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2021-07-11何永飞
何永飞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的识字教学效果不佳,这成为困扰小学语文教师的难题。而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将信息技术灵活地运用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让识字教学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和理解,为识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本文立足实际,就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7-01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7.080
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特征,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积极意义愈发明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可以更好地拓展识字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努力寻找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切入点,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识字教学,从而促进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作用
(一)有助于完善识字教学方式,增强识字教学的规范性
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识字教学,有助于弥补和完善传统识字教学方式的不足,增强识字教学的规范性。其中,正确、规范的发音是小学生识字学习的重要内容,这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学生的识字发音主要来源于教师的亲授,但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准确发音,部分教师带有明显的地方口音,导致小学生很难掌握正确的发音。而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录音和正确的发音示范,帮助学生正确识字发音。
(二)有助于增强识字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注意力差,课堂上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事物,而识字教学相对抽象,很难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识字教学中,则可以更好地将识字教学内容进行形象直观的展示,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
(三)有助于优化识字教学的过程,提升识字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优化识字教学过程,有效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将识字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化的处理,从而在课堂上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为识字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构建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识字教学体系,促进识字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得当才会有益教学,应用不当也会产生反作用。在识字教学中,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存着以下问题。
(一)部分教师忽视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
虽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一根粉笔、一块黑板”构成了课堂的主要教学工具,课上进行灌输式教学,教学内容枯燥,他们不注重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灵活运用,忽视了信息技术对教学的积极意义。
(二)过度依赖信息技术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导致信息技术的滥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全盘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有些教学内容并不适合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讲解,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大量的图片、视频和动画,导致学生应接不暇,很多知识和内容还没来得及真正掌握,一堂课下来学生几乎记不住讲了些什么内容,知识吸收少,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
(三)脱离了课本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学的有力工具,部分教师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花费在了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却忽视了课本的价值,缺乏对课本内容的深度挖掘。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贪玩好动,识字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集中注意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他们识字,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快乐识字。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过于枯燥无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合理地借助多媒体课件开展识字教学,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集声音、文字、画面、色彩等诸多教学元素于一身,不仅可以将教学内容更生动地呈现出来,还赋予识字教学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在增加知识容量的同时,营造有趣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识字学习中,更好地提高识字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学生的识字兴趣影响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通过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来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心理学研究发现,动态变化的事物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则可以将教学内容动态化形式表现出来,搭建起学生与知识的桥梁,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因此,语文教师要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出动态化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到形象生動、丰富多彩的识字教学情境中,带给学生多样化的感官体验,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识字愿望。在教学“木”字旁的生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汉字表意的特点,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树爷爷”这一卡通形象,将教学内容创设成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出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富有趣味性的情境画面配上欢快活泼的背景音乐,促使学生以一种更加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识字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突破识字重难点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难以将汉字的字形和表象统一起来进行学习,他们在理解字义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突破这一教学的重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加强学生对字形、字义的记忆和理解,让学生达到熟识汉字的目的。同时,汉字学习有三难,包括字音、字义和字形。字音是学生学习汉字的首要障碍,部分教师存在读音不规范的问题,很容易产生错误的示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学生进行领读,帮助学生形成精确标准的发音。
(四)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拓展学生识字空间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识字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识字方法,拓展学生的识字空间。解决识字教学中“看图识字”这一难关。为了让学生尽早地掌握字形的基本结构,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汉字的构字规律,更好地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在教学“青、清、蜻、晴”这组形近字时,为了表现出形声表意的特点,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将偏旁部首用红色着重标记出来,并将不同的字配合不同的画面进行展示,让学生认真研究这些字的异同点,通过仔细对比研究,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住这些字。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识字的技巧和规律,拓展其识字空间。
(五)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强化学生书写规范
在识字教学中,很多学生存在书写不规范、不工整,笔画顺序不正确、字迹潦草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和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关。在传统的识字写字教学中,语文教师主要借助粉笔和黑板对学生进行书写演示,这种方法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部分学生也无法仔细地看清教师的书写过程,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因此,为了更好地纠正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促使学生形成美观的书写。一方面,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学生讲解正确的握笔方法,让学生掌握执笔要领,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执笔方法。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电子白板为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书写演示,将动态的拼写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跟着教师一笔一画地进行规范的书写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笔画书写顺序,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书写不规范问题进行合理的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规范。
(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增强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自主识字的平台,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合作、研究的识字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识字的环境,引导和督促学生开展自主识字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趋势,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识字环境,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识字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海峰.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2015(47).
[2]杨波.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实验教学與仪器,2011(5).
[3]郭丽芬.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25).
[4]倪春梅.浅议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识字教学及课堂教学的应用[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