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2021-07-11王小英

学周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阅读德育小学语文

王小英

摘 要: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更应该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又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必备基础,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教材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教育内容也都被蕴藏在言语之中,而学生从语文教材中受到德育的途径也是多元化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7-01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7.068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同时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也需要依托阅读教学开展。尤其是小学阶段,不管是哪一个版本的教材,多数都是以讲解课文的形式出现,将语文知识蕴含在阅读当中,而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就是知识吸收和积累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语文知识也能够得到积累和丰富,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本身应该关注到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上,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既要注重智育的发展,也要关注到德育的渗透。

一、抓住题目关键字眼

现在小学课本中,很多课文的题目就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而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就可以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来仔细分析。比如说教学《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在通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题目当中的“喜”为什么不能去掉,用得好吗,好在哪里,让学生在对比之后回答。学生答出“喜”字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就会削弱了文章的感情色彩。这时教师可以再次引入话题:能否换上其他词语。学生尝试替换其他词语,通过实践过程完成深度思考。最后教师进行總结,提问“喜”字到底包含着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包含着中国申奥成功,人民无比喜悦、无比振奋的情感。通过对单个字词的锤炼,能够让学生被语言所感染,提升民族自豪感。

品词嚼字也是研究语言文字的最常见的形式,但是要抓住相关因素,进行精细的品析,这样才能够让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良好结合。而不管是描写美好的风景,还是描写英雄故事,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有其价值意义,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一些词语句子的应用和把握都是颇有深意的,也是作者情感的聚集点,教师只有认真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要点,才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须要以教材为中心进行扩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同时要对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内容进行总结,并且寻找相关的知识进行扩展和外延。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并形成自身的感悟,才能够引导学生去理解德育内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分辨好坏,从自身的角度进行道德体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格,这样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探究课文的意义

一篇好的文章是值得学生去探究的,是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语言文字的分析入手,深刻地揭示课文的思想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感知文本的过程当中获得启发,受到德育思想的熏陶。同时需要注意,一篇好的文章必然也会应用优美的语言,但是阅读教学也没有必要对每一个词句都进行详细的考究。这样不仅费时而且没有重点,教师只需要抓住关键的语言进行品析就能够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例如在《骆驼寻宝记》开头就是这样说的,“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件无价之宝”,这时许多人就可以开始提问,在那些动物的眼中,那件无价之宝会是什么呢?这种引导式的发问就能够引发学生阅读思考,想要了解这个宝物。最后阅读文章,教师引导大家讨论,学生会认识到骆驼寻找的宝就是一种高尚的风格,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从而受到了德育思想的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题材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有很多都包含着德育思想的内容,比如说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诚实守信,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认真钻研语文课本,挖掘出那些蕴含德育内容的关键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将德育和智育有效地统一和结合起来。

三、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开启课外活动,拓展德育教育渠道。对学生进行德育,课堂教学当然是最主要的教学形式,但是适当的课外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拓展方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或兴趣爱好,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品质获得一定程度的熏陶,从而达到德育在语文课外活动当中的良好渗透。但是要注意到的是,在实施这类课外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尽可能地去拓展一些趣味性、针对性较强的德育教育渠道,更好地使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创设德育教学情境

创设德育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要想真正地带动他们的情感发展,就必须要创造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活动。但是通常情况下教师讲课会局限于课堂上,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语文教材中描述的很多情景难以再现,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让学生迅速进入到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并且受到德育的熏陶,教师就可以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统一。

通过教学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就是多媒体技术是有效的创设德育教学情境的手段,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能够在相对浓郁的课堂氛围当中获得更加真实和深刻的体验。这种形式是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直观形象的德育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思想情感,达到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良好渗透。

五、合作交流中渗透德育

加强交流合作探讨,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当中,由于小学生大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注意力集中时间往往比较短。而这个特点也使得学生难免会在学习过程当中犯错,形成不良的道德行为。而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耐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况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给予充分的理解。

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要点,以及学生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行德育,引导学生交流沟通,加强互动,进行知识的探讨,完善其道德认知,发展能力,这样才能够激发出学生心中正确的道德情感,纠正不良的道德行为,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分析时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倾听,补充,不知不觉中就能够引导学生逐渐走进问题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让他们不仅能够学到语文课堂知识,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且热烈的讨论也能够促进课堂气氛的提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前与学生进行交流,交流生活中的真实感受,探讨生活中的困难、挫折以及解决办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比如说要求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朗读课文,探讨文本中的内容。这能够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形成丰富的道德情感。课后师生也要经常沟通,比如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或者道德方面的困惑,教师要耐心地解释,及时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仅能够拉近相互的距离,同时在交流沟通当中学生能够接受道德熏陶,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比如说乐于助人,积极向上,这样的良好思想品德会促进学生的道德水平较快的上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求师生加强交流沟通,使道德教育更加有成效,也使语文教学育人功能更好地发挥。

六、优化教学评价

除了以上几点,在教学的评价体系与方式上还可以进行优化。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评价体系是一个重点问题。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德育渗透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不能忽视评价的作用,要不断优化评价体系,不能只看成绩,还要将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表现都融入评价体系当中。同时教师评价要尽量科学合理,公平公正,最好进行多主体评价形式,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过程当中。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受到关注,给学生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改正不良的道德行为。而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教师要在评价中给予提示,引导学生理解,从而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

七、通过人物性格分析渗透德育

在剖析人物性格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在语文的课文解读过程中,有许多对于人物的解读,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剖析人物的性格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剖析人物性格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语文课文当中的人物个性大都比较鲜明,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个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杰出人物的意志品质,也可以让学生从学习中受到感染,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是一个蕴含科学素养和人文内涵的学科,其中涉及许多的德育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认真观察,对这些要点进行挖掘,然后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把学生培养成有坚强意志品格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1]张晓兰.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渗透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6(10).

[2]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3]朱艷.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2(43).

猜你喜欢

阅读德育小学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