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主线,先学后教
2021-07-11程英俏
程英俏
【摘 要】本教学设计运用故事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随文识字,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并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初步学会梳理和总结学习的方法。引领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对语文学习的情感。
【关键词】阅读 识字 感悟
【教材简解】
《树和喜鹊》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伙伴”主题中的一篇课文。这篇童话图文并茂,为我们呈现了三个镜头:树和喜鹊都很孤独;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树和喜鹊都很快乐。每个镜头对应着一长一短两段课文内容,详略互补,内容紧凑。随着情节的不断丰富,树和喜鹊由单个变成群体,由孤单变成快乐,条理清晰,简明扼要。课文第2、4、6自然段,句式相同,构成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脉络。课文词语反复,娓娓道来,言语亲切,引领儿童在朗朗上口的阅读中逐渐感受到“有伙伴才会有快乐”的深刻内涵。
【目标预设】
1.熟读课文,认识课后12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字”两个偏旁,读准“只、种、乐”多音字字音,会写“单、居、招、呼”等生字。
2. 通过联系上下文等多种途径理解“孤单”等词语的意思,积累“叽叽喳喳、安安全全”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等多种方法读好课文,初步掌握一些自主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1.随文识字。熟读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等多种途径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读好课文第1~2自然段,感受树和喜鹊的孤单。
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邻居”的意思,初步掌握想象画面、体会心理的学习方法。
【设计理念】
读为主线:随文识字、解析词义、感受情感,无一可以离开“读书”,以读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设计的始终。听老师读、自由读、分享读、图文结合读,形式多样,给学生学习以选择的空间,以展示的张力。
学用结合:在读书、写字、思考、解释字词的学习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各种学法,注重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并把相应的学法在实践中予以运用,使得学习有深度、有广度。
学生立场: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水平入手,设计有新鲜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达欲。
【设计思路】
读为主线,通过“听—读—认—思—写”等多种教与学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配乐故事+简笔画,给学生以学习新鲜感;随文识字+朗读分享,最大化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阅读质疑+读书感悟,引领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仿描入体+重点指导,注重习惯训练。本设计力求做到讲练结合,动静结合,学思结合,使得低年级学生能够持续保持学习兴趣,积极融入学习。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感知
1.板画揭题,谈话激趣
(1)看一看,说一说(边画边聊):同学们,今天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特别的朋友(简笔画,快速画出一棵树),你们猜它是谁。对,是一棵树。(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树)
(2)聊一聊(教师用课文第1段做铺垫,叙述):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在树上板画:鸟窝)——(学生看板画,齐答)一个鸟窝……(教师继续在鸟窝里画:喜鹊)鸟窝里只有——(生齐答)一只喜鹊。(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喜鹊)
(3)导出课文(教师完成课题板书:树和喜鹊):树和喜鹊之间,还有着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呢,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2.配音讲故事,整体感知课文
(1)调动学习情绪,提出倾听要求:其实,听故事也有学问。眼睛要注视着老师,边听边想,树和喜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怎么样了?同学们,能不能做到?
(2)听一听:配乐讲故事,音乐起,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课文,把学生带进课文美妙的语言文字中。
(3)说一说:你们听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树和喜鹊最后还孤单吗?(同桌互议,指名答)
【设计意图:以不断完善的简笔画入手,引入课题,在轻音乐的召唤下,娓娓动听地讲述故事,旨在给学生创设一个具有新鲜感的学习氛围,在学生对课文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培养语感,激发阅读兴趣。】
二、自读课文,随文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练读
(1)调动学习积极性,梳理读书方法。
激发兴趣:同学们,想不想学着程老师这样,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交流学法:要想讲好故事,就要读好课文。大家之前一定学了不少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的好方法,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指名说)
梳理学法:(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学法梳理)
读准课文——
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宝宝;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讀几遍;
拿不准的地方,伙伴之间可以互相纠正;等等。
(2)运用学法,自读课文:请同学们选取合适的方法,读准课文吧。(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随文识字,分享助读
(1)调动学习积极性:相信同学们练读了几遍,一定有很大的进步,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跟小伙伴们分享吧。
(2)多种形式检查展示读:开火车分节读;同桌之间每人一节互读;指名读。(在检查读书的过程中,重点纠正“只”“种”“乐”多音字的读音,示范“一”在不同语境中的变调。对于变调,通过教师范读纠正,不做特别指导)
3.重锤敲击,难点多读
(1)读准生字词(PPT展示课文电子稿,突出课文中生词:只有、鸟窝、孤单、种树、都有、邻居、招呼、安安静静、快乐):指名读,齐读;
(2)读准多音字(PPT展示课文,突出课文中多音字词:只有、种树、快乐):检查讀,齐读;
(3)读准长句子(PPT展示课文,突出课文中难读的长句子: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指名示范读,自由练读;引导积累:叽叽喳喳、安安静静。
【设计意图:让学生梳理总结读书方法,让学生选择运用读书方法,多角度展示和分享读书成果,旨在唤起学生的阅读自信,让学生在与伙伴共享中互相切磋,互相提醒,互相提高,共同成长。这样做避免了教师过多地灌输,引领学生学会深入自主的学习与思考,最大限度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引导质疑,明法悟理
1.熟读重点句,梳理文脉
(1)熟读关键句,梳理文脉(PPT出示三个句子,引领学生齐读):这三句话就是课文第2、4、6自然段,可别小看这三句话,树和喜鹊的故事都藏在里面呢!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2)师生共同总结:
从前——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慢慢地——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最后——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这就是整个故事的变化,多有意思啊。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阅读感悟。给学生整体认知课文、感受“反复”的写作特点提供思考平台。】
2.自读探究,思考质疑
(1)图文对照,感知课文(PPT显示课文三幅图):同学们,故事就像连环画,每一部分都对应着一幅插图。图文对照,发挥联想,是感受故事情感的一种好方法。
(播放轻音乐)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走进课文,轻轻读一读,去体悟树和喜鹊的情感变化吧。
(轻音乐中,学生轻声读,展开想象,整体感知课文情感变化)
(2)思考质疑,提出问题:程老师最喜欢能够在读书中思考,并能提出问题的同学。经过反复读课文,谁能说说你有哪些疑问?
(在四人小组里,讨论和互相解答问题)
(3)教师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类。(问题预设:略)
3.学习1~2段,总结学法
(1)引读课文,激发探究兴趣(PPT显示1、2段图文,指名读):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可以从课文里找到答案。请同学们读读1、2段,想一想,你们是怎么理解“孤单”一词的?(学生自读思考)
(2)交流分享,总结学法:
学生预设1:我从“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中了解到“孤单”的意思,它们都是一个的,所以很孤单。
教师助读(课件出示三组词语: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注意要把“一”读准。
情境渲染(指黑板上的板画):树和喜鹊多么孤单呀!你们觉得这三个词语怎么读比较好呢?(指生读,师范读,体会孤单。)
学法总结:像“一棵、一个、一只”这样在文中出现的词,叫作关键词,抓住关键词,可以让我们弄懂词语的意思。
学生预设2:我从三个“只有”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孤单”。
教师助读:PPT出示课文对比内容。
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从前,这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有一只喜鹊。
现在老师变了一个魔术,谁发现了有什么不一样的? (第一句是“只有”,第二句是“有”。)
对比思考: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话,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学生预设:我更喜欢第一句,因为第一句读起来显得更加孤单,更可怜。)
情感渲染:是呀,如果你是这棵树,这里只有你再没有其他树了,你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这只鸟窝,这儿只有你,再没有其他鸟窝了,你想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这只喜鹊,这里只有你,再没有其他喜鹊了,你又想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想象,思考回答)
学法总结:边读边想,有助于我们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3)再读品悟,感受语言:树多么孤单啊,喜鹊又是多么的孤单呀!让我们把1、2自然段再一起读一读,好吗? (生自由练读)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质疑并尝试解疑,在解疑的过程中,提供多样的教学支撑。教有方法,学有方法,使得学生的语言思维更加聚焦,更有深度。】
四、指导书写,提升习惯
1.认识偏旁,学习“孤单”
(1)观察体悟(出示PPT,从句子中凸显“孤单”两个字,并通过动画放在田字格中):刚才我们理解了“孤单”的意思,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字长什么样。请看——“孤”里有个子字旁。“单”的偏旁就在它的头顶,像个倒写的“八”,所以也叫“倒八”。
(2)强化记忆: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两个偏旁的名字吧。(师生齐说:子字旁,倒八字)。
2.仿描入体,指导“单”字
(1)观察“单”字(PPT放大,田字格的“单”字):请同学们睁大火眼金睛,想一想,写“单”的时候该注意什么?你有什么秘诀?
(2)小结写法:倒八字口诀——左点短,右撇长,左右呼应在中央。
(3)仿描入体:在课本上描红、仿写“单”。
3.调查学情,指导难点
(1)引领学生观察课后田字格里的生字,进行记忆,并说一说自己认为最难写的字。
(2)针对学生提出的最难写的字,进行集体辅导。如居、呼等。
(3)扎实进行写字训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姿势。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扶放结合进行写字辅导,运用动画展示放大写字要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节课由动至静,适合学生的学习节奏。】
五、梳理学法,布置作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