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双主体”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探索
——基于“电气自动化海亮班”案例

2021-07-10王凯强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双主体创业项目校企

◎王凯强 王 苗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电子工程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随着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成为国家人才竞争的重要支柱,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专创融合生根发芽的沃土。在以实用型为主导的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创业思维,增强学生创业意愿,促进学生毕业即就业一体化发展。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1],以及2018年启动的“国创计划”,都旨在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改革,培养出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相匹配的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2]。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全面加强校企合作。”[3]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的典范,其“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特征及基于专业教育开展的运行模式,是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能够增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需求、专业教育之间的联动性。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海亮机电班”依托“双主体”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以“德国职业教育”为标杆,在人才培养目标、管理机制、课程体系结构、考核评价机制、教学组织实施、实训平台搭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并创立了“2305”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双主体”现代学徒制试点在我校开展现状

为深入扎实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与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办学,以培育具有专业技术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努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双主体的多元化育人模式。自2017年作为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以来,已经开设绍兴轨道电气班、绍兴轨道机电班、海亮机电班、杭州地铁班等4个现代学徒制班级,招收101位学徒学员,并构建了电气自动化专业海亮机电班“2305”人才培养模式。其中“2”代表导师和师傅二元育人模式,“3”代表学校学业成绩、企业技术技能要求、综合职业素养三维考核模式,“0”代表毕业即就业零距离无缝对接,“5”代表对接海亮股份职业生涯规划五级蓝领技工技能评价标准。“2305”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海亮班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效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育人模式的弊端,而且推动了学生高水平、高质量的就业。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是学与用交互螺旋形成的进阶式[4]。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衔接课程体系与产业发展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需求驱动型人才,另一方面使学生尽早接触企业先进的技术设备、实践基地,为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实践搭建平台。

(一)“师”“傅”互兼基地共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力量。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基础是实践教育,企业师傅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历和先进的技术水平,能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校企互聘互兼运行模式,学校教师不定期深入企业实习或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实务,提高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能力,企业兼职师傅到学校担任客座教授、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参与专业指导与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能有效突破校内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经验不足的瓶颈,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力量。

打造拓宽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实践、实战三维平台(见图1)。第一,企业将废旧或淘汰设备通过折价、差价补偿、无偿捐赠学校等方式共建校内实验室,满足校内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需求;第二,学生定期到企业顶岗实习,依托企业先进的实践基地,促进学生学与用交互发展,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需求,减少盲目创业,降低创业失败率。第三,对于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学生创业项目,在校企双方共同检测认可的基础上,适当给予创业启动资金,培养孵化创业项目,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战平台。

图1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三维平台模型

(二)“学”“徒”互换场所共享,践行工学结合模式

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既能弥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操教育方面的缺失,也能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岗位技能实践有机融合。学员可以在学校和企业双场所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实践技能训练,学校负责在校期间指导教师安排、课程制定、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企业主要负责在岗师傅安排、实习课程制定及在岗实习教育。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较传统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学徒深入企业能够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了解企业运作模式,为学生结合专业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奠定了基础。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实践之地生根发芽,能够驱使学生不断发现行业需求,产生创业项目,培养创新创业思维,避免闭门造车盲目创业的困境。

(三)“双轨多段”协同育人,互利共赢创新创业

“双轨多段”协同育人的课程设计思路是以实现时间交替、内容衔接、目标一致为特征,建立学校与企业课程相结合的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校企合作实践课程、企业岗位实践、毕业综合实践等主要内容的新型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建设课程体系,既能满足相关行业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的需要,也能满足企业特定岗位所需。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作为一名企业准员工,可以提前了解企业文化、组织框架、发展战略和规划,在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时不会与企业发展目标相悖,既为企业创造价值和利益,又使创新创业项目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得到保障。

(四)“1+X”人才多元培养,“1+Y”学徒多维考核

现代学徒制主要是一种结合专业教育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专业教育开展,能够拓展学生创新创业空间,在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的同时实现多方向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学生社会交际能力、情感能力、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非专业技能元素融入课程体系。学生毕业既可以按照人才订制模式发展为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也可以自主选择升学、创业、就业等多个职业方向(见图2)。

图2 “1+X”人才多元培养图

在综合素养达标的基础上从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多环节对学徒进行考核(见图3)。考核合格促使政府、社会、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考核不合格则培养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实现毕业和就业无缝衔接。

图3 “1+Y”学徒多维考核图

三、创新创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应用路径探索

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应以专业实践为基础,依托院校专业特色和办学优势,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重新设计,重点培养学生“岗位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思维,从岗位认知到技能训练再到创业认知最终树立岗位创业意识,探索校企“共育、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一)顶层设计育人思路,校企助推创新创业

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现代学徒制具体应用设计思路是专创融合的行动指南(见图4)。第一,联合成立创业学院。涵盖政府相关负责领导、高职院校教学主管领导、合作企业决策者等参与主体,并以合作企业冠名创业学院方式命名,如“海亮创业学院”。以“合作共赢、流程规范、全责明确”[5]为原则,依托现代学徒制模式,有针对性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方式,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结合产业需求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第二,成立战略合作领导机构。校企双方共同成立战略合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相关专项工作组,落实双方各项工作具体对接部门及对接人员,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实际成果。第三,成立专门的专创结合委员会。涵盖学校专业教师、企业技术师傅、行业专家等参与主体,校企双方共同制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创新创业理论课程,混合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比如校内创业园、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践基地、创客工作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第四,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小组。负责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训、教学内容改革、教材研发等具体工作,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不同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中,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术掌握同步进行。第五,成立创业项目孵化小组。学生创业项目经过学校和企业共同测评商讨立项后,以学生为主体,企业技术师傅牵头,学校教师提供专业理论支持,校企双方负责项目资金、技术环境以及其他所需,共同开展创业项目孵化工程。第六,创立创业项目风控和质监小组。企业结合自身发展利益、企业文化和产业需求可以对创业项目发展方向及时调整,保证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通过与学校充分协商有权终止个别创业项目开展。学校则应保护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实践效果,对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行为进行监控和督查。

图4 创新创业教育设计思路模型图

(二)优化完善教学管理,多元架构课程体系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教学管理体系与传统课堂知识传授最大的区别在于增设了学徒顶岗实习。学生角色的不断转变,学习场所由学校课堂转向企业实践,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与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学生教学管理体系应该满足学校和企业双重需求,在学校规章制度和企业合同规定的双规范标准下,加强校内和校外学生的教学管理。学生在校期间实行班级管理为主、小组管理为辅,并配备专门班主任进行学员思想教育与各项管理;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实行小组管理为主、班级管理为辅,企业为学生指派技术师傅,安排管理人员。同时学校派现场指导教师一名协助企业做好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管理工作。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是现代学徒制最大的优势,如果单纯以校内课程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实践教育的需要,而通过企业课程与校内课程学分互换、校内课程学分与创新创业实践相互替代等形式,比如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竞赛、专业技能大赛等替代某些课程学分。既能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又能提高学生结合专业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学生深入企业一线了解行业发展需求,减少了创业项目盲目性。

(三)夯实师资团队力量,推动师徒共生共长

校企联合通过“互聘、互派、互兼”的形式,打造一支理论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双导师师资团队,并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不断夯实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第一,企业技术人员或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参与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指导学生开展职业发展规划以及创新创业项目,作为兼职讲师直接参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第二,学校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不定期实习或挂职锻炼,提供相关教学服务,锻炼专业教师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第三,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直接参与企业项目研发,丰富专业教师创新创业实践经历,促进专业教师理论与实践融合。第四,合作企业把更多的企业项目以横向课题形式吸引校内专业教师申报,不断激励创新创业导师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创新创业理论教学能力。第五,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不断加强对创业导师团队的理论培训以及专业技术指导,提高创业导师理论知识水平。第六,邀请校外优秀的创新创业导师、成功企业家、创业成功校友、企业优秀创业人才等作为特聘创业导师,充实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

(四)构建创新创业基地,拓展实训实践平台

学校与企业共同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拓展大学生实训实践平台。首先,校内创业实践平台。第一,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学校提供场地以及部分资金与企业共建实验室,一方面可以用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可以向学生渗透企业文化、企业产品,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局面;第二,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企业将退役设备折价让售或无偿赠送学校,用企业冠名设备方式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室;第三,大学生创业实战基地。校企合作以专业基础为背景扶持相关创业项目,并入驻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示范基地,实现创业与教学双向驱动。其次,校外创业基地。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在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企业师傅带学徒共同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培养创业意愿,并基于岗位实践进行创新创业。最后,依托学生专业社团、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五)提升创新创业意识,促进专创深度融合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依托现代学徒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制度优势,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在熟悉和擅长的领域进行创新创业,利用微信、微博、校园广播等平台对创新创业进行宣传,邀请校外创新创业专家、成功创业校友、优秀企业家来校开展创新创业讲座,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库为学生讲授创新创业理论知识,鼓励学生参加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专业技能大赛,成立创新创业社团,对校内创业学生“树立典范”线上线下宣传等一系列措施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带动更多的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主动了解创新创业,培养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校企联合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战模拟训练,以专业+创业为背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从酝酿到孵化不同阶段构建模拟实战环境,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更加直观认识,不断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通过接触校外社会资源,如吸引行业企业冠名校内创新创业大赛、定期举办校园创新创业文化节、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举行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引进企业创新创业项目驻校开展等形式,结合专业背景了解行业企业最新发展动态,创业产品市场需求变化,降低创业盲目性,促进专创融合深度。

猜你喜欢

双主体创业项目校企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长春第十一届[秋季]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展览会
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现状调查及探索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