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背景下社区文化养老路径探索
2021-07-11沈玮楠张晶晶
沈玮楠 张晶晶
[摘 要]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显著增多,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养老已成为政府和大众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积极探求新型智慧养老模式成为重中之重。文化养老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对人文关怀的诠释,深受社会和老年人的青睐。政府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鼓励社区积极有效开展文化养老服务。文章以苏州市高浜社区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析该社区老年人的文化养老需求与偏好以及对社区文化养老的满意度,从而探究如何在智慧养老的背景下更好地发展社区文化养老。
[关键词]智慧养老;文化养老;社区文化养老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6.175
1 引言
据统计,2019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54亿,占总人口的18.1%,相较于2018年年底,老年人口总数增加了约439万[1],面对老年人口急速增加的情形,探寻新型养老模式,加快构建老年服务体系,是国家和人民共同探讨的问题。智慧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利用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优势对数据收集分析,为老年人的饮食起居、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方面提供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2]。
随着老年人群生活水平逐步提升,消费观念的改变,老年人对养老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形式、多层级。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白皮书》显示,当前63%的老年人感到孤独空虚,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由此可见,当前养老服务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和文化养老发展不充分不全面之间的矛盾。“文化养老”是在老年人对基本物质需求满足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为老年人提供在情感、思想、娱乐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新型養老方式[3]。社区作为老年人进行文化养老活动的主要地点和载体,既可发挥集聚优势提供老年人沟通交流平台,又能保障老年人与家人密切联系。目前,社区主要以“健心、健身、健脑”为主旨,开展文娱、体育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养老活动[4]。
近年来,已有很多学者对智慧养老和文化养老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比如:李晨等[5]分析了我国智慧养老所面临的挑战,从居家、社区、机构三个角度分析了未来智慧养老的发展趋势。沈勤等[6]研究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从政府、社区、企业以及个人和家庭四个层次建立更有效的文化养老。李从容等[7]分析了社区文化养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目前理论研究主要是从智慧养老和文化养老、社区文化养老等方面展开讨论,鲜少能够从方法的层面、技术的角度从智慧养老入手建立健全的社区文化养老的实现途径。文章通过对苏州高浜社区进行调研,分析社区内老年人群对社区文化养老偏好与需求;挖掘分析“智慧养老”融入社区文化养老的可行性;探寻优化社区文化养老的路径。
2 调研情况介绍
本次调研地点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跨南路的高浜社区。高浜社区在践行传统“物质养老”的思想基础上,适应以老年人群需求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区域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健康养老模式。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社区老年人聚集在家门口的“老有所乐”。高浜社区在2014年建立了评弹书场,书场内部的座位每天都会客满。2017年累计演出11期,总合计150余场次。除此之外,高浜社区还建立了社区老年大学,老年大学人数已发展为300多人。社区老年大学以关心尊重老年人为前提,致力于为不断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一个真正充满快乐、健康的免费教育课堂。高浜社区对文化养老的开展十分积极,对该社区老年人进行调研能够更加有效的探索出社区文化养老的实现路径。
2.1 调研方式
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本次调研直接面向高浜社区内老年人群,探寻老年人在文化养老需求上的偏好以及在实现文化养老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采用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方式,对高浜社区内400位老人发放问卷,并与10位老人进行深入访谈。
2.2 问卷设计与发放
为尽可能地了解社区老年人在文化养老上的相关信息,本问卷共设计17个问题,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①社区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退休前职业等;②社区老年人文化活动行为偏好,包括:文化活动时间分配、青睐的文化活动、对社区提供的文化养老服务是否满意等;③老年人在文化养老活动上存在的阻碍、对社区文化养老发展的建议。
2019年11月到2019年12月进入高浜社区对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及现场采访,截至12月底共回收400份问卷,有效问卷380份。2020年1月初开始对问卷数据进行数据汇总,采访内容进行整理分析。
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1 调研对象分布情况
本次问卷调研,共有380位老年人问卷有效。其中男性占55.50%,女性占44.50%。60~65周岁老年人居多,占总人数的43.40%,65~67周岁老年人占32.40%,75~80周岁老年人占比22.90%,80周岁老年人占比最少,只占总人数的1.30%。
3.2 老年人文化养老需求与偏好分析
调研数据结果显示,老年人进行的文化养老活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体育运动类。谢尊贤等[8]分析了发展社区体育文化能够使老年人在晚年感受到更多的生活乐趣和成就感。二是文学思想类,行动不便、学习觉悟较高的这类老年人,会更倾向于选择文学思想类的文化活动。
3.2.1 体育活动偏好
笔者与社区老年人交谈的过程中发现老年人在进行体育文化活动时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第一,体育活动时不慎受伤。老年人由于年龄因素,身体生理机能逐渐出现衰退,同时缺乏专业的老年体育运动知识及运动技巧。第二,体育文化活动内容单一、略显乏味、效果不佳。老年人的社交圈比较窄,所能够了解和接受的活动有限。此外,由于缺乏体育专业人士的指导,老年人进行体育健身活动时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运动效果。第三,户外体育运动容易受到天气、地点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3.2.2 文化活动偏好
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发现,48%的老年人选择唱歌这种文化养老方式。30%的老年人倾向于读书看报学习类的养老活动,通过访谈交流发现是与退休前从事职业的性质的延续有关,比如:政府工作人员、教育工作人员等,这类老年人在精神和思想上都对学习造诣有着较高的追求。但在笔者与这类老年人进行交谈的过程中老年人也会反映出一些困扰。第一,缺乏可以进行学术交流学习的合作伙伴。老年人学习交流环境受限,当遇到不易理解的问题时缺乏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和讨论的社交对象。这时老年人很容易出现不安的心理情绪,如不及时的帮助缓解这种不安情绪,将会影响到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发展。第二,接触知识有限。老年人在居家进行读书看报刊之类的文化教育活動时,接触和学到的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库,部分老年人无法有效获得新知识,甚至可能出现和社会脱离的情况。
3.2.3 文化养老活动时间偏好
老年人在文化养老活动的时间分配上主要集中在三个时间段:早晨7点到8点、中午12点到13点、下午15点到16点。据调研数据显示,15点到16点是社区老年人进行文化活动的高峰期。这个时间段的天气条件较好,81%的老年人在这个时间段较为闲暇,能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的进行文化活动。60%的老年人注重运动健康,会选择在早上的7点到8点进行跑步、太极等体育类文化活动。中午的12点到1点进行文化活动的老年人占比极少,少数老年人会在午饭后进行散步,更多的老年人愿意进行午休。在笔者与老年人交流的过程中,多数老年人反映参与文化活动的时间安排上受到不同因素影响,比如,时间不灵活。老年人一般自发形成团队参与活动,而团队活动时间相对固定,团队成员需跟从固定时间安排其他事项,导致部分老年人感到时间不受控制。由此可见,如何有效解决社区老年人活动时间碎片化、时间不灵活使社区文化养老更完善也是目前社区重点关注问题。
3.3 当前社区文化养老满意度分析
衡量社区文化养老可行性的关键指标之一是社区老年人的满意度。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老年人表示基本满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社区的硬件设施、社区对文化养老的宣传。但仍有部分老年人对社区文化养老存在较大意见。
3.3.1 组织活动有限,老年人自行组织困难
调研数据显示,社区有73%的老年人反映社区组织开展的活动有限,通常组织的是唱歌类比赛,且文化活动不得不由社区老年人自行组织。老年人表示自行组织活动存在多方面问题,如:缺乏专业的策划人员以及资金支持、在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设备故障等不可控因素。
3.3.2 文化活动教室开放时间不足
社区文化活动教室的开放由社区管理人员负责,开放时间为:10 ∶30—16 ∶30,社区服务中心对文化活动教室的开放需要考虑多方面问题,如:场地卫生、场地保护等。综合考虑,为保护社区文化活动教室使用的长久性,社区对活动教室设置了固定的开放时间,但这一限制导致62%的老年人对文化教室使用时长产生不满。
3.3.3 社区服务中心缺乏专业指导人员
数据显示,有51%的老年人反映社区养老服务管理中心缺乏专业的文化养老活动指导人员。老年人反映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咨询文化活动问题时,工作人员很难给出有效的回答,不能及时解决在文化活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同时,社区内没有专业的老师对老年人文化活动进行注意事项提醒和安全知识教学,老年人在社区进行文化活动时存在受伤风险。
4 “智慧养老”融入社区文化养老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我国现代互联网和信息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养老”中集成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同时计算机等智慧型设施也不断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成为了实现智慧养老一体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实现智慧一体化的养老设施和服务模式提供了新的解决方式[9]。
4.1 “智能化”给社区文化养老带来了创新和机遇
目前,社区文化养老工作已经初有成效,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社区老年人已经了解到文化养老的积极作用并开始主动的践行文化养老。但由于社区硬件、软件的缺乏,以及社区文化养老活动极易受到天气、地点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社区文化养老在发展的过程中变得举步维艰。将“智慧养老”融入社区文化养老的建设中,不仅为社区文化养老建立新的文化养老形式,同时也提供了与老年人需求相匹配的文化服务。社区借助“智能化”,将先进的技术以及新潮的思维应用到社区文化养老中并发挥自身在宣传、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有效提高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质量,最终实现社区智慧养老。
4.2 社区文化养老已具备融合条件
“智慧养老”思维应用于社区文化养老理论意义就是社区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互联网和智能物联网技术融合,积极设计和研发一套面向整个社区老人、社区的智慧化物联网养老服务系统和智慧化信息养老服务平台,从而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实时、快捷的智慧文化养老服务[10]。目前社区已经具备了发展“智慧养老”的基本能力和条件,利用“智慧化”的思维连接整个社区的文化服务与老年人,使整个社区的老年人能够体验和分享更多样化深层次的社区文化养老服务。
4.2.1 政策条件
随着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推进和发展老龄,国家对养老问题越来越重视。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及2017年2月三部委发布的关于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都再次明确指出,各地方政府要积极推动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化的升级,加快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苏州市政府紧跟国家政策,2016年市政府发布的《关于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 “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动老龄健康事业和养老服务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并将“智能工程”作为苏州市重点建设工程之一。以上出台的政策为实现将“智慧养老”融入社区文化养老提供了重要支持。
4.2.2 经济条件
在2019年上半年中国城市发展GDP的城市排行榜中,苏州市最终位居全国第七位,并以绝对的优势位居江苏省第一位。近年来,随着苏州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政府对于社区养老服务上的资金支持也越来越到位,社区的经济水平逐步提高,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广泛,社区已逐步建立起内部的网络系统。社区已经基本具备融入“智慧养老”的经济条件。
5 优化社区文化养老的路径
社区文化养老活动受到两方面制约因素,一是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考虑,鉴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对选择文化活动的要求偏高;二是从自然因素考虑,如遇到天气恶劣等自然情况,老年人外出进行文化活动不切实际。社区已经具备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以及多方资金支持的基本条件,在充分尊重、高度重视老年人文化活动需求的基础上,利用科学可靠的技术打造“线上”活动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完善方便的文化养老环境。利用线上平台提供一系列丰富的适合老年人群的文化活动,可根据自身不同需求选择不同文化活动进行学习,也可在平台上进行“直播”與其他用户一同学习。“线上”平台运行的过程中也要考略以下因素。
5.1 构建社区老年人信息数据库系统
大数据处理是智慧化社会的重要体现之一。社区利用大数据快速准确地对一些庞大的零散的数据进行抓取、处理和管理,为社区老年人建立一套数据库系统,其中需要包含老年人的真实姓名、年龄、身体状况、文化养老的需求以及子女的联系方式等。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系统同时也要考虑信息可靠、信息安全、资源更新三方面的问题。
5.1.1 三段式收集方法实现信息收集高效性
对老年人基本信息的收集可以采用三段式收集方法。前期,由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网上对老年人进行信息手机调研,登记老年人的真实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中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社区老年人对文化养老的需求偏好;后期,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走访登记,校对之前登记信息是否正确并登记老年人子女联系方式。
5.1.2 多方位保障数据库信息安全性
如何保障老年人信息的安全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要考虑的重中之重。社区需要加强计算机的防火墙系统,保护计算机内部环境的安全。对进入信息数据库系统的人员进行密码、指纹或人脸识别,设置信息数据为只读模式,保证老年人信息安全不外泄。
5.1.3 更新与共享实现信息时效性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要规律性地对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入户走访,登记老年人在文化需求上发生的变化,并及时更新信息数据库,保障老年人信息的时效性,以便于更高效的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养老服务。
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使社区的工作人员更清晰地了解到老年人的文化养老需求倾向,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文化养老服务。社区的数据库系统可与社保、医疗等养老服务系统实现信息的互通,从而达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11]。
5.2 保障新媒体平台的安全性和健壮性
社区“线上”平台的搭建,能够有效解决老年人文化活动单一、文化活动易受天气地点等因素影响的问题,有效促进老年人群之间的联系,最终实现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高效开展。
5.2.1 平台实时监管
为保障老年用户在使用平台过程中的安全健康,需要在平台上设置管理员。平台管理员保证24小时在线对平台上发布的信息进行实时审核,对不健康或不符合老年直播平台规范的直播进行终止,并对不听警告的有害信息发布者进行严肃处理,如:永久封号等。在老年用户直播的过程中管理员还要实时在线对直播内容进行监管,杜绝任何高难度危险的动作,保障老年直播用户的安全。
5.2.2 系统定期维护
为了确保老年人平台使用的持久性,可靠性,社区需要一批具有相关技术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技术人员要对老年社区平台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不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并修复老年系统中存在的技术漏洞,从而保障老年用户对平台的正常使用。
5.3 丰富社区文化养老服务,开展多方合作
中国有句俗话“独木易折,三木成森”。社区涉猎的文化养老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狭隘的,社区的文化养老也要紧跟时代发展。在智慧型社会下,要主动加强养老服务的建设队伍,积极与各个不同的领域展开合作,获得多方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从而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文化养老条件。
5.3.1 与企业建立积极合作关系
社区利用平台为企业进行真实可靠的宣传,企业为社区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双方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利用社区老年人的信息数据库系统,了解老年人的文化养老需求,积极主动地开发符合老年人文化需求的产品,并提供专业的技术人员为社区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同时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对系统维护的培训。
5.3.2 与高校展开互动交流联系
社区文化养老要注入新鲜年轻的血液,积极主动地与高校建立起联系。高校可根据社区建立的信息数据库系统,了解老年人的文化需求从而组织一支具备老年人需求的文化技能的学生队伍,和社区老年人进行面的面交流或线上教学,为老年人提供一些新鲜的文化知识。国家注重人才的培养,高校中配备了很多智慧型设备,比如:3D打印室、VR虚拟与现实体验区等,社区可分批次组织老年人到高校中体验,从而更深层次的丰富老年人的文化活动,拓宽社区老年人的文化视野。
5.4 政府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对社区进行协助和监督
政府在社区发展文化养老的进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政府通过网络对社区的文化养老及时地进行协助和监管,指引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在“智慧养老”背景下,政府可利用网络建立老年用户网上实时反馈通道。社区老年人可通过网上通道向政府相关部门直接反应需求及问题,政府再对反馈的问题进行相匹配的协助指导。利用“智能机器人”在社区进行工作,实时观察社区文化养老的现状,对社区文化养老服务进行可行性分析,及时纠正社区内文化养老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导社区文化养老的正确方向。社区的线上平台与政府网络建立联系,政府利用网络系统监督社区线上平台使用的可靠性和规范性,促进社区文化养老服务工作的透明度,对社区建设文化养老服务有着积极的促进和规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1%[EB/OL].(2020-01-17).http://www.stats.gov.cn.
[2]陆孜昕.智慧养老问题及解决方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8):156-157.
[3]方爱清,王昊.文化养老的基本内涵、当代价值及其可依路径[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4):34-37,123-124.
[4]黎文普,龚正伟.“文化养老”视域下社区体育文化养老路径探析[J].体育学刊,2014,21(4):46-49.
[5]李晨,王娟娟,翟传明,等.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1):84-87.
[6]沈勤,韵卓敏.新时代文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路径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9(8):72-77.
[7]李从容,许彤.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社区文化养老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老龄科学研究,2019,7(8):15-24.
[8]谢尊贤,张彤.“文化养老”视角下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养老路径探析[J].大众文艺,2020(2):12-13.
[9]文荣强.智慧化背景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9.
[10]赵青,李沛峰.智慧养老“等春来”[J].法人,2019(12):23-24.
[11]马利霞.智慧城市视角下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的构建——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7(32):34-39.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项目编号:SVU2020WWH16);苏州市职业大学校级课题“吴文化乐善好施特性下的苏州养老产业发展新思路探索”(项目编号:SVU2019QN08)。
[作者简介]沈玮楠,讲师,硕士,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