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发展、支付风险及风险管理研究
2021-07-11吴芍希
吴芍希
摘 要:由于手机的广泛使用,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未来社会接受度最高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使用移动设备支付商品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广阔,各国运营商均在不断推出新的移动支付产品,参与全球竞争。与此同时,移动支付作为新兴领域,其面临着较高的支付风险,因此,本文对移动支付的发展及面临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监管措施。
关键词:移动支付;支付风险;市场监管;风险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3(a)--03
《2019年全球消费者洞察力调查》显示,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使用移动支付的比例高达86%,位居世界第一。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体量已是美国的50倍,并呈增长态势,全球移动支付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从移动支付使用量的增长趋势以及移动设备的潜在增长可以看出,为了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移动支付行业和该领域的初创企业正在不断发展。艾瑞咨询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位的最大规模的移动支付国家,而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226.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伴随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已经遍及内地城乡大街小巷,支付宝和微信两大移动支付巨头,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移动支付打通了线上到线下业务(O2O)的联动,吸引更多实体服务商加入移动支付热潮,又进一步带动了快递、打车服务等相关产业链行业的兴起。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报告,在2025年之前,从现金支付到数字支付的转变可以使发展中的经济体GDP增长 6%,并增加3.7万亿美元的收入和9500万个就业机会。移动支付的发展非常迅速,传统的购物、餐饮、打车等已经在很大程度实现了移动支付,金融行业、医疗行业甚至政务服务等也在积极开发移动支付功能。随着移动支付在各行各业的不断渗透,移动支付很有可能代替现金支付、银行卡支付,进而成为主流的支付方式,这将会大大方便人们的生活。
1 移动支付的发展
1.1 移动支付的概念界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产生了大量随机性交易,由此导致移动支付迅速发展。移动支付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通过使用移动设备支付商品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它是移动技术的一种应用,可以是任何类型的个人或商业活动,涉及连接到移动网络的电子设备,从而能够成功地完成经济交易[1]。移动支付系统一般分为两类:远程支付和近距离支付。远程支付是指用户需要连接到远程支付服务器进行支付,它包括移动银行和移动互联网支付服务。近距离支付是指用户通过手机进行现场支付,它通常基于射频识别(RFID)和近场通信(NFC)等技术。通过近距离支付,用户可以支付公交费、地铁费和账单。近距离系统代表了购票、自动售货和销售点项目的付款模式。
1.2 移动支付的特征
移动支付之所以能够迅速普及,与移动支付自身的优良特征密不可分。移动支付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可移动性、可得性、便利性。首先,可移动性是移动支付的一大特征,移动支付通过移动网络可以随地使用,这极大地扩大了移动支付的使用范围。传统的银行卡支付,需要在有专门支付终端的地方才可以使用,而移动支付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而手机在当今社会基本上普及了,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与此密不可分。其次,移动支付使用者可以实时查看交易账单和账户余额,而且目前部分移动支付也提供了“先消费后还款”的类似信用卡的功能,这样就激起了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兴趣。最后,便利性极大地降低了移动支付的使用成本,移动支付只需要扫描二维码瞬间就可以完成,时间成本极低。手机可以随身携带,进而通过手机完成的移动支付的空间成本相当小。
1.3 移动支付的分类
移动支付主要分为以下四类,分别是移动银行、移动购物、移动P2P和移动POS。移动银行主要通过关联银行卡,对银行账户的查看以及银行账单的支付。移动购物就是通过购物网站APP进行消费,比如淘宝、亚马逊等购物网站。移动P2P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转账,比如通过微信、支付宝以及Paypal进行转账。移动POS是指各种移动支付的钱包,比如Google钱包、Paypal钱包。在这些类型的移动支付中,还有其他类型的选项可用。例如,对于移动应用程式,将在消费者的设备上进行付款,以便从特定零售商(例如星巴克移动应用程式)购买商品,并将数据存储在客户的设备上。
1.4 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得到普及,中国政府对移动支付的发展也不断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使得中国的移动支付产业发展迅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3—2019年发布的《支付体系运行總体情况》,移动支付的年成交笔数从2013年的16.74亿笔,增长到2019年的1,014.31亿笔,增长了60.59倍之多;移动支付的成交金额从2013年的9.64万亿,增长到2019年的347.11万亿,增长了36倍。2019年中国移动支付规模347.11万亿,近7年移动支付规模平均增速高达3500%,全球排名第一。2013年以来,伴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崛起,中国移动支付蓬勃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8年中国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为82.39%,农村地区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为72.15%。截至2018年末,农村地区网上银行开通数累计6.12亿户,同比增长15.29%;2018年的网银支付业务笔数共102.08亿笔,金额147.46万亿元,交易金额较上年略有下降。截至2018年末,农村地区手机银行开通数累计6.7亿户,同比增长29.64%;2018年发生手机银行支付业务93.87亿笔,金额52.21万亿元,分别增长3.04%、34.26%。
2019年,移动支付仍然是产业各方开展创新的热点,围绕手机、APP、二维码等支付方式展开的服务创新不断涌现,带动手机闪付和二维码等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持续增长。中国银联、商业银行以及非银支付机构继续强化用户端APP的经营,积极搭建移动端开放生态和迭代应用版本,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功能服务。
2 移动支付的风险研究
随着移动支付的不断普及,移动支付也面临很多风险,风险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愿有显著影响[2]。移动支付所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信息安全风险、法律政策风险和金融风险等。
2.1 信息风险
信息安全风险主要是指在移动支付的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信息泄露等。移动支付大多需要实名认证,这些个人信息如果不进行保护,很容易被恶意使用。移动支付大多通过二维码扫码进行,对检测恶意网址和恶意病毒的能力比较弱,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影响用户的信息安全,从而影响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3]。如某些智能手机下载的APP在接入移动支付时,APP未经用户的允许就采集支付用户的个人信息,又如某些不法分子利用移动支付存在的漏洞侵入支付系统,盗取用户信息,并进一步进行仿冒篡改、钓鱼诈骗、伪基站等方式对用户进行诈骗。因此,做好支付安全、隐私保护等基础性工作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能以及加强隐私保护来提高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愿。
2.2 法律风险
移动支付是一种新型支付方式,与传统的支付方式存在较大差异。移动支付的参与包括用户、移动运营商、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其所涉及的相关法律关系错综复杂。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的需求不断多样化,但与之相对应的法律监管相对滞后,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法律政策,包括移动支付市场准入和监管等。与此同时,与移动支付发展息息相关的互联网、通讯技术等领域的立法本身难度较大,目前法律政策相对落后。法律政策风险主要是指国家对移动支付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相对滞后,移动支付的规范不完善,使得在移动支付使用过程中产生法律纠纷。移动支付面临的法律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法律变化频繁、法律不健全、执法效率低等方面。任何新兴事物的出现都难免存在这种风险,随着对移动支付法律制度研究的不断深化,对移动支付法律的规范会不断完善。
2.3 金融风险
随着经济不断全球化,各国的金融安全问题显得极为重要,金融安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金融安全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中处于核心的地位,金融安全可以保证资金顺利地流通。移动支付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体系的正常运转对金融安全至关重要。如果一国移动支付体系出现比较大的危机,会严重影响该国的金融安全。首先,移动支付存在负外部性的风险,主要包括资金链的溢出效应和经济实体的溢出效应。资金链的溢出效应是指一个金融机构的风险会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是指金融层面的风险会影响到整个实体经济[4]。移动支付的这些负外部性会对一国的金融安全产生负面的影响。其次,移动支付体系产生了类银行化的宏观效应。移动支付可以起到信用创造的作用,这样使得依赖于商家信用的支付体系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从而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同时,移动支付体系可能影响货币供给机制,從而不利于货币政策的执行,影响国家金融安全。
3 移动支付的市场监管研究
移动支付市场中存在很多风险,如果不能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监管,势必会对金融市场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对移动支付市场的监管主要包括完善市场准入、实施全面监管和动态监管以及完善相关法律工作等方面。
3.1 完善市场准入
政策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准入的门槛以及支付的限额。监管机构需要完善移动支付的市场准入,对市场准入门槛进行调整,使准入机制更加有利于行业良性发展。如政府可以通过牌照的发放来阻碍市场的新进入者,支付额度的大小也会对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产生影响。同时,申请移动支付的企业必须遵照国家法律设立企业法人,公司的资产信息和盈利能力等必须符合要求,信息网络建设必须完善,业务发展规划可持续。
3.2 实施全面监管和动态监管
监管机构和第三方支付平台需要遵循技术安全保障机制先行、秉承事前防范胜于事后救济、走群策群力的多方协作路线等原则。政府应该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系统,对虚拟货币加强监管。消费者需要具备正确消费的意识,对于虚假购物网站要有明确的认知能力。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当由央行和监管部门进行双重监管。同时,需加强清算支付和反洗钱等方面要加强监管,交易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要有相关的进行监测和记录,支付机构要将特殊事项向特定机构进行信息披露。
3.3 完善相关法律工作
首先,第三方支付的监管要加强立法,建立分类监管和动态监管的体系,有效防控移动支付风险。目前,我国涉及第三方支付的相关法律仅包括《反洗钱法》《电子签名法》等少量法律,尚不存在一部法律来规制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标准、认证程序等各个方面,因此,应加快和完善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其次,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的相关法律效力层级较低,当与其他法律法规发生冲突时容易无效,因此,应提高第三方支付相关法律的层级,同时加大对信用卡套现、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的惩戒力度。
4 结语
移动支付是互联网不断发展的结果,在当前互联网及移动支付设备不断发展更新的背景下,对移动支付的发展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当前移动支付的发展程度,使更多的企业认清自己在支付网络中所处的位置,正确把握企业在这场技术革命和交易方式革命中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同时,分析移动支付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从政府部门和企业提出风险管理措施,为助力中国移动支付稳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王选飞,吴应良,肖炯恩.基于合作博弈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优化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6,36(09):2268-2275.
陈华平,唐军.移动支付的使用者与使用行为研究[J].管理科学,2006(06):48-55.
王恬也.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风险和管控分析[J].电子世界,2019(16):66-67.
杨彪,李冀申.第三方支付的宏观经济风险及宏观审慎监管[J].财经科学,2012(04):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