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旅融合推动旅游业大发展
2021-07-11许怀君
许怀君
近年来,和龙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按照“旅游城,健康城,开放城”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并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和龙市文旅融合存在的问题
在同类区域的竞速对比中,和龙市并没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优势并不明显,尤其是在挖掘自身优势方面尤显不足。例如,和龙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这个旅游之魂就没有充分显现,旅游产业缺少灵魂的支撑。
一是对文化的发掘整理工作相对滞后、迟缓。有着“千年古都、百年县”的和龙,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旧石器文化、红色历史文化、满族文化、渤海国文化、朝鲜族文化以及生态文化等灿烂的历史文化瑰宝。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形成具体的历史文化研究体系。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仅仅对于抗战历史有了一定的研究发掘,而作为红色历史重要组成部分的建国初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的历史文化研究基本属于空白;朝鲜族文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对于朝鲜族群众在维护边疆稳定、响应中央号召所做出的贡献以及诸多民俗风情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其他如满族文化、渤海国文化、生态文化等都存在以上情况。
二是文旅融合成效不够显著,规划不够明晰。和龙市的红色文化、满族文化、渤海国文化、朝鲜族文化、生态文化是最重要的5个旅游资源,开发主次不够分明。各旅游资源建设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设施不完善,管理粗放。红色文化开发力度不够;满族文化见诸于纸端的文字资料寥寥无几,优美的园池传说还仅限于在少部分机关干部中间流传;渤海国文化开发进度迟缓。朝鲜族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生态文化还停留在PM2.5、森林覆盖率、山清水秀等粗浅认识阶段。
三是各族群众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认识不够深刻。由于长期以来,对民族文化、地区文化的发掘整理存在划地为框问题,束缚了人们特别是专业研究人员的思维,大部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影响了在全市各族群众中的普及程度。宣传教育推广力度不够,学习体验缺少资源,各族群众对家乡历史文化了解不深,认同感不足。对于和龙旅游发展认识不足,难以起到较好的宣传、推广作用。
二、关于和龙市文旅融合的对策
一是充分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增添旅游文化灵魂。系统性的发掘、整理、包装好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成立专门机构,协调全市旅游、文史、党史、档案、党校等各部门以及社会相关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分门别类,组织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发掘整理工作,系统性地把和龙独有的各种文化资源发掘好、包装好,围绕中心大局,讲好和龙故事,建立起一个系统性、全面性的历史文化组织架构,让和龙因历史文化而更有魅力。
二是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增添和龙旅游魅力。在和龙旅游资源五驾马车中,最重要的是各个时期的红色历史文化,这是我们的根基和其他各种文化的灵魂。第一,要突出和龙反日早、成立农民红色政权早、抗日遗址遗迹众多、抗日英雄历史地位高,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坚决做到听党的话,自觉维护民族尊严、维护领土完整、维护边疆稳定的特点,精心提炼,打造一系列党史党性教育教学基地,讲好新中国成立前后以及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红色故事。第二,依托满族发源地、园池传说,打造满族文化传承地,講好满族故事、渔猎故事、萨满故事、民族融合故事。第三,依托东古城、西古城及龙头山古墓群,在保护原址原貌基础上,建设一整套渤海风情园,精心培育包装渤海国文化,讲好和龙“贡米”的故事、海东盛国故事乃至于大唐故事。第四,依托和龙朝鲜族聚居地以及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等资源,传承好、包装好朝鲜族历史文化,让游客走进和龙就能感受到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第五,围绕和龙市山清水秀讲好“龙兴之地”“200年封禁”故事,传承龙文化、关东文化、黑土地文化。
三是全民宣传历史文化,扩大和龙旅游影响力。着重做好对内、对外两篇文章,全方位提升和龙文化旅游热度。对内,在全市掀起学习文化历史热潮,加强全市群众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合理引导,凝聚共识,把诸多民间传播力量整合好、利用好,达到人人主动宣传和龙,推介和龙的目的。对外,充分利用宣讲、展览、广告牌匾等各种传统和现代媒体,全方位加强和龙文化输出力度,扩大影响力,增强吸引力。
责任编辑/李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