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建构 综合提升 思维进阶
2021-07-11华小玲
华小玲
【摘 要】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目标不仅仅要对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还要建构知识体系,再针对复习的重难点及学生对这一单元学习和掌握的薄弱环节、易错题进行有层次的练习,让每个学生在复习中都有所获。为了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教师应在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围绕其核心价值部分进行引申、发掘和提炼,通过精心设计,梳理融通,将知识建构化;精题优选,将方法灵活化;拓展延伸,将思维高阶化,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复习 计算 建构 练习
小学数学复习的内容比较广,可以是概念复习、计算复习,也可以是解决问题的复习等。复习课难上,上好更难,主要是学生的起点不同,知识点又多,容量大,密度高,时间又紧,种种现实摆在面前,所以对复习课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当然,我们要先学习和借鉴,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获得复习的有效策略。本文以钱志新老师执教的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复习”一课为例,简要谈一谈教学计算复习课的几点策略。
一、梳理融通,将知识结构化
计算单元复习課首先要将学生头脑中零散、无序的知识点加以建构,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外的沟通和理解。那怎样进行有效建构呢?教师首先要抓住学生头脑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点作为整理复习的起点,引导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数学知识,按新的角度或模式连成线、构成网,最终形成全面、有序而完整的知识脉络图。让学生弄清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内化和提升旧知识,更是学生获得新知、促进能力形成的重要渠道。
片段1:
谈话 :看一看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
相机出示:本单元的三大内容。
谈话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学习整数的笔算乘法的呢?
回忆:表内乘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并及时点拨融入算理。(例:12乘43,先算个位上的3乘12,再算十位上4乘12,把两次乘得的积合起来是516,也就是3个12和40个12合起来是多少……)
比较:每道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
指出:算理相同,都是求几个几合起来的过程;算法上也是相通的,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尾就和那一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追问:整数笔算乘法,学到这儿就结束了。如果遇到更大的数相乘该怎么办呢?例如,6312×43,根据之前笔算的经验,你会类推它的算法吗?想一想,如果第一个乘数的位数继续增加,你还会算吗?如果第二个乘数的位数增加,像“312×543”,怎么算呢?……
明确:不管是第一个乘数的位数增加,还是第二个乘数的位数增加,我们都会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类推。当然,遇到数据比较大的情况,我们还可以借助计算器来计算。……
钱老师在复习时不单单梳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而是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表内乘法开始,循序渐进地对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进行了主动建构,前后融通,举一反三,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在聚类变化的过程中,能善于横向比较抓重点,纵向深入凸本质,将平面化的知识结构推向立体化的“高质量”结构,应该是目前计算单元复习课值得借鉴的地方。
二、精题优选,将方法灵活化
计算复习课中的习题设置层次要分明,选题要有针对性,关键要突出重点,选择最具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及教师平时搜集和整理的易错题进行训练,这样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我们也要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变式练习,改变学生机械的模仿,杜绝题海战术,让精题充分发挥“以点带面”“以一敌百”的功效。在练习环节,钱老师精心优选了3组习题,每组题设计意图各有侧重点,旨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片段2:
第1题表内乘加口算练习,它是笔算的训练基础。
1.直接写出得数。
3×6+6=24 2×7+6=20 8×9+5=77
9×3+4=31 2×8+6=22 7×7+5=54 9×2+6=24 8×3+7=31
2.用竖式计算。
248×37=9176 54×320=17280 50×204=10200
3.在○在填上“>”“<”或“=”。
30×180 > 30×160
500×70=35000 40×900=36000
498×69 > 42×902
27×200 = 270×20
第2题选取的3个小题是非常典型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类型,也最容易出错。例如:“248×37”在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54×320”利用简便方法,先把0用虚线隔开,再算54×32,最后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一个0;第3小题是乘数中间有0,乘数末尾也是0的类型,学生往往在计算过程中不知道怎么对位。通过交流,学生不仅再次巩固了算法,还强化了笔算的技能,提高了正确率。
第3题设计更是巧妙,尽显“小心机”。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根据每小题数据的特点,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灵活地选择方法,快速而正确地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例如:第1小题两个乘法算式中都有一个相同的乘数30,那么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只要比较另一个乘数,因为180大于160,所以“30×180>30×160”。第2小题除了笔算比较大小外,学生自然想到了估算,左边算式可以看作“500×70=35000”,那么,498和69分别比500和70都小一点儿,乘得的积必然小于35000。右边算式可以估作“40×900= 36000”,同样42和902这两个数据分别比40和900大一些,乘得的结果必然比36000大一些。因为35000﹤36000,所以498×69﹤42×902 。第3小题,这是两道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虽然0的位置不同,但都先算“27×2=54”,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所以结果相等。
上述习题属于基础专项练习,教师选取的素材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灵活性,特别是第三组,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估算、口算和规律的方法比较积的大小,看似没有什么特别的,但仔细地推敲会发现,每组设计都饱含了教师的“良苦用心”。题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最好是包含知识的重难点和易错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查漏补缺,改编具有较强针对性训练的习题,使习题有效度、有梯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三、深度探究,将思维高阶化
在计算复习课上,教师也可以适时设计一些有深度的研究项目,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活動项目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善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大胆质疑、辩论评价,进行思维的碰撞,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
片段3:
钱老师在这节课上的压轴题,更是妙不可言,思维含量极高。
谈话:想一想,根据已经给我们的数据,可以推算出哪些基本信息?
预设1:根据两个乘数个位上“9×6=54”,积的个位一定是4,而不会是5,所以排除C。
预设2:先排除D,因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不可能是六位数。接着重点讨论:选项A和B,哪一个才是这道题可能的积?为什么?适时点拨:第一个乘数最小估作300,第2个乘数最小看作16,那么“300×16=4800”,原来三位数乘这个两位数的积必然比4800要大一些,所以选项A也不可能是这道题的积,排除掉。这时我们就剩下了唯一可能的积是23764。
追问:同学们,回顾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关于三位数乘两位数,你们又有哪些认识呢?
指出:根据两个乘数的个位数,可以确定积的个位数。我们知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而且只有这两种可能。我们还知道,通过估算可以了解积的范围。当然,在刚才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研究问题经常用到举例子的方法,有时可以从最小和最大的情况来举例研究……
波利亚指出:“拿一个有意义但又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从而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领域。”这一环节,将“计算”改为了“算计”,如果说计算只需学生按照要求完成,立足于动手,是单纯的技能再训练,那么“算计”则是“逼”着学生去观察数的特点,着眼于动脑,是智慧的再生成。学生将对数与计算的感悟置于单纯的计算过程之上,经历了从列举法到排除法推理,再到提炼研究方法的过程,引导学生逐层深入。这是一个有深度、思维可视化的曲折而精彩的探索过程,也是开展分析、综合、创新的高阶思维活动过程。这样的过程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的过程,还是升华一个思想方法、学习和思维能力双轨提升的过程。
复习教学不能停留在灌输知识和应试上,我们要倡导“生本课堂”,把复习的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通过有梯度的精选练习和拓展延伸探索问题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概括、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的发展。这样的复习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对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数学思维高阶化能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对复习课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复习课的探索之路从未停止,师生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若能放下姿态,与学生同行同思,教学必能走向深入。复习课也将成为学生识与慧、行与思并进的舞台,学生必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进一步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淑媛.小学数学复习课有效整理的三个“切点”[J].课程教学研究,2013(10).
[2]蒋静.居云慧.激活经验,促进迁移——《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与评析[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6(3).
注:设计提供来自无锡市天一第三实验小学钱志新老师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