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校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1-07-11孙立伟
孙立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交汇期,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引领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内涵式发展、高校党组织建设整体提升、构建高校党建新格局,推动高校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质”的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建工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具有引领、促进、组织、保障作用,必须与整个高等教育改革全局联动起来。高校党员是高校党组织的细胞,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高校党员的质量对高校党建的成效起着关键性作用,也深刻影响着高校的发展质量和方向。
目前,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党员队伍建设“质”的问题依然存在。有些高校对党员入党动机把关不严、个别党员入党动机不够端正、少数党员政治素养不高、组织纪律和身份意识不强;有些高校在党员队伍建设上单纯注重规模上的扩大,对于党员的政治素质考察从宽;有些党组织对党员培训教育不到位,工作形式化、走过场;有些高校存在党员队伍结构单一,高知识群体党员比例低、发展难度大等系列问题。
解决党员“质“的问题,就是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要求在高校“优化结构”关键要做好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这是党中央新时代下赋予高校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校各级党组织要紧扣高知识群体特点,加强政治引领、强化责任担当、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切实提升高知识群体党员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質量”关键要做到从严。严把“入口关”,在培养、考察、政审、审批等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要求、严格把关。严格教育管理,要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做到入党前和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并重,学校党校集中教育与学院日常教育并重,不断强化党性锻炼。严格责任追究,对发展党员工作中违规违纪的党组织及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不符合党员标准的坚决清退。
二、激发“体”的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企业、农村、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等各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亟须从整体观点出发来擘画基层党建工作,注重自身各部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问题。
目前,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党务部门间“各管一摊”“条块分割”的情况,存在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两张皮”“各自为政”的现象以及不同层级的党组织落实党建责任“上热中温下冷”的问题,致使体制机制的整体效能未能充分发挥,局部出现弱项,影响党建工作的整体成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防止‘木桶效应。”
解决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性”问题,一是加强党在高校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强化高校党的领导要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改革发展方向、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将党的全面领导融入学校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二是夯实思想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生命线,创新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教风学风建设,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立德树人的整体合力。三是充分发挥高校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高校党组织要加大力度,坚持不懈地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不断创新和拓展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增强政治功能,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建设高质量体现在坚强战斗堡垒上。
三、实现“域”的拓展
当前,互联网的普及开启了信息化时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逻辑思维和生产生活方式,“互联网+”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高校师生是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群体,这对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探索加强新兴业态和互联网党建工作,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这为高校创新“互联网+党建”的新模式,激发党建工作活力、筑牢思想政治教育根基指明了方向。
“互联网+”时代既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动力支撑,开创了新局面,同时也附带着风险和弊端。一方面,“互联网+党建”改变了以往垂直型灌输式的党建模式,拓展了高校党建空间,扩大了教育覆盖面,提升了工作吸引力,使党建工作更具实效性、针对性。另一方面,网络上各种信息繁杂、真假难辨,许多不良信息、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对高校师生的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和弱化了高校党建的工作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结合高校党建实际,一是运用“互联网+党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互联网信息源广、传播快的优势,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库、党建信息资源库,打造高校师生党员教育教学的线上阵地。充分把握高校师生的思维方式和个性化需求,构建富有思想、内容新颖又具有时代性、吸引力的网宣平台,有针对性地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建宣传教育工作成效。二是运用“互联网+党建”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建立师生党员信息数据库,精细化管理党员发展流程,完善党员的考核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党建信息库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汇总分析党建热点难点问题、及时了解党员思想动态。三是运用“互联网+党建”提升党员服务水平。借助各类新媒体技术建立扁平化互动交流平台,拓展互动交流和联系渠道,加深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联系。建立智能服务系统,把组织关系转接、党费缴纳等一般性党务工作纳入服务系统,便捷工作程序,提升工作效能。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柳 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