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二十四节气文化及其创意设计应用研究

2021-07-12

大众文艺 2021年8期
关键词:习俗节气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 541006)

一、广西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由来

广西在先秦时期属于百越之地中的西瓯、骆越,两千多年来经历了多次民族大融合,人口流动频繁。如今的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汉族、壮族、瑶族、苗族等十二个民族,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之间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为独具广西特色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早在先秦时期,生活在广西的各族先民就已经开始从事开荒种地、耕田劳作的农事活动。当时的人们在耕作的过程中就已经发现了季节气候对农作物生长、进而对生产活动的影响,但对于季节变化的规律还不能准确地掌握。两千多年来,汉族人口的不断迁入不仅为广西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同时也带来了二十四节气文化。广西地处中国南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季节特点与中原地区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来自汉族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在传入广西后又不断被当地的民俗文化所吸收,与当地的物候条件相适应,逐渐形成了今天具有广西地域特色的二十四节气文化。

二、广西民俗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元素

广西属于少数民族自治区,因其多样化的民族构成,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元素以节日、歌谣等形式存在于广西民俗文化之中。

(一)二十四节气与传统节日

在国内其他地区,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但是在广西部分地区,当地的壮族百姓会在霜降期间举行节庆活动,俗称壮族霜降节,它的产生与二十四节气下人们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霜降期间,正是当地百姓收获晚稻之时,人们为了庆祝一年的丰收,在节日期间迎亲访友,举行对歌唱戏等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同时到农贸市场买卖农用产品,准备来年的春耕。

仫佬族,是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每隔三至五年,仫佬族人民就会在立冬时节庆祝他们特有的传统节日——依饭节,至今已延续了五百多年。作为仫佬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人们先是宰杀猪羊、包粽子,制作多种食物,用于祭祀“依饭公爷”,祈求神族保佑人畜平安、粮食丰收,祭祀完毕后,各地亲友们聚在一起,举行唱歌看戏等娱乐活动,狂欢一整天。

(二)二十四节气与民间习俗

中国的传统习俗有很多都是在二十四节气季节变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比如部分地区在立春期间的迎春活动。而广西民众同样也根据广西地区各节气的气候和物候特点,形成了广西特色的民间习俗。

广西所处纬度较低,入春时间较早。立春期间,当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农田还处于封冻状态时,广西各族百姓就已经开始了迎春仪式,举行开耕试犁的活动,标志着一年的农业生产已经来临。立春之后,进入雨水时节,广西大部分地区已经有了春意,气温回升,花朵含苞待放。广西宾阳、崇左等地在雨水期间有回娘家、舞炮龙、花灯会等习俗,可以说是春节习俗的延续。

广西的雨水在全国是最为充沛的,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都超过了1000毫米,而广西的雨季又集中在4到9月,因此夏季的广西不光天气炎热,还非常地潮湿,很容易导致瘟疫的流行。广西玉林等地区有着夏至吃狗肉的全国特有习俗,玉林人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的说法,认为狗肉性温,有强健脾胃、祛除湿气的功能。

12月下旬的广西,各地平均气温在7到15度之间,以晴天为主,降水较少,空气较为干爽,而腊肉腌制的最佳气温也在10度左右,且以干燥天气为宜。因此,广西各族居民习惯在冬至前后就趁着好天气腌制各种腊肉,包括腊肠、腊鸡、腊鸭等,早早地为过年食物做准备,桂北地区还有“冬至腊肉不用盐”的说法。除此之外,玉林人过冬至喜欢包粽子吃,他们相信“糯米补气”的观点,以吃粽子的方式寄托对新的一年气力充足的期盼。宾阳、龙州、那坡等地的汉、壮百姓在冬至则喜食鱼生,认为冬至阴极而阳生,鱼生性凉,可以润肺润肠。

三、二十四节气文化创意设计现状浅析

自国家提出“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战略构想以来,国内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题的创意设计逐渐火热起来,而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文化元素被设计师们以各种形式展现在包装、标识、装饰、纪念品等各类设计作品中。其中,含有二十四节气文化元素的视觉设计,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创意设计方式,广泛应用于插画、标识、海报等平面作品的设计中。视觉设计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形象以图案的形式呈现在作品上,另一种是将二十四节气中的元素提取出来,通过简化重构,形成略带抽象的图形或文字。

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面,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应用还不是很多,而现有的设计作品或是装饰品、纪念品等无实际用途的观赏物,或是印有二十四节气元素图案的衣物、抱枕、文具等用品,其本质还是从形式上体现二十四节气文化,能够从功能上体现二十四节气文化的日常生活用品仍然屈指可数。除此之外,作为我国沿用几千年的历法,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寓意,而当前的创意设计主要集中在表面元素的提取上,对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和精神寓意的挖掘还有所欠缺。缺乏一定的深度,即使能让人眼前一亮,也很难带来内心的触动。

四、广西二十四节气文化创意设计应用的思路和策略分析

根据对广西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了解和对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摸索出一套用于设计广西特色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创意产品的合理方法。

(一)注重地域性元素的提取

元素的提取依然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基本创意来源。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物候差异明显,而各地二十四节气文化习俗直接受气候物候的影响,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用其他地区同样存在的文化习俗作为设计元素,很难体现出这种地域性,因此在设计时应该注意从广西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中提取元素。

1.广西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中关于农业生产的部分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广西有着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在多民族的背景下经历过多次农耕文化的融合,具有民族性、多样性、包容性等特点。因此,在元素的提取上,可以考虑将广西某地区在某个节气期间特有的农事习俗列为选项。

2.广西的饮食文化极为丰富,而且受到节气变化的影响,许多地区都有在特定时节吃特定食物的习俗,例如广西部分少数民族习惯在清明期间吃有色糯米饭。因此,可以考虑设计与广西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有关的产品,例如餐具、厨具等。

3.广西属于中国南部茶区,有着悠久的产茶史,出产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本地名茶,例如苍梧六堡茶、桂林毛尖、桂平西山茶、凌云白毫茶等。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蕴含着养生之道,而茶叶作为中国人民最喜爱的养生之物,自然与二十四节气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的节气适合品不同的茶。因此,以广西特产养生茶为主题的茶具或包装设计不失为一个好的创意点。

(二)注重功能上的创意

外在形式美的体现是设计的重要内容,造型、图案等视觉元素的设计依然是创意产品设计的主题之一,而在视觉创意的基础上,还可以寻找产品在功能上的创意点,尤其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功能才是产品的核心,要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实现功能的创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造型上的设计,改变产品的传统形态,使产品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一项新的功能,例如在传统木凳下方增加一个方框的结构,使其具有存放物件的功能;另一种是借鉴其他类型产品的基本结构或工作原理,例如以广西龙胜等地区适用于梯田地形的传统农具为参照物,将其简单的力学原理吸收并运用到室内清洁工具的设计中。

(三)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

作为我国古代农事活动的指导历法,二十四节气最为核心的文化内涵,是古人的天人合一思想。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下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四时变化的精神,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落实到具体的设计,可以考虑从材料的选择上体现这一思想,例如在设计二十四节气主题的路灯时,利用广西本地的木材、竹材等自然材料,使其达到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和谐状态。

同时,二十四节气也蕴含着古人的节律精神和养生理念。地球每绕太阳公转15度划分一个节气,走过二十四个节气就完成了一年的轮回,循环往复,生命也是如此。古人用这种时间法则告诫自己生活作息要有规律,保持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这样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在设计具有某种变化属性的产品时,可以引入轮回的概念,使产品该属性的变化具有规律性,能随着昼夜或者季节的交替进行循环性的改变,从而间接地体现二十四节气的节律精神。

就广西二十四节气文化而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在节气当天会举行对当地神明的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体现了当地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还有一些节气期间的庆祝活动来源于民间传说,表达了人们对民族英雄的怀念之情。

(四)注意年轻群体的需求

在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群体中,年轻人占到了很大比重,获得年轻群体的关注十分重要。就广西二十四节气文化来说,其包含了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习俗和农耕文化,而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普遍比较滞后,部分地区的思想观念还比较保守,在本地文化的对外宣传和输出方面缺少投入,加上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习俗和农业生产普遍缺乏兴趣,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节气文化很少得到年轻群体的了解和关注。针对这一现状,在设计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节气文化为主题的创意产品时,不应只是将这些传统文化僵硬地移植到产品上,还应该考虑现代时尚元素的融入,使其更贴近现代生活,具有时代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获得广大年轻群体的青睐。例如,在设计创意玩具产品时,可以考虑将广西节气文化与时下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动漫文化结合起来,具体方式可以是用最热门的动漫角色作为玩具人物,将其动作姿态设计成正在进行相关民俗活动的样式,这样既能够刺激广大年轻消费者的购买欲,提升销量,又能达到传播广西节气文化的目的,一举两得。

猜你喜欢

习俗节气广西
广西贵港
《广西戏曲》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广西诗歌五人谈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