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3-2018年上海市综合医院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2021-07-11张鞠华李小攀徐春巍查海东闵利时曹陆瑞峰孙晓明

中国医院 2021年7期
关键词:床位数住院日拐点

■ 张鞠华 李小攀 李 明 徐春巍 查海东 闵利时曹 虹 陆瑞峰 孙晓明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在改善平等获得医疗服务和加强财政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然而在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医疗服务效率、卫生支出控制以及公众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升[1],从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供给体系、服务购买、保险保障、地方政策执行等方面仍需加强研究[2-4]。在分级诊疗架构下,我国医疗服务体系蓬勃发展,但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仍需进一步优化[5-6]。因此,本研究对2003-2018年上海市综合医院基本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发达地区综合医院的发展现状,为深化医改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3-2018年上海市医院各项数据来自上海市统计局统计年鉴,主要来自各年份年鉴中“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章节。

1.2 研究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构成比按照综合医院指标值÷全部医院指标值×100%计算。以年均变化百分比(APC)、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表示各相邻年份间构成比的变化量,采用Joinpoint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年份构成比的变化趋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2003-2018年上海市医院平均数为364所,综合医院为173所,占比47.52%。综合医院的床位数、从业人员数、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占全部医院的57.61%、67.44%、68.28%、68.40%和69.38%(表1)。综合医院平均开放床位数占全部医院的37.32%(2003年,最低比例)~65.40%(2007年,最高比例),年均诊疗人次、年均门急诊诊疗人次、年均入院人数分别占全部医院的68.67%、68.77%和71.86%(表2、表3)。

表1 2003-2018年上海市综合医院数量、床位及人员情况

表2 2003-2018年上海市综合医院病床使用情况

表3 2003-2018年上海市综合医院诊疗量

2.2 综合医院各指标构成比时间趋势

2.2.1 2003-2018年整体趋势。2003-2018年机构数占比(Z=0.60,P=0.02)、从业人员数占比(Z=2.15,P=0.049)、卫生技术人员占比(Z=2.22,P=0.04)、执业(助理)医师占比(Z=2.69,P=0.02)、医院合计病床周转次数(Z=12.92,P<0.01)、综合医院病床周转次数(Z=22.24,P<0.01)、综合医院床位占比(Z=2.85,P<0.01)、综合医院诊疗人次占比(Z=2.85,P=0.02)、综合医院门急诊诊疗人次占比(Z=2.46,P=0.03)、医院合计每百诊次入院人数(Z=7.93,P<0.01)、综合医院每百诊次入院人数(Z=2.57,P=0.02)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全部医院平均住院日(Z=-28.84,P<0.01)和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Z=- 0.13,P<0.01)均呈显著下降趋势。

2.2.2 各指标发展趋势与拐点。全部医院中,病床使用率在2008年、2012年出现拐点,2003-2008年显著上升,年均增幅2.93%(Z=6.64,P<0.001),2008-2012年有所下降,但无显著趋势(Z=-1.47,P=0.18),2012-2018年呈波动态势,无显著趋势(Z=0.59,P=0.57);病床周转次数在2008年出现拐点,2003-2008年显著上升,年均增幅11.91%(Z=5.80,P=0.001),2008-2018年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但增幅明显减缓,年均增幅4.60%(Z=6.65,P=0.001);平均住院日在2006年、2013年出现拐点,2003-2006年呈波动态势,无显著趋势(Z=-1.62,P=0.14),2006-2013年显著下降,年终降幅6.17%(Z=-16.27,P<0.001),2013-2018年亦呈下降趋势,但降幅减缓,年均降幅3.64%(Z=-7.16,P<0.001)。

综合医院中,床位数占比在2005年、2008年出现拐点,2003-2005年显著下降,年均降幅3.77%(Z=-3.76,P=0.01),2005-2008年显著上升,年均增幅9.83%(Z=9.19,P<0.001),2008-2018年显著下降,年均降幅1.38%(Z=-17.48,P<0.001);从业人员数占比在2005年、2008年出现拐点,2003-2005年显著下降,年均降幅2.33%(Z=-2.32,P=0.049),2005-2008年显著上升,年均增幅9.64%(Z=9.03,P<0.001),2008-2018年显著下降,年均降幅1.11%(Z=-14.01,P<0.001);执业(助理)医师占比在2009年出现拐点,2003-2009年显著上升,年均增幅6.68%(Z=4.21,P=0.001),2009-2018年有所下降,但尚无明显趋势(Z=-1.45,P=0.18);注册护士占比在2005年、2008年出现拐点,2003-2005年有所下降,但无显著趋势(Z=-2.16,P=0.06),2005-2008年显著上升,年均增幅7.17%(Z=6.84,P<0.001),2008-2018年显著下降,年均降幅1.00%(Z=-12.78,P<0.001);床位占比在2007年出现拐点,2003-2007年显著上升,年均增幅11.90%(Z=2.88,P=0.01),2007-2018年无显著趋势(Z=-0.17,P=0.87);每百诊次入院人数在2005年、2008年出现拐点,2003-2005年有所上升,但无显著趋势(Z=2.02,P=0.08),2005-2008年显著下降,年均降幅0.79%(Z=-2.46,P=0.04),2008-2018年显著上升,年均增幅5.05%(Z=5.29,P<0.001)。平均住院日在2011年出现拐点,2003-2011年显著下降,年均降幅4.96%(Z=-27.60,P=0.001),2011-2018年依然呈现下降趋势,年均降幅3.95%(Z=-17.85,P<0.001)。

3 讨论

我国向全民医保迈进的历程中,综合医院的发展始终是重点之一[7]。本次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8年上海市综合医院年均床位数、从业人员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平均开放床位数、年均诊疗人次、年均门急诊诊疗人次、年均入院人数分别占全部医院的50%以上,说明上海市在建立健全社区初级卫生保健系统的同时,对综合医院给予了足够的投入和支持。

本研究趋势分析发现,上海市综合医院数量占比、执业(助理)医师占比、床位数占比、从业人员数占比、注册护士、每百诊次的入院人数在2008年或2009年出现明显拐点,2008年后综合医院床位数占比、从业人员数占比、注册护士有所下降,2008年后综合医院每百诊次入院人数显著上升,可能与上海市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有关。

本次研究发现,上海市医疗资源有向综合医院聚集的趋势。综合医院的扩张和影响不仅表现在医院的数量、医院床位数、从业人员数(包括医师、注册护士等)、病床周转次数、每百诊次入院人数等要素增加上,还表现在因医院集团建设、委托代理、对口支援等建立起来医院间相互联系中,以及紧密或松散型医联体成员医院的联系中。在这些联系中,三级综合医院无疑是核心医院、优势医院,起主导作用。同时,本次研究发现全部医院平均住院日和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平均住院日的降低一方面是医疗技术发展和医院管理水平提高有效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的体现;另一方面,对降低患者负担有明显积极作用,是医改各项控费措施取得显著成效的客观反映。

猜你喜欢

床位数住院日拐点
多举措缩短平均住院日效果分析
秦国的“拐点”
新拐点,新机遇
全国城市医疗资源排行榜
恢复高考:时代的拐点
173例儿科超长住院日患儿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广州市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
《廉洁拐点》
某院1740例超长住院日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全国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规模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