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事业单位如何做好绩效工资管理工作

2021-07-12刘莹

消费导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工资管理工资原则

刘莹

辽宁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前言:近些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制度越发获得关注和重视,而若想充分开展好绩效工资管理这项工作,那么则对于相关的工作人员有着一定的要求,要求其及时摆脱以往滞后的思想理念,应对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以保障绩效工资管理工作的开展成效,对于事业单位的持久性发展予以进一步推动。基于此,本文以绩效工资管理的主要原则分析为出发点,探讨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现状,最后对于事业单位做好绩效工资管理工作的方式进行了分析。

一、绩效工资管理的主要原则

其一,民主参与原则。在开展绩效工资管理工作的过程之中,务必要重视贯彻民主参与这项原则,确保其能够具备透明性,在改革绩效工资管理时,其本质在于调整事业单位的相应收入分配制度,而这则会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利益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确保工作人员具备知情权,使得工作人员参与到制度的建设之中尤为关键,也唯有切实尊重每名工作人员的知情权,以及参与权,方可使得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制度能够更为具备可行性以及科学性,最终则能够确保此项制度发挥出作用。

其二,兼顾公平及效率的原则,在进行绩效工资管理的过程中,务必要冲破以往收入分配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绝不可再贯彻大锅饭的理念,兼顾公平及效率的原则,科学平衡职工的收入关系,提升职工在日常工作之中的主动性,而人员主动性一旦获得提高,那么工作效率则势必会获得提升[1]。

其三,向重点岗位倾斜原则,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收入分配务必要朝向重点岗位所倾斜,切实凸显出绩效工资管理所具备的激励作用以及导向作用,并且在开展绩效工资管理工作的过程之中,还要坚持多劳多得这项原则,应充分关注于技术人员、以及一线人员在工资设置方面的情况。

二、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现状

(一)薪酬管理机制缺失合理性

现阶段,不少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量均较为繁重,但对于此岗位上的人员来说,却并未因此而获得更高的薪资报酬,一些岗位的压力相对较小,然人员所获得的工资却更高,而上述情况则会导致一些工作人员在心理方面上产生不平衡感[2]。还存在针对人员自身设置岗位的情况,而这无疑违背了相关的用人原则,导致不少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均缺失工作主动性。

(二)评估机制缺失完善性

以事业单位绩效机制来分析,在运用过程中不少地方均缺失合理性。一些事业单位在年度总结时,对于职工的绩效实施评估,在此过程之中一般会应用数量指标,却未能注重职工的实际工作质量,导致上述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一些领导是由基层提拔的,其没能够接受过专业性的培训,管理经验以及知识等方面上都较为匮乏,也未能充分了解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所以若这部分人员组建成为绩效评估队伍,则会对于工资绩效评估标准的制定产生极大的影响。

再者,在绩效测评的过程中,绩效考核工作人员也未能合理借助于能够体现出被测评人员综合素质的相关数据内容[3]。通俗来讲,则是说现阶段绩效评估机制在技术方面上的支持还有所不足,不少事业单位的测评结果获得均处在形式化的状态之中,最终的结果往往却是合理性以及公正性,同时在此方面的人才也有所匮乏。所以,若想要使得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机制能够积极转变成为数据定量,那么则要求绩效考核工作人员认真搜集相关的数据内容,而后运用经济学模型实施准确性的绩效评估。

(三)一些人员对于绩效工资存在排斥心理

受到以往绩效考核制度的制约和影响,个别事业单位未能根据于真实的情况来开展绩效工资管理工作,会过于追求提高业绩水平,所以会为职工制定超出其技能的绩效考核指标,而这无疑会影响到职工在日常工作中的信心以及热情,致使职工对于绩效考核制度产生排斥以及抵触的心理状态,也会加大职工在平时工作中的压力以及负担。也有一些事业单位过于注重提高内部控制的实际强度,彰显自身的权威性,会制定一票否决这项制度,所以会导致一些职工对于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存在着逆反心理,也会致使绩效工资制度的贯彻以及改革等方面,难以获得所有职工的高度认可和支持。若想推动事业单位获得更好的发展,那么就务必要重视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充分实施绩效工资管理改革。

三、论事业单位如何做好绩效工资管理工作

(一)重视全面培训,增强绩效工资管理意识

全面培训主要指的是对于事业单位管理者和其中工作人员加以培训。先说对于管理者实施培训,培训的内容则包括理解与掌握政策内容,同时还应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促进其掌握此方面的知识,增强管理者的绩效工资管理意识,这样才能够更为高效的开展绩效工资管理这项工作,而之所以要努力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在此方面的能力以及意识,则主要是由于不论是实施改革,还是进行动员,均需要管理者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再者,还应重视培训事业单位之中的工作人员,增强其在此方面的意识,而以主要的内容来说,则强调于促进工作人员掌握与理解相关的制度,并且也应促进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思想理念,使得工作人员能够积极参与至绩效工资改革之中,这样则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以及个人的责任感,进而则能够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制度的改革以及贯彻等方面铺垫好一定的基础。

(二)做好绩效工资管理改革的相关准备

在改革绩效工资管理的过程中,并非能够在朝夕就可获得显著的改革效果,而是应实施认真的调查以及试点实行,结合切实可行的方式,才能够真正保障绩效工资管理的改革效果。具体来说,在实施改革前,要求上级指导部门应积极开展好政治动员这项工作,同时还应明确好试点单位,唯有切实做好相应的准备,方可确保改革之路的畅通性,大力开展动员布署工作,才可产生积极的舆论压力,促进改革单位能够良好贯彻以及执行各项改革策略,进而也能够提升绩效工资改革的成效[4]。不管对于何种改革来说,在改革过程中均会存在着程度不一的风险问题,而若能够实施试点先行,那么则能够做到良好防范风险问题的发生,降低风险问题的出现概率,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良好控制风险,降低损失。

再者,贯彻绩效工资管理制度,能够作为提升事业单位管理质量的一项关键方式,因此在实施绩效工资管理改革前,也要求事业单位做好此方面的一系列准备,事业单位能够针对自身的组织以及职工方面的特色以及特长,明确自身日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及目标,而后再根据发展战略及目标,定位自身核心职能,科学设置部门岗位,制定好绩效评估的相关标准,事业单位应明确实施绩效工资改革,能够作为推动自身发展的重要机会,因此务必要积极开展好调研工作,针对自身的真实情况,来探寻出最为适宜自身的改革途径以及方式[5]。

(三)坚持公平原则,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对于事业单位中的各个工作岗位来说,要求绩效管理工作人员针对真实的情况,科学设置薪酬机制,充分结合于薪酬以及岗位情况,利用于工资标准来表现岗位所具备的价值[6]。另外,对事业单位来说,其在进行绩效工资分配的过程之中,还应做到优化及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重视解决部门和人员之间所存在的矛盾问题,和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绩效工资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得职工积极参与至绩效工资分配中,同时以公平原则适当拉开人员之间的工资水平,以构建良好的激励机制来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以及积极性。

(四)健全财政保障机制

健全的绩效工资管理制度,离不开财政的有利保障,而若想推动绩效工资管理改革,获得显著的成绩,那么则应完善绩效工资资金保障机制。所以在绩效工资实施改革的过程之中,财政部门要尽量控制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加快绩效工资改革的脚步[7]。在实践过程中,要能够针对事业单位经费的主要来源来明确相应的保障机制,特别是对于全额拨款的一些事业单位来说,更是需重视实施统筹管理,从资金方面有效保障事业单位做好绩效工资管理工作,为事业单位的持久性进步及发展产生推动作用。作为做好绩效工资管理工作的一项有效性方式,事业单位应重视健全财政保障机制,以期最终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目标。

总结:总而言之,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唯有重视改革绩效工资管理制度,方可使得收入分配能够更加具备公平性、合理性以及公正性,进而推动自身获得更好的进步与发展。相较于以往所运用的收入分配制度来说,绩效工资管理制度和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不同,其更为注重于多劳多得,因此这种方式非常利于激发职工在平时工作中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使职工能够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以及责任感,进而则利于保障工作开展的效率以及质量。对于事业单位自身来说,若想保障改革的效果,那么还应做好改革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也应多加吸收此方面的有益经验,针对自身的真实情况来合理制定出绩效工资管理机制,以期最终推动自身取得持久飞速发展。

猜你喜欢

工资管理工资原则
这种情况下未续订劳动合同是否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刍议人事工资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浅谈高校工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数据库在工资管理中的应用
说说索要工资那些事
不用干活,照领工资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