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方法

2021-07-11谢桃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观察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摘 要]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化学研究的手段,能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所必备的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观察力

化学实验是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成了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观察的特征

(一)目的性

即有针对性、有选择地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达成预期目标,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围绕观察对象做出思考,有所收获,或在观察过程中分解总体目标,细化观察要素,让观察行为变得更具体、高效。

(二)客观性

即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事物进行观察,充分尊重客观事实,科学地反映事物的原本状态。为了能够更客观地观察事物和现象,观察者必须主动摒除各种主观杂念,尤其是一些不良影响,还原事物本质。

(三)严谨性

即在观察过程中发掘事物之间存在的细微差异,严谨地对待,认真、仔细地比较、分析、思考,凸显出事物的客观价值,充分发挥观察的作用,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敏锐性

即在观察过程中快速找到事物的主要特点。一个观察力敏锐的人可以透过日常现象,发掘新事物,擅长于找出平凡事物的关键特征,懂得主次之分。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

初中生大多有非常强的好奇心,自控力不强,上化学实验课时只图新鲜,其注意力仍停留在表面、浅显的化学现象,并未深层次、仔细地进行观察、反思。对此,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第一,教师应为学生设计趣味性强、伴随明显现象的化学实验,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对实验背后深层次化学原理的求知欲望,如“蜡烛燃烧实验”“魔棒点灯”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认真观察,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详细描述,之后还可以向学生介绍通过仔细观察而取得重要科学成就的例子,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第二,教师还应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生活常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生石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入语文教材中的《石灰吟》这首诗,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科联系。这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极大限度上调动学生观察事物的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实际生产现场进行观察,结合生活实际与化学实验,将理论融于实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开发、整合思维,融会贯通,形成观察力。

(二)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

任何实验都有实验目的,有的实验具有一定的验证性质,有的实验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质。由于实验目的不同,学生观察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学生只有在事物观察中明确目的,才能收获理想的观察效果,从而更好地参与实验,对实验原理有更清楚的认识。例如,教师在演示“硫在氧气中燃烧”时,若学生并未明确观察目的,只关注到燃烧时发出的明亮、蓝紫色火焰,忽视了二氧化硫的生成,学生也就无法从实验中得知这一化学反应的原理。因此,教师在做实验前需要提出详细的观察要求,明确观察目的,引导学生有次序地观察具体内容。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观察流程和重难点,教师才能为实验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让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教师在为学生明确观察目的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提出观察目的和任务的能力,让学生举一反三,形成独立的思维习惯。

(三)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

针对不同的观察对象,教师必须制订专门的观察计划。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依照实验目的,即掌握氧气的性质,按如下方式制订观察计划:首先,对氧气的颜色和气味进行观察;其次,将一小块木炭放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红,放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再次,将细铁丝一端缠绕在火柴上呈螺旋状,另一端用坩埚钳固定,点燃火柴,待其将要燃尽时,放入装有水和氧气的集气瓶中,仔细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最后,将少量的硫粉放在燃烧匙上,用酒精灯加热,待硫粉熔化后,迅速将其放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仔细观察现象。通过缜密的观察计划,学生能更有序地观察,形成更加全面、准确的认识。与此同时,学生能更清楚地对比、分析和总结,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加深思考,弄懂发生的现象,透过现象挖掘事物的本质,进而掌握化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

(四)传授学生有效的观察方法

通常,观察实验装置的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回顾整体,快速找出实验装置的核心。而在观察化学反应时,观察者应先感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及气味,再对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现象进行观察。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时,教师应重点让学生分清现象的主次,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对不显眼的现象加以改进,或利用对比实验来帮助学生形成更清晰的认识。此外,教师还需更好地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延长学生的观察时间,优化观察的最终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五)准确地描述和记录观察过程

初中生通常难以完整、准确地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实验现象。对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好训练。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描述实验现象,并利用语言整理实验结果。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观察所得,促使学生仔细地观察,培养其观察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在为学生演示“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后,可以让学生主动地描述实验现象。有的学生直接脱口而出:“有氢气产生。”这时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正确描述实验现象的原则,即利用我们的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外部现象,如实地展开描述,不应加入人为的揣测。现象是感官直接感觉出来的,而非推断出来的。因此,上述实验现象的正确表述应为:“锌粒溶解,有气泡产生(视觉),发出咝咝声(听觉),有热量放出(触觉)。”所产生的气体是否为氢气,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分析、验证之后才能下结论。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水平,在观察訓练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提出详细的观察要求,让学生将观察所得,以提纲的形式列出来。实验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逐渐积累、丰富学生的学科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精准、无误地将观察过程描述出来。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在每一次实验课后,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这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态度,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为解决化学问题提供了详尽的观察数据资料。

综上所述,良好的观察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应用上述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作者简介] 谢桃(1985—   ),女,江西丰城人,南昌县诚义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化学教学。

猜你喜欢

观察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