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
2021-07-12汪浩赖婧
汪 浩 赖 婧
(1.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 333000;2.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江西景德镇 333000)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是研究陶瓷艺术的一门专业学科,我国诸多高校为推进高等陶瓷艺术教育和制作人才培养先后开设相关陶瓷艺术专业课程。景德镇陶瓷大学作为我国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本科高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是成立最早的能够体现其办学特色的专业之一,在几十年的教学科研实践过程中,本专业始终秉承学校“诚朴怒毅”的校训精神;遵循“植根行业、服务地方、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坚持“人才导向、特色办学、秉承超越、引领行业”的创新战略;奉行“重专业实践,求理论素养,善品德兼修,尚匠心营造”的人才培养理念;强化“依附传统与超越现代”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怎样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紧跟时代发展要求,结合本校陶瓷艺术设计特色专业的教学优势,培养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高层次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值得思考研究。
一、陶瓷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推进陶瓷艺术教育事业升级发展
随着陶瓷艺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传统陶瓷艺术教学需要顺应时代,更新完善、推陈出新。陶瓷艺术实践教学模式需要不断优化改革,本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条件,因材施教,实行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制度,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方面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建设契合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层次陶瓷艺术设计人才。
2.满足陶瓷市场对陶瓷设计创新性人才的需求
随着陶瓷产业的飞速发展,创新性设计人才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本专业立足于景德镇,拥有千年的文化积淀与优秀的陶瓷文化传统,针对陶瓷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以“突出特色、引领行业”为教学口号;以“实践能力培养是主线”为教学方针;以“完善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教学目标。[1]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改革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人才培养途径、师资力量的培养等方面并及时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较好地解决了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知识、实践能力、素质、创新等有效融合问题,助力陶瓷艺术产业创新发展。
二、实践性教学的主要措施
1.不断完善专业实践教学和优化专业拓展体系,交叉融合,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根据陶瓷艺术设计学科教育的自身特点,优化整合本校教学资源,突出本校学科领域优势和领先地位,结合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大力倡导师生的研究性教学和个性化自主学习。实践性教学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提出先打基础——从学生发展,基于学习及获得新知识能力视角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后利长远——从社会发展,基于社会需求及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视角设计专业课程。线下与相关陶瓷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形成艺术与工程创新教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的实训体系;线上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培养平台。完善科研创新激励机制,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项目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整体科研与设计能力,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2.利用优质资源,注重巧手能艺的实践训练与创新契合,拓展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和自创模式,构建国家级示范基地,实现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统一。
落实“匠工创新精神”的人才发展战略,推进“校内教师传艺、民间大师传技”的融合实践教学,紧紧围绕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特色和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以服务陶瓷行业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强化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建设,构架现代化、国际化、区域化的教学团队和优势学科。探索“创新、创业”双创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计划,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强化教学实践,突出培养“脑手并用,科艺结合”的特色人才。立足地域特色,整合优质资源,注重巧手能艺的实践训练与创新契合,拓展专业的教学培养和自创模式。构建“学与用”“匠与造”“艺与路”的教学创业体系,鼓励学生走进景德镇雕塑瓷厂周末创意集市、陶溪川创意夜市的展示途径。目前,本专业致力于搭建“课堂、实训、基地、展示”的实践能力教学与创业视野创新平台,于2014 年建立国家级“景德镇大学生陶瓷创业孵化园”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同年为江西省首批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2018年成为江西省发改委首批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同时,从不同层面上优化专业实践教学,注重产学研合作教育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了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统一。
3.立足于景德镇,拥有千年的文化积淀与优秀的陶瓷文化传统,具有得天独厚的基地办学优势,积极探索并建立新的实验教学体制和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丰富“产学研”的实践内涵。
本专业通过长期基地办学,形成一个满足陶瓷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定位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面向地方、服务行业”为依托,坚持培养具有“能艺善技”的高级创新型应用人才,对行业的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教师以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突出课程高实践性和创新性,分层分类,选择优势课程重点扶持,加大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的比重。在课程及其内容的设置上,研究和参考国内外同类高校的课程体系,积极引入国际国内先进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体系的构造上,建设了三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平台、实验实践训练平台、展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了拉坯成型、模具成型、花纸印制、玻璃制、金属、木工等实验室;建设了走廊展示中心、艺术展示中心,还有东景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景德镇大学生陶瓷创业孵化园、“三创合一”陶溪川创业基地、等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并拥有众多科研平台:国家“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研究中心”,江西省“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协同创新中心”“陶瓷产品设计协同创新中心”、景德镇陶瓷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这使得教学效果与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课程体系的创新上,本项目最大的亮点在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随着课堂内外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开展,实践教育改革的热点已逐渐聚焦在实验室全面开放管理模式上。[2]这将有利于建立对学生综合能力全面考察的考试、考核系统。这些实验教学体制和措施强化了“产学研”的实践意义,丰富了“产学研”的内涵,突出“产学研”教育特色。改革后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学效果显著。
4.融入生活、以物宜人的陶瓷美学和设计思路完善、拓展教学实践、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契合“生活设计”的创造训练视野
陶瓷艺术设计作为应用性很强的艺术设计专业,从学科发展的综合化、整体化高度来审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培养的人才既要具有共性,又要具有个性。要求特别要重视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践教学和创业教学放在突出位置。
放眼全球化的手工艺发展视野,围绕“陶瓷、生活、设计”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教师队伍的“传承.创造”教学理念,建设契合时代发展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实践训练的方式。强化综合融和性、设计生活性、时代创造性实验项目建议和平台搭建,注重地域优质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探索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实验为辅和交叉双向性实验相结合;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训相结合;陶瓷艺术和生活设计相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技艺基础实验-材料工艺实验-交叉协同实验-基地实训实验-创新设计实验”融进转化的实验体系,建设了“陶瓷技艺实验、陶瓷工艺实验、陶瓷艺术设计实验、设计创新实验、教学实践展示中心、学生创业创新中心”等实验教学之探索平台。加强教学传授和创意设计研究,切合陶瓷与生活设计的创新视角,融合时代观念,丰富实验教学内容。融入生活、以物宜人的陶瓷美学和设计思路来完善、拓展教学,做到“艺术为本、技艺为用、生活为美”的积极、乐观、尚美方向,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务实的认知素养、创新的设计观念。在实验中着重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技艺应用能力、艺术设计创新观念以及团队协作设计精神的培养。
5、积极开展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和培养,以课题优化、课题整合为抓手,助力陶瓷艺术行业高端人才培养。
在陶瓷艺术设计教育人才的培养方案中,课题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课题教学是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要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的思想,对教学内容、课题体系、教学方法、教材及课件建设进行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专业教师通过国家、省部级项目主持和开展,以课题优化、整合为抓手,实现了实践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统一。为响应“一带一路”的总体战略部署,推动我国陶瓷艺术创新和人才的培养,根据国家艺术基金章程的相关规定和本项目的培养计划,以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就有五项:“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日用陶瓷设计创新青年人才培养》,“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景德镇民间青花瓷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景德镇瓷画艺术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陶瓷艺术理论评论人才培养》,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粉彩瓷绘技艺创新人才培养”。通过知名学者、专家讲座等形式,使学生熟悉本专业的学术动态及学科前沿知识,为陶瓷艺术专业学生提供了知识的饕餮盛宴。活跃了学术气氛,开拓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活力,拓展课程建设的创新视野和时代前沿,助力陶瓷艺术行业高端人才培养,推动着本专业实践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三、实践性教学的主要成效
1.优化了陶瓷艺术教育事业教学体系,完成教学模式改革升级。
在项目成果获得飞速推广的同时,也加速了教学改革的推动深入。从培养人才的教学内容及知识体系上构建一个紧密联系的多学科互相交叉、和谐共存、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内容。构建和优化适应社会要求、立足景德镇陶瓷大学实际情况的培养方案,形成有覆盖面广,特色性强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2.培养了大批“能艺善技”的高级创新型应用人才,推动陶瓷产业发展。
按照重“专业实践,求理论素养,善品德兼修,尚匠心营造”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地改革优化“依附传统与超越现代”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陶瓷行业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当前我国陶瓷文化发展的需求,来强化学生创作实践、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经过几年来的改革实践,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人才培养体系,并成功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证明该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陶瓷行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也为中国文化的陶瓷技艺遗产生生不息作出卓越的贡献。
3.建立了“产、学、研”一体的实践创新机制,实现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统一。
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机制。目前与广东、上海、深圳等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如欧神诺、箭牌、环球、新中源、斯米克、隆达等三十多个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拥有众多科研平台:国家“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研究中心”,江西省“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协同创新中心”丶“陶瓷产品设计协同创新中心”,景德镇陶瓷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从不同层面上服务于专业实践教学,使产学研合作教育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了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统一。
四、小结
通过一系列的陶瓷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大批具有创新视野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陶瓷艺术人才,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在各类设计和创作大赛中频频获大奖。毕业生在陶溪川、陶艺街、三宝村、雕塑瓷厂等开设个人陶瓷艺术工作室,给景德镇手工艺制瓷注入创新活力,引领和推动着陶瓷文化产业发展,形成特有的景漂现象。大批陶瓷设计专业毕业学生成了陶瓷设计的领军人才,涌现了黄春茂、许燎原、庄志成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陶瓷设计领军人才。
与此同时,加强国内外院校及艺术机构的合作,促进陶瓷文化的传播;建设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级“陶瓷智库”,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度,充分利用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资源,大力倡导地方经济实体与学院建立协作机制,依靠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等相关机构,引进项目与资金,大力倡导实践性教学和个性化自主学习,通过企事业合作,最终实现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
经过几年的创新性的改革与实践,新的陶瓷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研究成果较好地解决了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有效融合问题,学生业务水平、就业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该成果不仅适用于本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对国内其他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及相关专业也有很好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