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文学之都”城市形象建设对策研究*

2021-07-12

大众文艺 2021年8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文学作品南京

(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一、南京“文学之都”城市形象建设源起

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授予了南京文学之都的称号,建立起南京世界文学之都的形象。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南京要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学产业,发挥南京城市的文学底蕴和创新能力,推动南京创意文学产业的发展。作为中国第一座文学之都,要树立起在中国城市文学产业发展的标杆作用,同时承担着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学力量和文化软实力的责任。南京在文学之都城市形象建设中,吸取了创意城市网络中世界著名文学之都的建设模式,并融合中国文学的特色发展模式。南京市要构建创意城市形象发展路径,要优化城市文学相关资源配置,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南京文学之都形象。

二、南京“文学之都”创意城市文化形象建设对策

(一)南京文学资源与城市形象定位

文学资源是文化资源理论中的一部分,指从事文学生产和文学活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南京的文学资源包括与南京城市密切相关的文学作品,南京的文学家群体,南京的文学空间与景观,南京的文学活动与消费者等等。从历史方面而言,南京城具有丰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古人曾在南京留下了不少的传世佳作,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李白的《永王东巡歌》之四中的“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等。近代的毛泽东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等诗句展现了南京独特的文学形象。南京的现代文学作家群如叶兆言、苏童,韩东、高晓声等一批优秀文学家展现着南京文学力量。南京市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南京高校中的文学学科建设是为南京文学之都品牌输送生产力的重要资源,南京大学作为中国率先开设创意文学学科的大学之一,为南京培养了创意文学人才。南京的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作为中国出版行业的龙头企业[1],在南京城市文学出版中发挥辐射效应。南京的文学资源奠定了南京作为文学之都的文学实力,决定了南京文学之都的形象定位。

南京“文学之都”是中国第一座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文学之都品牌身负着将中国的文学成果向世界展示的重任。南京文学之都以“Literature for life,Literature for all”(为生活的文学,为所有人的文学)为口号,强调南京文学的全民性和普惠性。南京文学之都的形象建设与宣传大多是自上而下的,缺少以文学消费者为视角的形象建设体系,城市形象的定位要基于大众,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南京“文学之都”形象定位要根据南京的文学资源,制定文学之都形象的文化战略,让社会大众能够解读到城市形象的文化内涵,而不是单纯强调南京文学之都的“性能”的卓越性。

(二)南京文学地标与形象塑造

由于文学作品主要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在社会大众对城市形象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存在鸿沟,而城市中的文学地标将这些文字以画面和景象呈现,将前人在此场景内的情感和文学表达附加文学地标中,后人在观赏文学地标时,能直观的提取文学地标中的文学价值和情感价值,并就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赋予文学地标新的人文意义,这个过程也是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城市形象价值提取的过程。

文学地标作为一种直观的可视化符号被运用到城市形象的建设中,并作为创意城市开发的根源。南京市应利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文学底蕴,梳理南京文学中的文学地标,将从古至今的各类文学地标作为具有文学内涵的城市形象进行开发。南京的著名文学地标如石头城遗址、台城遗址、秦淮河等。南京的文学地标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是南京旅游资源的一部分。目前,南京市将这些地标的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开发,但并未对这些文学地标的文学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例如从隋唐杜牧的《泊秦淮》到现当代朱自清与俞平伯的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南京历史上有许多文学作品描写秦淮河,秦淮河作为一条对南京城市具有重要人文意义的河,承载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变革和文学家的个人情感,颇具文学价值,但目前秦淮河的旅游价值远胜过其作为文学地标的价值。南京应将城市中的文学地标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开创文学旅游新模式,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南京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描述的著名事件同样与南京城市人文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南京市可将取之于南京人文环境的文学形象用之于南京文学之都城市形象中。在南京的地铁交通枢纽站点会有与南京文学相关的文学人物形象,例如大行宫地铁站中墙壁上绘制的《红楼梦》曹雪芹先生和“金陵十三钗”的形象,即是源于经典文学作品的作家形象和人物形象,将城市生活场景与文学作家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相结合制造能够对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有积极作用的城市形象。除了已存在的实体性文学地标的开发,还可以对虚拟的文学景观进行重现。建造与南京文学密切相关的创新文学地标,将文创产品、文博产品与文学产业相结合,如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与南京与密切关系的作家形象、著作中描写南京城市的地标等。

(三)南京媒体科技与城市形象经营

城市能够运用新媒体来推动文学发展,并扩大文学作品的市场是创意城市网络对文学之都的要求之一。媒体科技的使用可以将南京文学之都的城市形象推广,建造以文学为根基的智慧型创意城市形象,将南京文学之都的文学资源以现代化手段进行传播。

科技在南京文学城市形象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意城市网络的建立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南京作为创意城市网络中的新成员,应积极探索文学与科技的结合,打造全民阅读,全民参与的南京文学之都城市形象。“南京城东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联合体”馆际互借服务的开展利用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数据的互通,促进了南京城东地区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作,有利于高校中文学学者的交流[2],南京城市中投放的智能图书借阅柜和数字文旅阅读机作为文学之都中的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了南京智慧文学城市形象。

媒体宣传是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南京的文学之都的形象是南京城市文化标识,能在受众心中建立起文学与南京城市的情感关联。城市形象作为城市的名片,通过媒体传播其品牌中的文化价值。例如成都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其作为美食之都、潮流之城的城市形象,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展现美食与城市生活场景的结合;以“互联网+传统媒体”的全媒体营销模式进行城市形象营销[3],加深受众对城市形象的印象。南京要充分利用创意城市网络,通过与创意城市网络中的其他世界文学之都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南京文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可利用移动交互技术将线下的文学活动同步到线上,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实体的文学景观、线下的文学活动、相关的文学消费整合到互联网中,作为宣传南京文学之都品牌的渠道,突破文学活动的举办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四)南京文学资本与城市形象创新

文化资本的概念由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认为文化资本泛指与个人地位获得和地位象征有关的有形或无形的文化资产①,由此引申为文学资本指象征个人身份或地位的文学资产。具有文学资本的消费者在文学消费的选择上具有品牌偏好,他们更愿意为了具有人文内涵的城市品牌买单。[4]南京作为文学之都的形象为文化资本群体提供了具有文化内涵和精神引领的城市品牌。通过文学消费和体验,使文学消费者能够提取南京文学之都城市中的文化资本价值,对南京文学之都形象产生认可,并认为对南京文学之都的消费是对城市文化的引领和自身文化资本的提升。南京文学之都要适度的延长创意文学产业链,吸引更多文化资本群体的消费,扩大公众对南京文学之都城市形象的认知。除文学作品外,对文学作品衍生的戏剧影视作品、文学艺术画作及文学音乐作品都可作为对文学之都的创新形象,文学场景、文学衍生和文学消费的融合是文学之都形象的创新之道。

南京的世界文学之都形象建设面临着向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中介绍中国文学和将世界的文学消费引领到中国文学上的问题。国外消费者在南京文学之都城市形象认知的过程存在“文化贴现”的现象,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翻译的问题,会造成消费者不能理解中国文学作品或对中国背景的文学作品的理解偏差。南京文学之都形象的建设应具备国际视野,制定合理的文学出版物和网络文学翻译和出海政策,举办具有世界性的文学活动,引领国外文学消费者对中国文学的消费,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城市形象。

三、结论

在中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着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发展内动力不足的问题,“千城一面”也成为许多城市面临的困境。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作为创新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学资源。南京世界文学之都城市形象的建设,是南京建立国际文学城市形象的契机,也为中国创意城市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南京文学之都城市形象的建设,需要结合南京的文学资源、文学地标、媒体科技和大众的文学资本,制定城市的形象发展策略,建设具有南京特色、国际视野的世界文学之都。

注释:

①P.Bourdieu,Distine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t of Taste[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4.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文学作品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新媒体传播下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南京大闯关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文学作品与数学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