长大)”四元母猪继续留种。

回交:三元母猪与大白或长白公猪回交,所产生的后代皮毛白色比例较大,利于销售,并且会有繁殖性能的保留,此后代有留为种用的价值。

2.生殖营养方面。

(1)后备期。选用优质新鲜,无霉变,纤维含量高的饲料原料,有条件的可加喂一些青绿多汁饲料,尤其要注意维生素的供给。从三元母猪50千克开始饲喂专用的后备母猪饲料,75千克前可充分饲喂,增加能量降低蛋白,控制背膘厚度增加在合理范围内(12~14毫米)。75千克后限饲(2.5~2.8千克左右),“限饲”不同于“限量”,正确的限饲方法是要保证三元母猪“既要吃得少,又要吃得饱”,即采用“低能量、低蛋白、高纤维”的饲喂模式。试验证明采用这种饲喂模式,能使三元母猪发情率提高2~5个百分点,窝均增加0.8头产仔数。

(2)妊娠期。三元母猪妊娠期饲料中添加抑菌添加剂、微生态制剂,提高妊娠母猪免疫力和饲料消化率。妊娠后期也要限饲,防止发生难产或产死胎,第一胎妊娠期饲喂量比经产母猪低0.3~0.5千克,保证三元母猪“既要吃得少,又要吃得饱”,用纤维素弥补“量”的不足,即低营养浓度的高纤维日粮。妊娠母猪饲料一直喂到上产床,90天后头胎妊娠母猪饲喂量控制在3千克左右,防止后期因母猪过肥出现难产、死胎以及哺乳期采食量低等情况。纤维素对妊娠母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纤维的理化性质是影响日粮纤维在妊娠母猪营养中应用的主要因素,纤维素具有黏合、水合作用和发酵性,其营养和保健作用主要有:一是在消化道前段是黏合和水合作用发挥功能,在消化道后端是发酵性发挥调控功能;二是可溶性纤维素在肠道中产生寡糖,促进大肠对残余营养成分进一步吸收利用;三是母猪妊娠期间补充300克/吨左右中性纤维素,除了可以增加产仔0.5头外,还可以增大肠道容积,增加哺乳期采食量,增加饱腹感,减少躁动,预防便秘,避免难产,增加母猪寿命;四是为肠道益生菌建筑“房屋”,大肠中的微生物可以发酵非淀粉多糖,合成维生素等生殖营养;五是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素可通过提高母体、胎盘及胎儿的抗氧化能力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限饲期间妊娠母猪适合饲喂高非淀粉多糖日粮,建议补充300~400克/天中型纤维,如小麦麸皮、大豆皮、苜蓿草粉等。

(3)哺乳期。分娩前后一周,饲料中增加优质纤维素,防止便秘;增加优质蛋白,提高营养成分;添加酸化剂、诱食剂,提高适口性;添加微生态制剂、酶制剂,健康肠道,减少炎症。

(4)断奶。三元母猪断奶乏情比较普遍,需多加关注。采取提高采食量,充足运动,诱情查情等措施促进发情。三元母猪可以适当提前断奶,泌乳期一般不超过25天,既减少对母猪的消耗,又不影响仔猪生长。

3.饲养管理方面。

(1)合理的密度。在非洲猪瘟背景下,适当降低饲养密度是减少疾病接触性传播的有效途径。建议采用大栏饲养,每栏6头,饲养密度在2平方米/头。

(2)科学的免疫。在配种前要做好猪瘟、伪狂犬、猪细小、流行性乙型脑炎、口蹄疫的免疫接种工作。非洲猪瘟背景下建议进行敏感性病原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方可配种。

(3)舒适的环境。为母猪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温度控制在18~23℃,湿度控制在55%~70%,保持良好的通风。改善猪舍光照条件,增加猪舍光照时间,强度以160勒克斯为宜,时间以16小时为宜。

四、小结

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利用三元母猪进行生产,通过改善三元母猪的繁殖性能,可有效缓解猪场面临的三元母猪繁殖性能差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猪场的生物安全控制、快速恢复生猪产能,缓解供需矛盾。

猜你喜欢

种用纤维素猪瘟
浅析种用公牛的饲养管理
纤维素基多孔相变复合材料研究
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一例外购猪猪瘟暴发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人工培育中蜂王要点
农业部将整顿跨省调运种畜
纤维素的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纤维素晶须的制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