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诵:文言与白话的两次转换

2021-07-11唐晓义

关键词:还原梳理背诵

唐晓义

摘要:背诵不只是简单的读与记,还是各项能力的综合。曹操的《观沧海》是初中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也是初高中考试背诵的指定篇目之一。如何指导学生流畅地背诵呢?可以大体遵循文言转换为白话,白话转换为文言的思路,按照“熟读翻译——概要梳理——逐‘层还原——重点巩固——特色赏析”这几个小步骤,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手法鉴赏能力,以适应理解性默写的题型,从而在应对陌生的问题时有灵活的应变能力。

关键词:背诵;翻译;梳理;还原;赏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017

曹操的名作《观沧海》是初中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也是初高中考试背诵的指定篇目之一。因此,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想方设法指导学生能流畅地背诵并正确默写全文。而背默不只是简单的读与记,还是各项能力的综合,于是分解出几个小目标、小步骤:熟读翻译——概要梳理——逐“层”还原——重点巩固——特色赏析。

一、熟读翻译

课文背诵最好是理解记忆,而不是机械记忆、死记硬背。死记硬背的强记也许能够快速记忆,但也容易快速忘记。初中生虽然从成长阶段上看机械记忆能力还处于主导,但理解记忆能力也在逐渐发展,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理解记忆能力,越往后发展理解记忆能力会越来越强,在各项记忆活动中发挥主要作用。初中的语文教学是为高中的语文教学打下基础的,为了能持久地记忆,有效地应对中考,甚至以后的高考,对于记忆的活动或任务,我们语文教师应尽量培养学生理解记忆的能力,虽然费点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从长远看还是很有必要的。理解记忆的基础是熟读课文,对文章的内容有整体与局部的把握,而熟读最直观的指标就是能够翻译全文。

因此,首先给时间让学生反复朗读,引导注意字音、字形,以及诗句的节奏;并让学习小组之间互相读、听,互相讨论纠正,在共同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认识。然后,重点对文章进行翻译。同学们先独立翻译,然后学习小组之间互相比照,找出彼此翻译的不同之处,然后讨论,查资料核对,或询问老师,这样既注意了重点词句,又贯通了全文。比如“碣石”的“碣”,是“石”字旁,与“石头”有关。“水何澹澹”的“澹澹”,是水波动荡的样子,意义与“淡淡”基本相同。“山岛竦峙”的“竦峙”,“竦”有挺立之意,“立”字旁,不同于表示害怕的“悚”;“峙”字是“山”字旁,像山一样地耸立,意义与“竦”相近。如此,多进行几遍,学生对文章就有了比较深的印象。这是通过翻译将文言文转换成白话文,便于学生把握文意。

二、概要梳理

理解记忆的一种有效途径就是概要梳理。好的读书习惯是抓住课本的主干、关键信息,把书本读“薄”,“薄”了不但是删繁就简、去粗存精,方便快速、长久地记忆,还能避免囫囵吞枣、食“古”不化,能摆脱束缚比较灵活地应对测试和自由运用。同学们经过“熟读翻译”的活动把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明显是把文章变长了、把信息变“厚”了,这是把比较晦涩的文言变成浅显易懂的白话,让学生知道文章写了什么,哪些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接着就需要把变长、变“厚”的课文信息“搬运”到头脑中,方便记忆,怎么办呢?提要概括!就是把长的、“厚”的白话文提炼要点、择要概括。

比如,向学生提问:读完《观沧海》后,你认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是什么呢?指导学生用中心概括的方式,用“文章记叙(或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句式。学生独立完成、展示,然后师生共同整合出一个比较“全面”的结论,比如“文章生动描绘了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抒发了作者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把握了主要内容和中心,就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把握,背诵时就可以“纲举目张”了。接着梳理文中的结构层次,为背诵拟定“路线图”。建议同学们“紧扣标题”——标题经常是文章的眼睛,反映关键信息——拟定线性流程图式样的结构简图。“观沧海”这个标题能给我们什么信息?一是“观”,就是动作“看”;二是“沧海”,告诉了我们看的对象。看到什么样的“沧海”,这个“沧海”有什么特点呢,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背诵的顺序基本就是先“观”后“感”了,“观”是为“咏志”服务的。然后经过独立完成与合作探究,大体拟定了一个供大家参考的“路线图”——当然,个人根据背诵习惯可以有不同。比如,有的同学就提供了这样的结构简图:①观海位置——②海之景象(海水—海岛—岛上植被)——③感想(想象)——④欣喜。

三、逐“层”还原

完成了结构简图后,就可以尝试背诵课文了。试背分两步,第一步,“看”结构简图,逐“层”、逐“点”地背诵,用课文的原文再现“层”“点”的内容,然后聚零为整,达到能看着结构简图能背诵全文的初步目的。第二步,“想”结构简图,就是不看结构简图,离开简图的提示,在头脑里回忆、再现简图,并按照简图的层次顺序,依次背诵、还原出原文的相关内容。这一环节是把翻译的白话文再转换成文言文。比如,作者的方位在哪里?——东临碣石;到这里干什么?——以观沧海;看到什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百草丰茂;想到什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心情怎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如此,学生按照结构简图,自问自答,写作者观沧海的方位的句子,看到怎样的海水、海岛,海岛上有什么植被,交代观海时间的句子,从海里看到什么天象,看到这些后作者的心情怎样,等等,基本就很好地背诵了全文,即使偶尔遗忘了,但只要一看到或一回忆结构简图,就能立刻激活记忆,又能流畅背诵了。

四、重點巩固

能背诵不一定能写出,完整的背诵还要能默写。就需要对背诵过程中容易遗忘、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重点强化,避免功亏一篑,在个别字词上前功尽弃。重点有一般的、共性的,也有特殊的、个人的;无论何种,最好将正误两种情况比较理解。比如,“沧海”的“沧”,是水字旁,很多人写成了“苍”,——“苍”,多是颜色,深青色、深绿色,或灰白色。“水何澹澹”的“何”,不少人爱写成“水河”,——这里没写“河”,写的是“海”;“何”字是表示程度,可译为“多么”。“秋风萧瑟”的“萧瑟”,把“萧”写成“箫”,——萧,草字头,草木凋谢、萧条之意,这里和“瑟”一起,形容风声;有人把“瑟”写成“琵”“琴”,——三个字读音不同,多区分不同的字形部位。有学生对“若出其中(里)”的“其”把握不准,指导他们联系文章的写作对象“沧海”,这实际是写海天交汇、相互映衬,日月、星汉好像在海里,海似天,天似海,这里的“其”就是指沧海。

同时进行必要的默写小练,检查并巩固背诵情况。比如:

(1)《观沧海》中,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对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中,作者借助奇特丰富的想象,表现了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概,体现了其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4)《观沧海》中,写山岛的草木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观沧海》中,提及诗歌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五、特色赏析

现在的背诵考试,基本不是提供上句或下句,让学生填写下句或上句,而是理解性默写,从句意、情感、技巧等角度命题。很多学生能背诵全文,但不知道在具体的题目中选填何句,说明没有真正理解意义,没有把握艺术技巧。为了适应考试题型的需要,并积极识记、储备,并引导学生养成古诗文素养,光理解了意义、能背诵还不行,还有必要对技巧手法等进行鉴赏,让学生养成一定的鉴赏能力,以便面对陌生的问题时能有应变能力。

比如,把上面的默写小训练倒过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句的作用是什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出了什么景象?等等。也可以直接从手法技巧提问,比如,《观沧海》中从听觉角度写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秋风萧瑟);从动态角度实写景物的是_____________(水何澹澹)和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虚写太阳和月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虚写银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如此分步来完成背诵,实现正确默写的教学目标,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次通过“熟读翻译——概要梳理”把文言文转换成白话文,是输入,很好地理解文意,把要点、原句存入头脑;第二次通过“逐‘层还原——重点巩固——特色赏析”把白话文轉换成文言文,是输出,也是应对试题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输出。

有人或问:文章本来不长,还需搞这么复杂吗?其实这是指导、训练学生的背诵方法,不长的文章才好“入门”,见到长的文章就能更好地“熟能生巧”、快速背诵了。如果一开始就用“长”文、难文来训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江苏 南通226000)

猜你喜欢

还原梳理背诵
朗读与背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还原”范冰冰
浅谈背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收藏在“还原”中添趣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简析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
一部由点及面、纲举目张的语言学流派专著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