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福建省高校智库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1-07-12许海萍

海峡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智库福建省建设

许海萍

(福建农林大学社会科学处,福建 福州 350002)

2014年2月,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高校以独特的资源和人才优势,迎来高校智库发展新机遇。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高校智库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要求。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并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2020—2022)》,对智库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1 福建省高校智库现状分析

1.1 福建省高校智库基本情况

福建省重视高校智库建设,2016年由福建省教育厅牵头遴选、确定了第一批9个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2017年第二批新增了15个,2018年第三批又新增了20个,共确定44个智库为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2020年,福建省成立新型智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福建省委政研室牵头遴选、确定了15家智库为第一批省重点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其中包括7个高校专业智库。近年来,福建高校智库快速发展,成为福建智库的主力军,福建高校智库积极推进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实现了“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内在要求。然而,福建省高校智库建设起步晚,与时代发展的新变化、与党和政府对发展完善高校智库的新要求新期待还不适应;与未来智库体系中要承担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相比还不匹配、与省外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对此,要着力破解高校智库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加强高校智库建设,围绕《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2020—2022)》对智库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建设一批政府“信得过、用得上、靠得住、离不开”的高校智库,加快福建省高校智库的高质量发展。

1.2 福建省高校智库建设成效

福建省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推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智库战略发展举措。加强智库建设是提高福建科学民主决策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提升福建省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社会、开启民智、凝聚力量的重要抓手,协调推进多层次智库建设,创新智库运行和管理机制。

“十三五”期间,福建省以智库数据信息提升引领智库建设,不断加强特色数据库、资料库建设,成效显著。各类智库围绕国家与社会治理、经济发展与改革、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创意等研究领域,组织研究人员动态跟踪,分专题搜集信息、分类整理和共享,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为凝聚社会共识,为全方位推动福建省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各高校智库社会服务意识得到显著提高,积极承担各级政府的委托研究项目,承担政府部门咨询、参与相关方案或文件起草等,为地方党政决策建言献策;以项目研究、项目成果评审、专家咨询指导、专家讲座、专家建言等多种方式,提供广泛、深入的咨询服务;积极服务各级决策需求,积极发挥专家智囊作用,以讲座、培训等方式为政府做好政策宣讲,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决策。《中国大学智库发展报告(2017年)》显示,厦门大学的台湾研究院和东南亚研究院跻身中国大学智库百强行列[1]。

2 福建省高校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系统规划

高校智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运用深刻的改革理念进行规划,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科研平台建设。目前,福建省高校智库的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智库的国际视野有待进一步拓展,智库前瞻性思维和战略性思维有待提高。在系统管理方面,不少高校智库没有及时制订和修订管理制度,在平台智库评价方面,福建省对不同级别、类型的平台智库管理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健全,尚未建立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缺乏完整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计划,建设目标任务不够明确,运行系统有待改善。在规划布局上,还存在研究方向不清楚、经营理念不科学、定位不明确等问题,且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2]。

2.2 缺乏创新机制

高校智库高质量创新发展,重点在于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原有的管理体制,改善运营机制。总的来说,福建省高校智库在政策配套、经费制度、人员管理、评价机制和运营模式等方面创新机制还不成熟。受传统体制机制影响,管理模式还是沿用二级学院的管理办法,没有固定的人员编制,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僵化,缺乏改革创新,尚未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据调研,在一些省属本科高校,智库基本是纳入科研创新平台进行管理,没有单独的智库管理办法,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地统筹配置资源,出现重复研究和低水平研究的现象,资源浪费较严重,影响咨政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2.3 协同攻关有待提升

高校智库有丰富的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然而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现实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福建省高校智库不少隶属于各二级学院,依赖原有学科设置和传统的科研组织方式,各学科的科研人员各自为阵,学科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不能很好地实现学科间的优势互补,未能有效形成多学科协同攻关、协同创新。据调研,尽管福建省生态文明智库联盟已成立,但其他专业智库还未开展实质性的协同攻关。单打独斗的研究使研究人员难以应对智库研究面临的复杂、多元的社会问题,造成智库研究成果偏于学术化,且与现实实际相脱节,决策参考价值不高。

2.4 服务国家战略水平有待提高

高端智库不仅要以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着眼点”,还要对国家发展的重点问题进行全面性、战略性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意义的研究报告,为政府部门建言献策[3]。目前,福建省高校中省级智库数量较多,国家级、部委级智库占比较低,与部委级别的政府部门交流渠道还不够畅通,与有关政府部门未建立密切联系,对政府日常运作和政策制定不够了解。有的智库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为政府决策出谋划策,或者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把脉、诊断、开方、疗治等方面[4]。福建省属高校各类智库主要关注本省事件,对国家重大事件研究较少,导致地方高校智库对国家急需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握不够准确,服务国家的战略水平偏弱,研究成果的战略性、对策性、前瞻性有待提高。

2.5 复合型人才缺失

合理的人员构成和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形成高质量智库成果的重要保证[5]。目前福建省高校智库普遍存在智库专职研究人员不足、研究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主要是因为高校智库外聘的专家投入时间有限,高校教师基本要身兼教学和科研任务。此外,高校智库尤其缺少跨学科的具有综合性研究能力的智库研究人员,缺乏政策研究能力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强的智库研究人员。据调研,福建省智库受学科融合的制约,复合型研究人才缺失,研究人员学科专业较为单一,与决策研究的综合性要求不相适应,难以驾驭研究问题的全面性、复杂性,难以提供全面而深入的战略对策或政策建议。

3 福建省高校智库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目标任务

福建省高校智库应深入解读国家有关高校智库发展的相关政策,确定智库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全局的角度,站在建设一流大学的战略高度,加快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加强人文社科发展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围绕国家战略和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需求,在有关重点领域,着力建设一批“特、专、新、优”的智库,加强政策研究。高校智库按照“实际、实质、实效”的要求,定期向政府部门报送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发挥建言献策、加快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的作用。高校智库要牢固树立为党和国家服务的宗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为政府提供决策服务,努力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需求。

3.2 创新建设机制,完善智库保障

高校智库只有勇于创新,才能开展战略研究、超前研究和储备研究[6],为各级政府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撑[7]。改革高校智库现有的管理办法,实行“学术特区制”,突破知识与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开放、协同、创新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以创新为动力,以需求为导向,以任务为牵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创新管理理念。智库负责人应具备充分的人、财、物统筹权,可自主设岗、自主选聘、自主考核、自主定酬,实行独立核算,单独建账、专款专用的运行机制,充分体现智库独立性。政府应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保障各类智库的基础条件建设和研究任务开展。同时,高校智库管理部门要创新绩效管理和成果评价机制,完善课题研究及激励机制,推动以绩效为导向的经费管理办法改革,设立省级决策咨询奖,加大智库成果奖励和考核力度。高端智库建设要避免智库的行政化,减少科研人员为研究之外的事务耗费精力,保证其潜心向学、创新突破。

3.3 跨学科协同攻关,加强双向合作

在部委级平台建设方面,福建省高校智库应大胆探索,围绕政府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整合学科资源和现有各类研究院(所)、基地和平台,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协同攻关,搭建智库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合作,开拓视野;高校智库与有关厅、局开展合作共建,利用双方资源优势,加强合作对接,建立宣传平台,推荐智库成果,把握公共政策需求;高校智库与有关地市政府签订智库调研基地共建备忘录,建立校地常态化、可持续的合作机制,加强与政府的双向合作;与政府智库开展合作,面向各高校公开招标合作项目,疏通信息交流渠道,深入探索高校智库研究成果与决策对接新模式,跨界交流,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通过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协同创新推进高校智库快速发展,提高研究成果的专业性、时效性和针对性,力争出好成果、出大成果,更好为政府决策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服务,逐步提高高校智库的影响力,推动高校智库向高质量发展。

3.4 搭建研究平台,服务国家战略

福建省高校智库应立足本省的基本情况,积极培育和建设高级别研究中心。高校智库应围绕相关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研究,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协同举办相关国际合作论坛等国际会议,在国外合作举办技术成果展会、中华文化推介会,寻找发展机遇,传播中华文化,搭建文化交流桥梁,推动福建省高校技术成果转化走向世界。同时,高校智库要学习其他国家智库的先进经验,并与其保持密切的交流与合作,获取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扩大福建省对外影响力。

3.5 发挥智库优势,培养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高校智库的核心竞争力,福建省高校智库应重视智库的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智库人才评价体系和晋升机制,为智库人才创造发展的空间。同时,高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政策扶持,保障智库研究专业化支持力量,设立专职智库研究人员队伍,把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成学校智库研究特区;主管部门要出台政策打通政学资源,加强交流合作,促进人才互通,探索鼓励和吸引高校智库人才进入党政部门、退休官员进入高校智库的双向流动“旋转门”机制。注重借鉴吸收其他地方先行先试的经验,注重人才培养。对外通过特聘、兼职、引进等方式吸收一批优秀人才,对内通过压担子、搭台子、指路子,有针对性地选拔、培养一批善于政策研究、政策建言的专业人才。高校智库通过非专职聘用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兼职教授等方式,集聚前沿、尖端与超前的智慧力量,特别是既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又具备公共政策分析、评估和咨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8]。

猜你喜欢

智库福建省建设
民居智库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