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指端侧方转移皮瓣治疗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差异
2021-07-12张浩
张 浩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安徽合肥 230011)
手指指端缺损在生活中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缺损涉及范围存在一定差异,大多为指端皮肤、皮下脂肪层、甲床等部位。当出现组织缺损后,对手指的正常活动等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增加患者生活负担,使其心理上发生较大的变化,导致治疗难度上升。指端修复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能够尽可能地保留手指的长度和关节的活动度,恢复指端的外观和感觉神经。比较常用的修复手术方法有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指端侧方转皮瓣两种,可通过术后实现指端外形的恢复、恢复指端的感觉神经和伸屈等功能,但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1]。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指端侧方转移皮瓣治疗手指指端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手指指端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两组患者从受伤到就诊时间均在3 h内,创伤原因均为切割伤和交通事故伤。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 (42.3±5.2)岁。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 (42.2±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相关外科诊断为手指指端缺损,且为单指缺损;②患者均符合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指端侧方转移皮瓣的手术指征。排除标准:①患者无沟通能力;②合并有其他脏器方面疾病者;③患者资料缺失;④患有严重的慢性基础疾病者;⑤存在软组织感染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使用止血带,对患肢止血,并对创面做好清创和常规消毒等工作。对指端边缘进行修剪,如指骨缺损修整指骨残端,切断创面神经残端。对照组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根据患者的创伤情况,设计皮瓣,大多为U形,将缺损面积较小的侧指动脉体表投影作为参考,并使用锯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显露血管神经和指屈肌腱腱鞘浅层皮瓣,对指动脉分支结扎,尽可能地保留血管神经主干和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如在皮瓣内,则对创面覆盖,令手指微曲并进行缝合。做好术后处理,对其包扎并制动。观察组采用指端侧方转移皮瓣术。根据创面的实际情况对皮瓣进行设计,皮瓣缔部与创面边缘宽度超过5 mm,皮瓣尖部不超过指关节横纹。使用锯齿切开皮肤,操作中需保留皮下筋膜,对皮肤从底部进行分离。将皮瓣旋转180 °覆盖在创面,对其缝合,然后包扎,使用铝板工具固定。在术后均做好常规换药等工作,并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使用灯烤保温,并对患肢的颜色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在术后,根据患者的恢复状况,鼓励患者进行早期主动和被动活动练习。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随访3个月,并对疗效进行评价。①显效:皮瓣存活良好,未发现坏死组织,血液循环检查恢复正常,外形良好,肤色与正常手指趋同,而且弹性较好;②有效:皮瓣存活,未出现坏死组织,血液循环改善明显,外形良好,肤色与正常手指接近;③无效:皮瓣未存活,存在坏死组织,血液循环较差,外形改变不明显。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率+有效率。计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指端两点辨别觉(检查患者手指,患者闭眼,头部转向一侧,检测器两针尖沿着指腹一侧纵向测试,测试两点之间的距离由大变小,计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取最小能区分两点的检查数据为结果,标准为1~10 mm,数值越大,表明患者辨别觉越差)。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包括冬季发凉、痛性瘢痕、外观不满意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例 (%)]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与对照组的93.10%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例 (%)]
2.2 两组患者指端两点辨别觉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指端两点辨别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而在治疗后,两组指端两点辨别觉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指端两点辨别觉比较(,mm)
表2 两组患者指端两点辨别觉比较(,mm)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9 8.66±1.20 5.20±1.10*对照组 29 8.54±1.02 6.30±1.70*t值 0.362 5.220 P值 0.719 0.000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3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
3 讨论
手指指端缺损属于外科的常见疾病类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导致该疾病出现的原因较多,包括交通事故、机器损伤、刀割伤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2]。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以修复手术为主[3]。
修复手术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指端侧方转移皮瓣两种。其中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可对指端组织实现修复,对指端的血供可实现改善,而且手术操作比较简单,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方式具有麻醉手术简单,操作快捷的优势,对患者产生的创伤非常小,能够缩短手术的时间,在手术操作中的成功率更高,且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可以在基层医院中开展。而指端侧方转移皮瓣也是治疗指端缺损的主要方法,其相对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方式来说,区别在于是否包含指动脉,该手术方式在治疗中的优势明显[4]。因皮瓣的解剖层浅,使得患者受损伤的程度较小,能够保留其更多的解剖层,对主要血管破坏程度较轻。且在手术操作中的步骤更为简单,切取等操作难度更低,供应区皮肤与创面周围皮肤的皮肤颜色、韧性等更为相近,可提升皮肤组织的耐磨度,且在外形上更为美观,能够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5]。在修复完成后,指端出现肿胀的可能性非常低,可减少二次手术的发生率,因此该手术适用范围比较广泛。但是该术式的皮瓣中存在单侧动静脉,增加了组织量,使缔部组织增厚,导致血液回流不畅通,从而增加了皮瓣中的淤血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对皮瓣的美观度产生影响,导致皮瓣坏死等情况的出现。
指端侧方转移皮瓣相对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治疗优势主要在于[6]:①指动脉岛状皮瓣中的血流进出量不相等,多根指动脉皮支直接进入到皮瓣中,导致动脉供血增加,皮瓣中的静脉数量减少,只能依靠静脉回流,所以在综合作用下,导致皮瓣中的血液、组织液滞留严重,升高静脉压力,会提升瘀血、水疱的发生率;②指端侧方转移皮瓣在血液回流中,不存在深静脉倒灌,皮瓣内的血液供应和循环良好,静脉压受到影响的程度较低,而且皮瓣与正常皮瓣更为接近,可提升皮瓣的存活率;③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供应区较近,符合宁近勿远的原则,是皮瓣选择的理想观念,手术区域较小,而且瘢痕轻微,降低对美观的影响。在手术操作中,需要对患者的创面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遵循手术治疗的相关要求,例如对指腹严重创伤患者则不应使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治疗,避免住院时间过长,对患者不利[7]。另外,皮瓣蒂部宽度要在0.5~1 cm,蒂部过窄会导致血供不畅,对皮瓣的存活率产生影响,蒂部过宽会导致皮瓣扭转困难,增加手术的难度,在皮瓣的设计上,以U形或者舌型为主要原则,蒂部与缺损面要重合,降低移位和闭合的难度。皮瓣供应区要保留更多的软组织,避免供应区出现指端外漏等情况,一般选择小指尺侧作为皮瓣供区,可降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减轻敏感度,避免对创口的愈合产生影响。在术后缝线操作中,不能过紧,尽可能无张力缝合创面,术中要感觉到张力的存在,并在微曲的状态下实现缝合[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指端两点辨别觉低于对照组 (P<0.05);而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P>0.05)。这也表明了指端侧方转移皮瓣在治疗手指指端缺损中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指端侧方转移皮瓣作为治疗手指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案,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从指端辨别觉等方面比较,指端侧方转移皮瓣更具备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