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药联合健脾止泻颗粒治疗慢性腹泻50例临床观察

2021-07-11全光辉刘辉华黄春英刘文惠张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1年4期

全光辉 刘辉华 黄春英 刘文惠 张冰

【摘 要】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健脾止泻颗粒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腹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复方谷氨酰胺胶囊、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健脾止泻颗粒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主要症状积分的变化,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组慢性腹泻相关症状积分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西药联合健脾止泻颗粒治疗慢性腹泻,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腹泻; 脾胃虚弱型; 健脾止泻颗粒

【中图分类号】R442.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07-0105-03

慢性腹泻是指每日大便次数变多(大于3次/d)、大便的量增多(大于200g/d)、大便便质变稀(含水量大于85%),超过3~6 个月或者反复发作的病证[1]。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也有称为 “飧泄”“注下”,现临床一般统称为泄泻[2]。慢性腹泻属于中医久泻的一类证候,辨证病位在脾胃及大小肠,涉及肝肾,其证型多为本虚标实,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不易痊愈,复发的诱因有疲劳、饮食不当、情绪变化等。西医治疗方式多为支持对症治疗,如应用止泻药、粘膜保护剂、肠道微生态制剂等,但整体效果不佳。笔者采用玉林市中医医院院内制剂——健脾止泻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腹泻,临床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全部来源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玉林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在玉林市居住时间均>10年。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男17例,女33例; 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2.4±13.8)岁; 病程3~68个月,平均病程(7.8±13.8)个月;治疗组男18例,女32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1.5±14.6)岁; 病程3~60个月,平均病程(8.5±14.2)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3]慢性腹泻病诊断标准:①每日大便次数变多(大于3次/d),大便便质变稀(含水量大于85%);②病程长,病程超过4周或者反复发作的病证,症状时轻时重; ③复发的诱因有疲劳、饮食不当、情绪变化或心理刺激因素、环境变化等诱发;④粪便分析正常或可见少量红细胞、白细胞,电子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改变。中医诊断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泄泻病脾胃虚弱证的诊断标准。主证:大便时溏时泻,饮食稍有不慎即发或加重,舌质淡。次症:食后腹胀,饮食不振,倦怠乏力,神疲懒言,可伴有腹痛肠鸣、脘痞食少、泛恶纳呆;或胸胁胀闷、喜叹息、嗳气、矢气频作、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苔薄白,脉细弱。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腹泻诊断标准;②中医符合泄泻病诊断,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弱证;③年龄19~60 岁;④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一般标准的患者;②已明确诊断为某种细菌、病毒、真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泻者;③经检测证实由食物、药物、化学物等因素中毒所致的腹泻病;④已明确诊断为结核、梅毒等传染病引起的腹泻者;⑤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肺功能低下、肾衰竭、内分泌和造血系统原发性疾病等脏器功能衰竭者;⑥孕妇或备孕妇女、哺乳期妇女及对试验品过敏者。

1.5 方法 两组在治疗期间不得服用其他治疗本病的药物;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及时补充水、盐、维生素,注意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食物。

1.5.1 对照组 口服复方谷氨酰胺胶囊(四川地奥集团成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3598,200mg/粒),蒙脱石散(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0690,3g袋)。用法:参照西医慢性腹泻病诊断标准:满足①、②、④项诊断标准,复方谷氨酰胺胶囊200mg/粒,每次2粒,每日3次;蒙脱石散3g/次,每次1包,每日2次,7d为1个疗程,连用1~2个疗程。满足①、②、③项诊断标准的复发患者加用1~2个疗程。

1.5.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选用玉林市中医医院院内制剂健脾止泻颗粒(桂药制备字Z20190026000),药物组成: 黄芪、白术、薏苡仁、广藿香、升麻、陈皮、白芍、荆芥橞、乌梅、石榴皮、桂枝、干姜。用法:温水50mL冲服,每次1袋,每日2次,7d为1个疗程,连用1~2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腹泻程度评分: 无症状为0分; 轻度: 经提示后有症状为1分;中度: 不经提示而有症状为2分; 重度: 患者主诉为主要症状为3分。腹泻的频率评分: 无症状为0分; 轻度: <3次/d为 1分; 中度: 3~5次/d为2分; 重度:>6次/d为3分。以上内容根据严重程度按0~3分记,越严重分数越高。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7 疗效判定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临床治愈:大便正常,无明显其他症状;显效:每日大便次数减少,伴随症状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2/3以上;有效:每日大便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少或者改善; 症状积分减少2/3以上;无效:每日大便次数未减少或者每日大便次数增多,其他症状未改善或恶化者。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8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做数据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组相关症状积分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腹泻的病因涉及多器官系统,包括胃源性疾病、肠源性疾病、肝胆胰源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内分泌肿瘤及其他不常见的原因,慢性腹泻病因涉及面广泛,发病机制复杂[6]。西医治疗方式多为对症治疗,如应用止泻药、粘膜保护剂、肠道微生态制剂等。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可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肠黏膜屏障功能,及5-HT、IFN-γ、IL-8 水平,减轻炎症反应,进而阻止或减少肠内细菌及毒素入血;促进受损肠黏膜的修复及功能重建,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腹泻[7]。蒙脱石散剂可利 用非均匀性电荷分布的特点吸附各种肠道病毒、致病细菌及毒素并最终将其排出体外,从而制止了致病因子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进一步损伤[8]。但是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案疗效欠佳,停药后病情容易反复。

健脾止泻颗粒为玉林市脾胃科健脾止泻散协定方,为玉林市中医医院张冰主任继承古人的经验,根据玉林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水土以及生活习惯特点所形成的体质特点,因人因地制宜,在李中梓《医宗必读-泄泻》治泻九法基础上,根据参苓白术散,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化裁而成。健脾止泻颗粒由黄芪、白术、薏苡仁、广藿香、升麻、陈皮、白芍、荆芥穗、乌梅、石榴皮、桂枝、干姜组成,具有健脾温胃、益火培土、缓急止痛、化湿止泻之功效,用于泄泻病脾胃虚弱证引起的慢性腹泻[9]。

健脾止泻颗粒中黄芪补气升阳、益元气、壮脾胃,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的功效,为治慢性泄泻之要药。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白术与黄芪二药合用,共为君药。干姜可温脾肾之阳气,散中焦之寒邪,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功效,为温中焦之主药。桂枝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而行水湿痰饮之邪,脾为太阴,肾为少阴,温阳可以防止太阴病向少阴病传变,二药合用,共为臣药。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尤宜治脾虚湿盛之泄泻。广藿香长于化湿,多用于寒湿困脾所致的泄泻、脘腹痞闷,少食体倦等症。陈皮辛行温通,有行气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因其苦温而燥,故寒湿阻中之气滞最宜。薏苡仁、广藿香、陈皮三药共用渗湿、燥湿、化湿,使湿邪得祛,脾阳得复;升麻善引脾胃清阳之气上升,其升提之力较强,与黄芪同用,以补气升阳。白芍酸敛肝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疗脾虚肝旺、腹痛泄泻、缓解胃肠痉挛。荆芥穗长于祛风止痛。陈皮、白芍、荆芥橞三者合为痛泻要方之意,可以补脾土而泻肝木,调气机以止痛泻。乌梅功在涩肠止泻,石榴皮善于涩肠止泻、收敛止血,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物。乌梅、白芍、石榴皮敛阳,与干姜、桂枝合用,温阳同时收敛阳气,防止阳气耗散。全方共奏健脾温胃、益火培土、化湿止泻、缓急止痛之功效。

本研究应用西药聚合健脾止泻颗粒治疗慢性腹泻取得良好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下降明显,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西药联合健脾止泻颗粒能夠有效改善慢性腹泻患者腹泻、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且优于单纯口服复方谷氨酰胺、蒙脱石散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99.

[2]周仲瑛,金实,李明富,等.中医内科学[M].2 版.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34-235.

[3]吴开春,邹多武.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11):973-982

[4]泄泻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T001.1-94)[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7):72.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2-143.

[6]张莉娟,江勇,刘炳华,等.成年人慢性腹泻病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2):2760-2765.

[7]谢燕东,张静瑜,樊晴伶,等. 参苓白术散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及5-HT、IFN-γ、IL-8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9,19(22) :4269-4272.

[8]张春雨,王舒悦,韩宏梅,等.蒙脱石散剂两种途径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30-131.

[9]张冰,张英凯,覃健.自拟止泻散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腹泻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 2020(2):29-30.

(收稿日期:2020-10-05 编辑: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