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对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热点与前沿研究

2021-07-12

关键词:生态旅游研究者聚类

李 坤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2)

自生态旅游概念于1983年提出后,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两山”理论之下,生态旅游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逐渐兴起[1],生态旅游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生态旅游融合乡村旅游在实现旅游产业扶贫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任务中占有重要地位[2]116。当前国内研究者对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略有差异,但都强调生态旅游的双重效益即“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3-4]。生态旅游在我国旅游热潮中因本身所具有的生态价值及其对旅游行业产生的经济价值而受到旅游业者和相关研究者的持续关注。综合分析相关文献发现,有学者从经济视角出发认为,生态旅游有助于旅游产业的扶贫和发展[2]116,也是影响农户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5]。在发展生态旅游突出经济优势的同时要注重结合地域区域特色,重点突出区域的差异性和空间协同化的发展格局[6]。也有学者从资源整合角度研究生态旅游的资源与功能规划问题[7]、环境评价以及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等问题[8]。可以看出,国内学者从多方面对生态旅游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相应成果。而随着大众旅游热潮逐渐兴起,学者们对生态旅游的关注视点有所变化。因此,整理当前生态旅游领域的研究成果,梳理研究热点进而把握研究趋势,是推动生态旅游未来研究发展的必要工作。

为此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在中国知网(CNKI)平台中搜索并整理出近30年间关于生态旅游的期刊文献资料,对筛选出的2 130篇期刊文献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与计量分析,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作出总结与回顾,以期把握当前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从而为研究者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与思路。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挖掘国内研究者对生态旅游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并综合考虑了文献的学术性、全面性与价值性等问题。文献检索利用中国知网平台,文献类别为期刊论文,期刊来源为 “北大核心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在主题搜索时界定了“绿色旅游”“环保旅游”“生态旅游”等相关概念,有研究者表明“生态旅游”内涵与“环保旅游”“绿色旅游”内涵相似相融[9-10],考虑文献搜索的全面性,本文以“生态旅游”OR“环保旅游”OR“绿色旅游”为篇名展开搜索。在搜索时发现相关文献最早发表时间是1992年,因此将文献检索起止年份设定为1992—2020年12月6日,在剔除书评、会议等无效文献后共得到原始样本文献2 130篇。

CiteSpace软件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该软件被广泛运用在某领域的文献信息挖掘的可视化分析中,该软件优势在于通过对文献数据的处理可进行数据挖掘、文献计量和图谱展现,清晰地展现某领域的知识与结构关系,借助生成不同类型的知识图谱为研究者呈现文献分析的可视化信息[11]。知识图谱法在当前旅游领域的研究中运用越来越广泛,正成为挖掘文献资料信息深度、揭示隐匿信息的重要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文时间特征分析

研究发文时间变化能从整体把握研究者对该领域的关注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国内生态旅游的文献发表数量呈现波动趋势,说明不同时期研究者对生态旅游的研究关注度不同,从发文时间变化上看国内生态旅游的研究大致经历萌芽期(1992—1998年)——快速发展期(1999—2011年)——波动下降期(2012年至今)三个阶段。

图1 国内近30年间生态旅游发文变化图

在萌芽期研究者对生态旅游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发文量较少,我国最早出现有关环保旅游类的文章是上官增前(1992年)发表在《林业经济问题》上的文章,从“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对我国发展绿色旅游进行了初步探讨[12],为我国后续生态旅游研究提供了借鉴思路。1993年,生态旅游的概念正式被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确定,同年我国开始真正出现针对生态旅游领域的研究成果。1999年为研究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的起点,原因是我国将这一年确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在国家政策影响下国内对生态旅游的研究关注度迅速增加,研究成果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尤其是在2006年高质量文献发表数量达到158篇,之后几年间高质量文献年发表数量也保持在140篇以上。在波动下降期有关生态旅游的文献数量呈现波动趋势并有所减少,该时期受其他旅游产品发展的冲击,学者对生态旅游关注度发生变化,因此高质量文献的发表数量呈现了波动递减趋势,文献年平均发表量为73.1篇。综上显示,学者对生态旅游的关注度易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以及其他旅游产品发展的冲击。

2.2 生态旅游关键词热点与研究前沿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研究内容的中心和凝练表达,研究其出现的关联性与频次可以有效解释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内在联系[13]215。通过图谱中呈现的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大小可以挖掘生态旅游的研究热点。关键词分析主要考虑四个指标:关键词频次表示关注度、中心性表示重要程度、突现度可以反映阶段性的研究热点、聚类可以反映该领域的研究主题[13]215。

2.2.1 关键词基础性热点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得出有955个节点、1 817条连线且网络密度为0.004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2),对关键词出现频次进行筛选(threshold=15)呈现出28个关键词。图中节点和字号越大代表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图2中显示生态旅游作为样本文献搜索词在研究内容中出现的频次为1 287次,除此之外,可持续发展为187次、自然保护区为104次、生态旅游资源为102次、开发为77次、对策为76次、乡村生态旅游为54次。这些高频关键词构成了学者研究生态旅游领域的基础内容,一般认为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较为重要,该领域中关键词中心性大于0.1的有: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旅游资源。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关键词中心性以及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分析出国内对生态旅游的基础研究热点。生态旅游发展性研究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社区参与、发展模式、SWOT分析等;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研究主要包括:生态旅游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等;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性研究主要包括:生态旅游的开发策略、产品开发、开发模式等;生态旅游融合性研究主要包括:乡村生态旅游、农村生态旅游、湿地、森林生态旅游、文化生态旅游等。

图2 生态旅游关键词共现图谱

2.2.2 关键词阶段性前沿研究分析

突现词是关键词在某一时期突然增加或使用频次增长的关键性术语[13]216,通过对突现词分析可以有效揭示生态旅游阶段性的研究前沿方向。利用CiteSpace软件筛选出关键词前五的突现词进行分析(见图3)。在1992—2020年间,五个突现词分别为“旅游业”“旅游者”“发展模式”“茶文化”“农业生态旅游”。其中“旅游业”突现词影响周期最长,从1992—2000年半衰期长达9年,分析原因是因为在1992年国家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其中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的重点发展对象,在政策影响下学者们开始将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点内容展开研究。在1997—2002年间该领域的学者们逐渐由关注“物”转向关注“人”,将研究重点逐渐从“旅游业”转向“旅游者”。“发展模式”突现词在2011—2017年间突现率最高,这一时期市场中的旅游产品逐渐丰富,而生态旅游面对冲击需要由一般性发展模式转向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在这一时期许多学者逐渐关注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多样化。“茶文化”在2014—2017年间成为生态旅游的研究焦点,对生态旅游的研究逐渐引入文化概念,我国部分南方地区逐渐借助茶文化的文化底蕴推动当地生态旅游转型发展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2016年国家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农村地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同年多部门联合通知要求将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工作重点。在一系列的政策引导下,“农业生态旅游”在2016—2020年间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半衰期长达5年并持续至今,表明当前学者们多关注“农业生态旅游”这成为当前阶段的研究热点与前沿之一。

图3 生态旅游研究突现关键词

2.2.3 关键词聚类主题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网络聚类生成聚类图谱(见图4),图谱Modularity评价指标Q=0.579 3>0.3,网络同质性平均值Mean Silhouette=0.859 6>0.5,表明该聚类图谱合理且有效。根据上文的分析对聚类轮廓值排序并归纳得到了4个有关生态旅游的聚类主题分别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对文献研究内容的整理对热点关键词进行总结,整理出四个聚类主题中的主要研究内容(见表1)。

表1 聚类主题中的主要内容

图4 关键词聚类共现图谱

(1)生态旅游。

把生态旅游研究领域作为研究热点的一个聚类主题,可以从整体上把握生态旅游的研究状况与发展路径。生态旅游领域研究内涵丰富主题突出,样本文献的关键词多以生态旅游、内蒙古草原、生态学原理、影响、居民感知、可行性等热点内容呈现。自1993年始,该领域研究者依托生态旅游的发展机遇对如何发展生态旅游及区域发展适宜性进行了探讨。对从国家层面的生态旅游开发到省域范围内的资源开发、从自然保护区的区域性生态规划到景区内的生态资源开发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内蒙古地区具有天然的生态资源优势,生态旅游可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开发生态旅游可以充分发挥内蒙古生态资源优势,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为此学者们立足于内蒙古三大生态旅游区从开发战略、开发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内蒙古生态旅游区的开发思路进行了探讨[14]。随着生态旅游的研究与实践发展生态学理论与生态旅游实践相耦合,研究以实践为基点引入生态学理论,运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旅游区的生态设计、生态补偿、生态工程建设、环境容量管理等方面工作[15]。当然除理论与实践的综合研究外,还需在发展过程中对利与弊进行双向考量,研究者从居民感知视角研究生态旅游的发展程度和相关利益分配的不同会对居民感知产生或利或弊的影响[16]。在此主题下大量的研究成果共同奠定了生态旅游的研究基础和实践发展方向。

(2)可持续发展。

该主题聚类下关键词热点主要呈现的内容为可持续发展、对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保护等。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该领域的一大热点,其关键词出现频次和中心性均位于第二位,可见其重要程度。生态旅游以促进生态持续发展为基础,研究者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从多方面对生态旅游展开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地域的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分析了不同主体区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建立了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机制等,共同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有研究者提出生态旅游区品牌建设、生态旅游区域一体化、提升社区参与度[17]等对策和建议,在该主题下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研究热点。当前乡村旅游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乡村地区自然环境优势突出与生态旅游发展相契合,研究者从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开发、品牌建设、产业融合、资源评价[18]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总体而言,研究者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主题下拓宽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为推动生态旅游可持续性发展作出了诸多贡献。

(3)旅游业。

在此聚类主题中,主要研究内容为旅游业、生态旅游开发、旅游者、生态旅游规划、低碳旅游等。生态旅游与旅游业的发展共生共融,研究者从不同层面研究了不同区域内的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总体而言,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证实生态旅游会极大地促进旅游业发展。有研究者认为区域内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与环境承载量是能否开发旅游产业的主要参考依据,并从政策、法律、环境容量等角度提出了多种开发对策[19]。此外,旅游者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群体需要对旅游者的行为加以关注,例如,旅游者的行为规范对植被土壤以及生物种类的影响[20];根据旅游者是否具备深层或浅层生态意识,把旅游者划分为生态关注者与一般旅游者[21];以及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对生态旅游相关产品选择上的影响[22]等。随着产业经济的转型低碳经济逐渐被旅游学界关注。低碳经济与生态旅游相契合,为此,相关研究者以低碳经济为视角融合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认为乡村生态旅游突破产业发展瓶颈需要从消费链重构、非物质内涵挖掘[23]等方面进行努力。总体来看,在该主题下的研究主要探讨旅游业中生态旅游的开发与规划问题,并对旅游者的行为偏好和生态意识层级进行划分,此类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较为缺乏对生态旅游与其他产业或主体的融合性研究。在当前资源融合背景下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产业中的前景领域,在未来势必会借助融合其他产业来不断汲取自身的发展力量。

(4)生态旅游资源。

在该聚类主题下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针对不同地域的资源进行开发性研究,通常研究某一地域或某一案例地的资源现状、资源规划、开发模式以及未来发展策略等内容。针对资源现状不同学者探讨了有关农业乡村、草原、森林、湿地等不同主体的资源禀赋;在资源规划上探讨了中西部地区以及不同省域的空间资源结构特征及区划方式,对建设生态旅游区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在资源发展模式上提出了生态旅游区的战略定位、文化相融、品牌建设等策略。第二类是针对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建设展开的研究,引入了定性描述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模型。在定性描述评价中结合SWOT 分析模型对生态旅游资源展开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矩阵分析。定量性评价方法多运用层次分析法(AHP)、重要性与满意度分析(IPA)等方法。通过构建分析模型、选取指标、进行调查测量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发展潜力、功能规划、游客满意度感知等内容定量分析,为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总体来看,生态旅游资源研究结合了地域特征,并构建了资源开发的多重评价体系,但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广泛、涉及主体众多,学者从微观层面对生态旅游资源展开研究的文献数量仍然较少。

3 结论

本文以文献计量学为分析视角,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数据处理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有关生态旅游的期刊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并进行图谱展现,梳理了近30年间国内学者对生态旅游领域发表文献的基本特征和研究内容的热点与前沿。研究结果表明:

从文献发文时间特征来看:文献发文时间具有阶段性特征。近30年间国内对生态旅游的关注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征,结合发文趋势和高频关键词集聚年份以及国家发布的政策等进行综合,研究认为可以将生态旅游的研究阶段大致划分为萌芽期、快速发展期、波动下降期三个阶段。综合分析三个时期内文献发文数量、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等,结果表明,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度易受到政策、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状况以及其他旅游产品冲击的影响。从研究前沿与热点演化趋势来看:一是研究热点与前沿具有时期性。研究表明该领域关键词中心性突出的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旅游资源三方面。在分析研究前沿内容时相关研究者主要在旅游业、旅游者发展模式、茶文化、发展模式和农业生态旅游方面展开研究,并且在不同阶段研究热点受政策的影响半衰期时间不同,早期主要以研究生态旅游业的开发为主,而现在更多地转向产业融合方面,尤其是对农村生态旅游的研究成为现阶段的主要热点与前沿。二是研究内容广泛。结合关键词聚类和文献内容表明,近30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内容逐渐从宏观层次的发展性研究与开发性研究,转向中观层次的资源评价性研究与相关产业或主题的融合性研究。学者们结合不同的视角对旅游业、旅游者、旅游资源以及处于生态旅游区中的社区居民展开研究,评价方法也由最初的定性评价转向定量指标评价,研究方法逐渐规范化、科学化。然而进行整体分析发现,学者们在生态旅游领域中对其理论问题研究较少。生态旅游经过近几十年的实践发展,但尚未有效构建起该领域的理论体系。同时也发现,学者们较多地关注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而对环境效益研究较少,对生态旅游结合其他相关产业的研究视野较为狭窄。

4 启示

当前,在生态旅游领域中传统的环保意义已经不再适用,未来发展需要拓宽现有的视野和格局。作为旅游行业的前景领域,生态旅游不仅具有极大的产业发展潜力,而且也有极大的研究潜力。在未来需进一步扎实基础理论,结合核心理论与边界理论展开研究,丰富研究视角,构建从生态资源引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融合框架体系,同时应拓展现有研究层次,注重从微观视角展开研究,从而形成宏观—中观—微观的学术研究层次。具体而言,首先是加强理论性研究,促进生态学、社会学等生态旅游核心理论与市场类、地理类等相关边界理论的结合,以此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其次是在拓展研究视角上,可结合具体案例探索研究把生态旅游与其他产业或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如生态旅游与探险类旅游、海洋旅游、生态产业建设等领域的融合。最后是形成完整的研究层次需加强微观层次的研究,包括生态资源区域内涉及的不同主体、建立对生态旅游发展完善的评估模型、旅游者需求、动因、环境效益评价等内容的研究。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研究者聚类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