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高校特色文化活动育人路径探析*
——以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为例
2021-07-12
(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湖北武汉 43006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多年来,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以“编钟礼乐”为主题打造了一系列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充分发挥荆楚音乐文化、特色学科建设的先天优势,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高校特色文化育人路径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一、凝练校园活动主题,融入文化育人理念
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创造优良校风学风的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校园活动主题与文化育人理念相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发挥高校特色文化的育人作用一方面要凝练校园活动主题,明确核心目标,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另一方面要结合区域地方特色,有效整合校园内外相关资源,营造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校园环境。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社会人才需要相结合,注重构建校园活动的长效性,积淀校园活动的文化内涵。
作为我国中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高等音乐学府,武汉音乐学院以整个长江流域为关照视野,以荆楚乐舞文化为历史底蕴,以弘扬传统荆楚音乐文化为宗旨,构筑了以“楚文化”特别是传承和发扬楚地传统音乐艺术的校园文化。其中中国器乐系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探索中,以编钟音乐为主要载体,以礼乐仪式为活动形式,围绕“承编钟礼乐,奏华夏正音”的主题开展了结合音乐表演和礼仪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曾侯乙编钟是来自孔子时代的声音,不仅仅是一个文物,而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礼乐作为“六艺”之首,在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地位非比寻常。“编钟礼乐”是金石音乐的代表,也是当代文化自信的感召。立德树人,礼乐先行,中乐师生将系训“崇德、尚乐、承古、求新”坚守于行,把传统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铭记于心,以编钟音乐表演和礼仪仪式活动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践行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二、结合特色专业课程,构建文化育人平台
作为第二课堂成绩单上的重要环节,校园文化活动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艺术类学生服务社会能力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衔接起来,是把校园文化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校园特色文化活动的开展巩固和实践专业知识能力,以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不断丰富和延伸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
武汉音乐学院青年编钟乐团就是由中国器乐系限选课《编钟古乐演奏》衍生出的学生乐团,该限选课程先后被湖北省教育厅授予“高校优质课程”“高校精品课程”称号;2017年青年编钟乐团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在《国家宝藏》栏目录制专题,相关师生被授予“国宝守护人”称号,在全国有着广泛地影响力。2018年4月中国器乐系新开设的限选课程《舞台形体与礼仪》以系列讲座的形式由高级礼仪培训师朱江红老师在中国器乐系开讲。2018年9月,该课程正式作为限选课为中国器乐系的所有学生开启礼仪修炼之路。
除了特色限选课程的开设和实践,依托教师和教学团队建设的项目平台也为校园活动的开展和成果转化提供了保障。以中国器乐系主任谭军为主持人的“楚巴乐宫”湖北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对学科发展、教学交流、科研创新等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教师队伍建设、优良教学传统和教学理念传承的重要载体,名师工作室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创新、教师团队建设搭建了优质平台。同时也为中国器乐系构建“文化育人”体系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知识和人才保障。
三、关照社会服务能力,打造文化育人精品
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在2018级新生见面会上首次融入编钟礼乐进行开学礼仪式,进行了学生宣誓、教师承诺等环节,将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建设也融入了这场特殊的开学典礼中。作为校园活动的品牌,这场形式新颖的见面会不仅传承了传统的尊师重道美德,也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一颗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编钟礼乐》也作为唯一的全国专业音乐院校作品荣获由教育部思政司颁布的第一批“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中国器乐系由此开展的互动式仪式教育,将普及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院系资源,实现了以艺术实践活动和仪式教育开展文化育人的工作格局。
由《编钟古乐演奏》课程派生出的“青年编钟乐团”是特色专业学生乐团,多年来积极参与大型编钟专场音乐会及荆楚传统文化的推广活动。学生在艺术实践中被古老乐器的艺术魅力打动,在学习乐器的同时,积极参与礼乐活动,在表演中感受、体味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意蕴。通过教育熏陶帮助学生提高校园活动参与度、激发创作兴趣、提升艺术品位,发挥校园文化和艺术实践的育人实效。
将品牌活动与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相结合最有效的时间模式就是开辟创新就业新途径。2018年《武汉音乐学院中国乐器演奏学科硕、学士后工作站管理及实施办法》出台,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建立了有利于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该管理办法,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多个与编钟礼乐有关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随州、武汉、河南平顶山都有编钟古乐团。通过相关的实习实训,学生们的演奏技艺和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创新就业开辟了新途径。
四、聚焦助力全面提升,推进文化育人建设
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成效。助力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思政”的教育模式研究,从特色音乐课程的视角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同时进一步拓展特色专业课程的具体内容,充分发挥音乐专业教育在高等学校思政教育体系中的促进作用。通过展示曾侯乙编钟辉煌的科技与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通过高水平的钟磬古乐展演,搭建古乐艺术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提高艺术品位、激发艺术想象;通过编钟乐舞展演,带领学生领略、体验礼乐文明对内心的洗礼,陶冶道德情操。
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编钟古乐》作为武汉音乐学院的特色专业课程逐步形成了以编钟音乐为主题的校园传统音乐文化风尚。通过青年编钟乐团这一艺术实践平台,弘扬了以编钟礼乐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2019年5月31日,青年编钟乐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上演“华韵楚风——大型编钟与中国民族管弦乐音乐会”,给海外的朋友们讲述了编钟的故事。2019年10月27日,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闭幕式上,青年编钟乐团演奏《钟鸣九天》,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器乐的魅力。通过开展仪式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编钟礼乐特色活动等让广大师生接触编钟礼乐,从校园文化发展成校园特色继而演化为文化自信。
创新传承方式,提升爱国情怀。编钟是礼乐重器,中国器乐系在探索让文物说话,讲好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故事,打造文化育人新平台上做了很多有益尝试。2019年6月,青年编钟乐团再次受邀赴随州参加了“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暨炎帝拜谒大典”仪式,亲身投入到传承荆楚文化的活动中。2019年9月至12月,乐团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中乐艺术进社区”和“编钟礼乐进校园”等活动在武汉市高校和社区进行器乐表演,将品牌活动“编钟礼乐”推广到了中小学校园。2020年6月25日,青年编钟乐团在汉学生与湖北歌舞剧院的演员们一起在黄鹤楼上演“庚子年·端午祭”编钟国乐抗疫感恩专场音乐会,国庆期间与湖北歌舞剧院合作在琴台音乐厅上演《我的祖国》《感恩祖国》两场大型编钟与民族管弦乐专场音乐会。通过参与各种文化传播活动,展现了中乐青年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专业素养,彰显了中乐青年的爱国情怀。
打造文化载体,提升育人实效。将育人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实践教育精准结合,将诚信、励志、感恩教育融入编钟创作、教学及实践的全过程,构建以“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内容的特色教育体系。现取得的“礼乐”相关成果还将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以及学校开学、毕业等重要时节,开展艺术实践教育,培养同学们对中华优秀文化产生敬畏之情,对编钟音乐心生向往之情,提升归属感、认同感。以金石之声为主线的编钟礼乐将成为当代青年从音乐中学习道理,陶冶情操,了解和推广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正是通过“编钟礼乐”主题活动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创新艺术传承,让古老的音乐记忆和礼乐文化在大学校园里构建文化育人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