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金融支持背景下南京市初创型科技企业发展研究

2021-07-11赵立博周鑫玥房泽伟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17期
关键词:科技金融南京市发展

赵立博 周鑫玥 房泽伟

摘要:科技型初创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中的金融支持,是推动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外化核心动能。文章基于科技金融背景,分析其在破解南京市初创型科技企业“融资难”困境中的途径及方法,以期推动企业发展。

关键词:科技金融;科技型初创企业;南京市;发展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政府及金融机构必须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投入力度,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科技金融主要是通过促进企业创新,以推动其经济发展,其中初创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支持是关键。毛璐璐报道,初创科技型企业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主体部分,相较于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其对外部金融服务的依赖性更强。就我国各省初创型科技企业的金融运作问题调查数据而言,其金融困境十分显著,如金融风险高、发展前景不明朗、融资渠道不畅通等,除了企业自身因素,外部如融资增信、金融市场及扶持政策等均存在问题。当前社会背景下,积极研究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困境及其破解之道对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以推动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落实具体重要意义。

二、南京市科技金融政策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培育措施

对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进入市培育库的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进入省培育库的企业,根据省支持标准给予1:1协同支持,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给予50万元奖励;对通过评价的中小企业,根据其研发费用状况,最高给予10%普惠奖励;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拟上市企业等创设绿色通道,实行“一企一策”;为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普惠发放“创新券”,对其购买检验检测、技术认证、资质认证等服务提供助力;对科创板上市企业,一次性给予300万元奖励资助;对专业化程度高、服务一致性且连续性强、采购额小于200万元并符合条件的服务项目可实行单一來源采购方式;经省认证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

(二)显著成效

1. 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南京市在促进科技金融发展中,通过重构管理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搭建专业化的科技金融投融资服务平台,有效促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机结合。如创建了国内首创的金融超市模式,为科技企业及投资机构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形成集内外资创新的金融产品。

2. 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充分发挥。一是健全贷款风险代偿机制。为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支持作用,南京市创立科技银行风险代偿专项资金,作用于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代偿;二是增加贷款利息补贴。针对科技型企业的贷款执行基准利率,单笔少于500万元的给予科技银行基准利率20%利息补贴;三是完善专项资金补贴。市金融办、市科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开启资金专项管理,已有国家、省、市级其它风险补偿、风险代偿、利息补贴政策的科技型企业贷款不可重复的享受金融扶持政策。

3. 不断拓宽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面向中小微企业通过发放“创新券”5000万元,以达标即可兑现的“跨门槛”模式,有效推动了当地“产学研”的深入合作。并新设立基金规模高达1亿元的科技创业发展基金,以直接股权投资模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阶段性参股。

三、南京市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困境

(一)协同融资扶持机制不健全,科技金融发展滞后

尽管现阶段南京市针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较大,但其行业融资市场发展水平不高,科技投入制度及融资担保体系相对不健全。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及科技企业投入体系规划设计与社会资本协同性不足,未有效促进社会资本进驻。且缺融资平台、担保平台建等仍存在问题,政府种子基金、担保基金、创业引导基金等均未初步建立,形成规模较小,加之社会信用体系、贷款担保体系覆盖面不足,市场监管存在局限性,缺乏全方位、合理的科技型初创企业商业银行贷款信用评估体系;科技金融市场业态发展较慢。科技型初创企业具有轻资产、高风险特点,难以达到传统商业性金融对贷款资产抵押的标准要求,银行贷款成交门槛较高,加之传统金融模式贷款流程复杂、反馈速度慢等,难以适应科技型初创企业创新发展现实需求。此外,现阶段南京市缺乏针对科技型初创企业的专项科技银行或支行。导致传统金融针对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服务作用不高、金融支持精准性不足,难以满足企业创意期、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等各个阶段的资金需求。

(二)推动成效不佳,金融支持不细致

对南京市158家初创型科技企业的调研显示,仅有19.62%的企业比较满意融资政策;16.46%的企业比较满意政府在融资政策、措施等方面的落实效果;15.19%的企业比较满意政府对于支持民间投资。由此可见,政府对于解决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支持、措施落实等方面的成效仍有较大上升空间。结合实际存在以下问题。

1. 囿于风险问题,大部分商业银行通常更加倾向于服务成熟期企业,且仍实行传统抵、质押物。调研发现,特别是针对运营期小于5年的初创型企业,若想获取商业银行贷款十分困难,其大部分是进行个人借款或其他债务获取融资。加之,商业银行融资对抵、质押物的要求较高,而通常只有经营时间较长的企业才有能力提供足值或部分抵、质押物,初创科技型企业在此标准上自然无法满足此外,科技型企业的智力资产估值占比较低,可用智力资产抵、质押获取债务融资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尽管南京市大力推行且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一定影响力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被调研企业中有实际操作的亦占比较低。

2. 股权投资机构的服务对象尽管对初创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较大,但覆盖范围不足,与企业之间囿于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存在沟通不够深入的问题。相对来说,大部分股权投资机构亦更加侧重于经营期大于等于1~5年的科技型企业,而矛盾点即在于大部分企业均未与股权投资机构直接接触,甚至部分企业初步对接后并未持续跟踪。调研发现,相当一部分企业并不了解“双重股权”、“投贷联动”等市场热点业务。

3. 资金使用侧重于规模而轻于普惠。例如科技金融贴息贷款,往往是经营期>五年的企业才能相对顺利的获取银行贷款。且政府部门的贴息支出较多,但实现直接获益的企业较少。

总的来说,南京市金融机构仍相对传统死板地开展科技金融业务,规避风险是其关键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担忧初创企业的信用值——调研发现,36.44%的金融从业人员表示为初创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首位考量的风险即是其信用风险,推断可能与初创企业经营效益不稳定有关,使之慎之又慎。

四、科技金融支持下南京市圈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解决思路

(一)健全科技金融制度,拓展扶持深度

政府應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及资金投入力度,针对不同阶段的企业特征设置针对性的投入标准与监管指标。改善投融资体制机制,针对企业各个发展阶段设计针对性的指引政策,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协同发展。创意期及种子期,政府应强化天使投资作用,为社会资本进驻提供引导,建立科技型初创企业的专项融资平台(如科技银行等),根据市场化运作特征及环境现状,对创业项目收益交稿的科技型企业予以专项融资支持;初创期,应积极利用体制、机制创新效能,发挥政府资金及动员力量的杠杆作用,为社会资本进驻明确方向;成长期,加快构建区域性资本市场,发展本土“四板”及“五板”市场,为科技型初创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精简流程并提供可靠渠道;创新金融模式,创新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对立而融合的信贷管理与信用评估体系,致力于提升科技型初创企业的贷款过审平台。

(二)多机构协同服务,拓宽融资渠道

参考美国科技金融领域风险投资机构及商业银行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我国科技金融领域亦积极开发投贷联动业务。商业银行、创投机构、保险机构、担保机构等金融机构协同运行,充分发挥其各自优势,以金融市场协同力量为初创科技型企业提供信贷、投资、保险、担保等服务,从而避免单独一个机构向一家科技型企业投入太多高风险的金融资源。而各机构间还可根据金融资源投入的先后顺序、风险承担程度及利益分配机制予以协商多元化合作、分阶段、多形式为初创科技型企业提供个体化的金融服务。如此一方面有助于散化科技金融的供给风险,另一方面也可实现尽可能满足科技金融需求。

(三)创新信用风险管控体系

1. 加强对初创科技型企业的信用评估及评级。初创科技型企业的资产组成、业务模式、市场模式、发展前景等各个方面与传统企业均有显著差异,因而必须基于现行信用评级公司或新设专业的科技型企业信用评级公司,加强针对科技型企业的信用评估与评级工作。

2. 个人信用作补充。主要是评估初创科技型企业的法人、股东,以其信用填补企业信用的空缺。大部分初创科技型企业的创始人团队及主要股东均是科技行业从业人员,自身可能存在其他稳定的收入来源,一定范围内的债务融资,商业银行可要求其团队或股东中某些或全部提供个人信用进行贷款担保,或是由其对贷款的担保方提供反担保。

3. 政府增信。政府增信可实行直接或间接方式,直接增信是对债务融资的主体直接提供全部或部分的担保,间接增信则是对债务融资的保险方或担保一方进行再保险或再担保。同时积极打造各层级各维度的科技信用服务平台,解决贷款过程中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孤岛”、“信息错误”等问题。

(四)优化科技信贷模式

健全科技贷款保险体系,以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帮助科技企业降低其贷款成本,力求培养企业创新意识、动力。更新风险及资产评估机制,重点增加对专利、著作等无形资产的评估比例,实行批量审批,以节约时间及成本。可设立优惠政策降低银行成本,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向科技型企业贷款,如设置个体化的信贷产品,扩大抵押担保的信贷范围。

参考文献:

[1]毛璐璐.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4):63-67.

[2]魏路遥.国内四城市科技金融发展比较及国际经验借鉴[J].海南金融,2019(07):74-79.

[3]赵雪静,杨怡博,王晶,石晓昀.生命周期视角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模式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9):199-200.

[4]徐海涛.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与对策[J].海南金融,2015(02):33-35.

[5]陈游.美德科技金融模式对破解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难的启示[J].西南金融,2016(01):52-56.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

猜你喜欢

科技金融南京市发展
刘辉
挖藕
区域发展篇
中国科技金融实践中的经验、误区与路径导向
科技金融内含机理与体系界定
图说共享发展
南京市长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