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复位方式治疗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7-12白明生
李 涛 白明生
(1.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四病区,重庆 400010;2.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二病区,重庆 400010)
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好发于5~13岁儿童,是在肱骨髁与肱骨干的交汇处发生骨折,其中以伸直尺偏型最常见[1-2]。常由外力撞击、跌倒等外力作用导致肘关节过于内收或过伸等引起,可致患儿肘关节伸屈功能异常、畸形、肿胀等,严重时还会发生肌肉缺血萎缩、神经受损[3]。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经临床研究证实可对肘关节的正常解剖位置进行有效复位,能够防止发生肘内翻、肌肉挛缩,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4]。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9月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收治的86例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和观察组(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各43例。对照组:男患儿23例,女患儿20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7.67±1.82)岁;受伤原因:摔伤15例,跌倒12例,交通事故例8例,高空坠落8例。观察组:男患儿25例,女患儿18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32±1.49)岁;受伤原因:摔伤13例,跌倒13例,交通事故例6例,高空坠落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标准:①通过CT及MRI检查确诊为肱骨髁上骨折。②肘关节具有萎缩、肘后三角错位、严重肿胀等症状。③肘部畸形且肿胀,伴有明显疼痛。排除标准:伴随严重的肌肉萎缩或恶性血液疾病,不适合该手术的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协助患儿采取仰卧位,将四肢自然伸直,然后实施麻醉,行常规的消毒、铺巾,行肘部外侧切口逐层入路,充分暴露骨折端,彻底清除骨折端周围血凝块,并进行骨折复位,置入克氏针于患儿的肱骨外髁及内上髁处,克氏针半径为0.8 mm,交叉进针进入到对侧皮质处,然后使用C型臂X光机进行透视,确定固定完全后将克氏针尾端剪掉,45 d后拔出克氏针。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协助患儿采取仰卧位,然后实施麻醉,指导患儿进行上肢伸展运动,行人工固定,并对抗牵引患儿的前臂,结合前臂偏移的情况;对其进行移位和矫正,保证前臂能够符合解剖复位的需求,采用C型臂X光机对复位情况进行透视,以上条件均满足后采用弹力绷带来处理患儿肘部极度屈曲的位置。完成复位后再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在患儿外髁最高处以下0.5~1 cm处经内外侧置入粗细合适的克氏针2枚,至针尖穿透对侧骨皮质后停止。最后使用C型臂X光机进行透视检查骨折处复位情况,确定无异常后对患肢进行石膏固定。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②术后4个月进行随访。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及随访时的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评分量表(VAS)进行评价[5],总分为10分,分数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轻。③比较两组患儿术后的治疗效果,采用Flynn肘功能评分标准[6]进行疗效判定: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正常,外翻提携角在10°~15°内为优;肘关节轻度屈曲受限且在0°~5°内,外翻提携角在0°~10°或发生0°~5°以内的肘内翻为良;肘关节中度屈伸受限且在0°~10°内,发生6°~10°的肘内翻为一般;肘关节重度屈伸受限且角度在11°以上,发生11°~15°的肘内翻为差。治疗总有效=优+良+一般。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形式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儿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住院时间(d)观察组 43 61.43±6.58 30.27±2.76 5.69±0.85对照组 43 80.33±5.74 44.62±2.95 7.34±1.12 t 14.193 29.785 7.695 P 0.000 0.000 0.001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骨折愈合时间(d)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随访时,两组患儿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术后随访4个月观察组 43 5.45±2.24 1.13±0.86对照组 43 5.62±2.33 2.14±1.15 t 0.345 5.525 P 0.731 0.000
2.3 两组患儿的疗效评定 根据Flynn肘功能评分标准:观察组患儿术后优15例(34.88%),良21例(48.84%),一般4例(9.30%),差3例(6.98%),治疗总有效率93.02%(40/43);对照组患儿术后优10例(23.26%),良15例(34.88%),一般8例(18.60%),差10例(23.26%),治疗总有效率76.74%(33/43)。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P=0.035)。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占据了全部肘部骨折的一半以上,对患儿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7]。以往临床使用传统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复位,但是创伤较大、肘关节功能恢复较慢、术中出血量多,不利于预后恢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是目前临床新型的手术方法,与传统的切开复位固定术对比,优势明显,①手术操作简单,医生可快速完成手术,减少手术时间。②创伤小,可降低对患儿的机体损害,利于患儿术后更快的恢复。③瘢痕小,可避免术后对肘关节外形的美观。
本研究观察组的各项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4个月随访时,观察组患儿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可靠,利于患儿快速康复,这与李欣等[8]的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在临床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治疗中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可有效促进患儿骨折的愈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缓解患儿疼痛,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的借鉴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