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海珠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态度与需求调查

2021-07-11张柳媚黄梅香张娟天刘永健管芊芊

中国医院 2021年7期
关键词:海珠区服务态度医术

■ 张柳媚 黄梅香 张娟天 刘永健 管芊芊 肖 瑶 罗 玮

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的提出和实施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建设与发展的阶段性举措,有助于居民接受并强化初级医疗保健的理念,形成有序的就医格局,使卫生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及利用[1]。广州市海珠区自2013年开始在沙园街广重社区试点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目前已在全区18条街道全面铺开。作者通过对广州市海珠区居民进行调查,了解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态度与需求,分析服务现状,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从广州市海珠区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18名社区居民进行访谈,对265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通过文献查阅,参照陈岑等人的问卷自行编制问卷来收集数据,问卷内容包括:①调查对象基本情况;②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③居民对家庭医生制的态度;④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的需求情况。

1.2.2 半结构访谈。采用自制访谈提纲,对社区居民进行半结构访谈,了解其对于目前实行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看法、态度和需求,以及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录入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不同特征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26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11%。在2 6 0份有效问卷中,男1 0 6例(40.77%),女154例(59.23%);年龄30岁以下54例(20.77%),31~45岁64例(24.62%),46~60岁64例(24.62%),61~75岁68例(26.15%),76岁以上10例(3.85%);月收入集中在2 000~5 999元(54.61%);初中及以上学历者占92.69%,说明受调查者文化程度较高;患有慢性病有113例(43.46%);已签约家庭医生有125例(48.08%),未签约家庭医生有135例(51.92%)。

2.1.2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18名受访者中,女10例(55.56%),男8例(44.44%);年龄26~67岁;文化水平均在初中及以上;在婚15例(83.33%);已签约家庭医生7例(38.89%),未签约家庭医生11例(61.11%)。

2.2 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

61.54 %的居民未听说过或不太了解家庭医生制,38.46%的居民表示了解家庭医生制,知道或很清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海珠区居民认为影响当地家庭医生制推行的主要原因是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了解不够、人们还需要一段时间去接受、家庭医生制本身不完善等,认为实施家庭医生制可以改善养老中的就医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见表1。

表1 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n/%)

2.3 居民对家庭医生制的态度

多数居民对家庭医生制比较支持,接受以“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为原则的社区首诊制,对家庭医生制未来发展趋势持乐观态度。海珠区居民考虑是否签约家庭医生的主要因素包括医术水平、服务态度、收费水平、药品疗效和是否有法律保障等,对签约医生的品质要求主要包括医疗水平、服务态度、沟通能力等。见表2。

表2 居民对家庭医生制的态度(n/%)

2.4 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的需求

260例居民中,有定期体检/健康评估需求249例(95.7%)、有举办健康讲座或沙龙需求218例(83.8%)、有心理咨询与辅导需求219例(84.2%)、有营养膳食指导需求228例(87.6%)、有运动/锻炼指导需求230例(88.4%)、有预约三级医院专家号需求230例(88.4%)、有双向转诊服务需求242例(93.0%)、有现场/电话/网络咨询需求230例(88.4%)、有持续健康管理需求247例(95.0%)。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对定期体检/健康评估、心理咨询与辅导、营养膳食指导、运动/锻炼指导、双向转诊服务的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收入的居民对举办健康讲座或沙龙、持续健康管理的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对心理咨询与辅导、营养膳食指导、运动/锻炼指导、预约三级医院专家号、现场/电话/网络咨询的需求有显著性差异;是否患有慢性病的居民对心理咨询与辅导、营养膳食指导的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够了解

本研究中,大部分居民未听说过或不太了解家庭医生制,只有少数居民表示很清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大部分调查对象与访谈对象认为阻碍海珠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推广的因素主要是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了解不够、人们还需要一段时间去接受家庭医生制。因此,要想推进当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了解程度尤为重要。受访者提到:“去看病时,社区医院有对我们进行宣传家庭医生制、发放相关的宣传册,但是这些宣传方式让我难以理解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质性内容”、“非常希望了解到如果我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能够带来什么好处”。对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行深入宣传,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互联网新媒体等形式,社区可联系家庭医生团队定期开展讲座、交流会、义诊等多途径主动式的宣传以增强宣传效果[2],并向居民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所能带来的益处,如可以减轻疾病经济负担、提供持续性的健康管理、帮助签约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3.2 居民签约看重的是家庭医生的医术水平和服务态度

根据调查结果,居民签约看重的两大主要因素是家庭医生的医术水平和服务态度。同时,受访者均提及家庭医生的医术水平和服务态度是影响是否签约家庭医生的重要因素。社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直接关系到我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水平[3]。如何进一步增强家庭医生岗位胜任力,推进海珠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的实施,提高家庭医生的医术水平和服务态度是重中之重。专业性的培训通常是提高工作能力的一种方式,因此需要加强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通过修订培训教材、开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以提升工作能力,增强其医术水平[4]。此外,完善签约团队的工作机制,落实签约团队工作的实施,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医德教育,提高家庭医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改善其服务态度[5]。

3.3 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较高,具体服务需求因人而异

根据调查结果,居民对定期体检/健康评估需求、举办健康讲座或沙龙需求、心理咨询与辅导、营养膳食指导、运动/锻炼指导、预约三级医院专家号、双向转诊服务、现场/电话/网络咨询、持续健康管理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非常需要。不同特征的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推出个性化的服务包是必要的。海珠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以当地居民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多层次、多类型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包,提供丰富有效的服务内容[6],借鉴上海做法,以“分类服务”及“按需服务”为原则,为社区各类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签约服务[7]。通过推行个性化签约服务包,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签约服务包,提高家庭医生服务的精准性。如对慢性病签约服务包增加血糖、血压、血脂的监测次数,根据不同疾病设计合适的体格检查项目等。各社区借助区域优势推出个性化服务,有利于增强居民主动签约意愿,更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8]。

猜你喜欢

海珠区服务态度医术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作品集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浅谈基层中医服务工作的开展
中国古老的神奇医术
A Corpus-based Study ofThe vocabulary collocation in Adult EFL Learners’ Writing
论医术与医德的“轻重”
文化
做合格党员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服务效果
浅述优质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