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吕梁:“红色土地”亮出“绿色底色”

2021-07-11罗丽崔靖芳

民生周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吕梁市吕梁汾河

罗丽 崔靖芳

柳林三交黄河段一幅生态画卷徐徐展开。图/刘亮亮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革命老区吕梁,是延安的东部屏障,红军东征的主战场,也是生态脆弱区。多年来,干旱少雨、多山少绿、沟壑纵横、土壤贫瘠,是吕梁山的严峻现实。

现如今,吕梁山见绿了。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碧空如洗;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层峦叠翠。这一幕幕赏心悦目的美景,凝聚着吕梁上下铆足力气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干劲。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吕梁考察时对当地的干部群众说:“我在从北京来的飞机上往下看,看到吕梁山不少地方开始见绿了,生态效益显现。”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要把脱贫攻坚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这既是脱贫攻坚的好路子,也是生态建设的好路子”。时隔不到3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在山西考察调研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几年来,吕梁牢记嘱托,砥砺前行,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吕梁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从2016年山西省第六上升至2020年山西省第一,优良天数达到303天,连续5年省内排名第二。连续3年在汾渭平原11个重点城市排名第一。11个河流国考断面全部稳定退出劣Ⅴ类,Ⅲ类水体比例达一半以上……一张张亮丽的成绩单背后,是吕梁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全面发力。

守好这片“吕梁蓝”

在吕梁市孝义金晖煤焦有限公司年产105万吨焦化生产厂区,针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和要求,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和技改力度,对焦炉尾气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进行了全方位的技术改造。公司总经理王天旺说:“我们坚决把环境整治与安全生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严格按照吕梁市污染治理攻坚行动计划的要求,把环保责任扛到肩上。”目前,该企业集中整治,从源头上有效降低污染,在大气主要污染方面实现达标排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基本、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吕梁上空的蓝天白云,让市民纷纷驻足,拿出手机拍下这美丽的一幕,微信朋友圈常常被美图刷屏。大家在赞叹之余,也表示吕梁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了。让广大群众呼吸上清新空气,享受到蓝天白云,是吕梁市委、市政府矢志不渝的目标。在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期间,吕梁按照“突出重点难点,实施目标清零”的基本思路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盯指标,找差距,强措施”,市直各部门、各级党委政府各尽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攻坚合力,通过一微克一微克的努力,一天一天的争取,吕梁市PM2.5平均浓度和重污染天数两项考核指标全部圆满完成。

以“云+物+大数据”的思路实施大气精细化管理项目,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的大气网格化监测系统,是吕梁在治气过程中做出的探索。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在吕梁市区及周边利用空气质量微观监测站和雷达垂直水平大气污染物扫描仪,全天候智能化监测分析,靶向施策整治。以吕梁市区周边1300平方公里范围为重点,实施联防联控。吕梁市委托中国环境科研院专家团队对吕梁市区大气污染防治开展“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聘请环保专家对重点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污染整治方案,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为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吕梁市进一步加大力度改造提升煤、焦、铝等传统产业,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污染問题。以吕梁市区周边、平川四县为主战场,投资85.5亿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持续保持攻坚强劲态势。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34户焦化企业完成特别排放限值改造,31台燃煤锅炉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125台燃煤锅炉实施淘汰,147户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完成VOCs收集治理,1214座工业炉窑完成环保设施升级治理,591户工业企业1737个无组织排放节点完成综合治理……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吕梁上下的共同行动。

一泓清水入黄河

6月1日清晨,吕梁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保护科科长高建峰随同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向吕梁派驻的帮扶组,对吕梁文峪河南姚、磁窑河桑柳树、岚河曲立、三川河两河口桥、蔚汾河碧村5个断面有关水环境改善工作进行督导帮扶。

远在100公里以外的文水县裴会村,河岸边的一排排柳树在水中映出道道倩影,地面上的青草竞相吐绿,处处散发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前几年一到夏天,河里蚊蝇成群,路过这里必须要捂住鼻子躲着走,现在河水清澈干净,小鱼小虾也游回来了。”裴会村的吴大爷怎么也没有想到,从自家门口流过的磁窑河能告别“黑臭”,重现清澈。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蜿蜒的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据吕梁市生态环境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吕梁全境均属黄河流域,流域面积为13786平方公里,涉及吕梁市13个县(市区),一级主要支流共6条。以吕梁山为界,河流分为直入黄河和通过汾河流入黄河两个水系,即黄河支系和汾河支系。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黄河、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是重要发力点。

“汾河流域国考断面水体要全面消除劣Ⅴ类,黄河流域国考断面水体要全面消除劣Ⅴ类。”这一硬任务、硬指标、硬考核昭示着吕梁市打赢碧水保卫战的必胜信心。紧盯目标,转被动局面为主动作为,吕梁市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法,按照山西省打赢黄河(汾河)流域治理攻坚战的安排部署要求,对标目标任务,高压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围绕11个国考水质改善,实施了6项重点任务、93项水污染治理工程,采取“七个一批”攻坚举措和水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六大专项行动”,及时出台污染防治“1+N”政策措施,以时保日、以日保月、以月保年,推进水污染防治专项治理。

水污染防治是一个长期过程,要集中各方力量,多领域、全方位推进。在2019年投资46.6亿元实施79个水污染防治项目的基础上,全面推广交城“1+2+3+76”系统源头治污经验做法,实施总投资达39亿元的93个黄河、汾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同时,积极开展汾河流域353个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对保留的入河排污口全部进行了登记、建档、立标志牌,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奋力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通过综合整治,吕梁市水质持续改善,河水越来越清澈。2020年,17个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比例达到47.06%及以上,劣于Ⅴ类水体断面全面消除。其中,11个国考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比例达到55%,劣于Ⅴ类水体断面全面消除,在生态环境部通报的全国地级市地表水质变化情况指标吕梁排名全国第二。

全民共享绿色发展

今日的吕梁大地,绿色成为一抹最耀眼、最动人的色彩。“太美了,这全然不是我想象中的吕梁老区,真没想到这么多年来吕梁在黄土坡上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一路走一路看,吕梁的山绿了,吕梁的百姓富了。”来吕梁考察调研的专家们赞叹道。

脆弱的生态,贫瘠的土地,是吕梁人长期面临并着力破解的两大难题。据统计,过去吕梁山区年输入黄河泥沙占山西省入黄泥沙量的八成以上。因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吕梁山区曾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是吕梁山区生态治理的唯一途径,也是吕梁历届市委、市政府常抓不懈的工作之重。围绕在“一个战场”同时打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的奋斗目标,吕梁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国土绿化、生态建设,使一片一片的绿色在吕梁千沟万壑间迅速延伸。几年来,吕梁市在生态建设中,坚持生态与生计并重、增绿与增收同步,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每年春季、秋季召开动员会部署推进造林绿化,持续实施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经济林提质增效“三个100万亩”,森林覆盖率每年以1个百分点递增,达到28.6%,林草覆盖率72.26%。青山带来了绿水,从2016年开始,吕梁市平均降水量明显增加,据气象部门统计,吕梁市近5年平均降水量增加81.8毫米,每年入黄泥沙量减少700万吨以上。如今,贫瘠的山坡地陆续退耕还林,八百里吕梁山从南到北一片林海,一代又一代人的绿色梦想变成了现实。

逐渐染绿的吕梁山,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望着山坡上郁郁葱葱的林木,正在干活的孙平儿对记者说:“这些林子不但美了环境,还让我们赚了钱,是我们的脱贫林、幸福林!”孙平儿是吕梁市兴县孟家坪村的脱贫户,翻新了自己的最后一口土窑洞,花了10000多元钱。9年前,他为了儿子娶媳妇翻新第一口土窑时花的14000元钱是借来的,好几年才还完。这一次他自掏腰包,一点也不吃力。这一切,都是因为他靠种树脱了贫。5年前,孙平儿参加了一家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和老伴一起上山种树。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一棵小树挣一元多,种一棵大树挣五六元,一年种下千棵树,就能脱贫一个家。“现在靠种树,我们一年能挣5万多元钱。”他说,“政府想办法,我们只要勤快,就能过上好日子。”

生态助脱贫,林业大发展。吕梁市探索出购买式造林、合作社造林、贫困群众管护、党建+造林专业合作社等一系列生态脱贫新模式,组建了1389个农民造林专业合作社参与造林,走出了一条增绿与增收的双赢之路,让困难群众在绿化家园的过程中增收致富。近4年,吕梁市把造林任务和资金向贫困乡村、贫困户倾斜,着力推进退耕奖补、造林务工、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特色林产业发展五大项目,使11.5万人实现脱贫、50万人实现增收。据统计,吕梁相继实施退耕还林242.7万亩,涉及贫困户89341戶、260078人;共有4461批次合作社通过议标参与造林绿化、经济林提质增效、森林管护等工程,参与造林的务工人数近10万人次,其中贫困群众6.5万人次,年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

330万亩宜林荒山荒坡全部绿起来,230万亩25度以上陡坡耕地全部退下来,793个偏远山庄窝铺的深度贫困自然村11.26万人全部搬迁出来。吕梁市组建造林合作社、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的生态脱贫做法获得充分肯定。今年,吕梁市将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持续在一个战场打赢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两场战役,全面推行林长制,继续实施营造林及国家储备林、经济林提质增效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林下经济“三个100万亩”生态工程。截至5月15日,已完成营造林任务61.69万亩,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57.65万亩,林下经济85.98万亩。

猜你喜欢

吕梁市吕梁汾河
吕梁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Raoultella terrigena RtZG1 Electric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System Optimization
田安平:讲好乡村振兴的吕梁故事
省植保站站长杨军赴吕梁调研
吕梁枣芽茶产业蓄势待发
吕梁市:召开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聘请会议
吕梁市土蝗发生趋势预报
吕梁市科协举办功能食品开发研讨会 同时吕梁市第一家科技工作者之家共建单位挂牌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