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名方易黄汤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2021-07-10曾琪严菁宸马安献张惠芹季宗念刘程程严启新

生物化工 2021年3期
关键词:糊精黄汤羧甲基

曾琪,严菁宸,马安献,张惠芹,季宗念,刘程程,严启新*

(1.海王百草堂药业有限公司,河南濮阳 457000;2.安徽三联学院护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易黄汤方具有固肾止带、清热祛湿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宫颈炎、阴道炎等属肾虚湿热下注者[1-2]。该方剂传统应用为水煎服,无具体的水提工艺参数,服用、携带不方便,且服用量较大[3-5]。本研究对易黄汤颗粒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为其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材及辅料

山药、芡实、黄柏、车前子、白果,海王百草堂药业有限公司,经鉴定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玉米淀粉(200708)、羧甲基淀粉钠(200516)、甜菊糖(200491)、微晶纤维素(200822)、糊精(200817)、乳糖(200318)、预胶化淀粉(200709)等均由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 仪器

DP2000-2X 微压循环煎药包装机,浙江大鹏机械有限公司;DZF-6051 真空干燥箱,上海一恒;XFB-500 万能粉碎机,吉首市中湘制药机械厂;JL-A3 休止角测定仪,成都精新粉体测试设备有限公司;HH-8数显恒温水浴锅,上海梅香仪器有限公司;WT20002 电子天平,杭州万特衡器有限公司;标准药典筛全套,浙江上虞市圣超仪器设备有限公司;SYH三维运动混合机,常州市益瑞干燥设备有限公司;YK60 摇摆颗粒机,上海天凡药机制造厂;101-2AB电热鼓风干燥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1.3 实验方法

1.3.1 浸膏粉的初步制备

对中药饮片进行提取,按照易黄汤处方中山药(炒)50 g,芡实(炒)50 g,黄柏(盐水炒)10 g,车前子(酒炒)5 g,白果(碎)10 枚的比例,将称好的中药饮片放入煎药锅中,加热两次,第一次2.0 h,第二次1.5 h,合并提取液,浓缩和真空干燥(60 ℃,真空度为0.08 MPa),提取得率为14.3%。粉碎,过60 目筛,即得中药干膏粉,备用。

1.3.2 成型制剂研究

水提出膏率按照15%计算,每日口服易黄汤中药经典方干膏粉7.22 g。根据口服固体制剂临床用药习惯设计本品用量为一日3 次,一次一袋,相当于每袋含易黄汤中药经典方干膏粉不得少于2.50 g,故将本品的剂量定为含干膏粉3 g/袋。

干膏粉中主要成分多糖易溶于水,所以该类成分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和粘性,因此应选择吸湿性差的辅料。预胶化淀粉、各种型号的乳糖和微晶纤维素等辅料的吸湿性均较小、流动性好且性质稳定。另外,为保证颗粒剂能更好地溶解,可以在处方中添加适量的崩解剂如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维酮;为保证颗粒的味道,加矫味剂如甜菊糖等[6-7]。

将干膏粉、糊精、羧甲基淀粉钠、甜菊糖分别过40 目筛后混合制软材,然后制粒、干燥、整粒,最后包装,质检合格即得成品。

1.3.3 处方筛选

如表1 所示,考虑到不同辅料的影响,对辅料种类进行了处方筛选。选出最优辅料种类后将干膏粉和辅料按1 ∶1 和1 ∶1.5 的配比进行辅料配比优化试验。

1.3.4 处方工艺验证

以筛选到的处方制备颗粒剂1 000 袋,检测其成形性、流动性、溶解性等;并进行中试放大试验,每批以3 000 袋投料,试制3 批,进行处方工艺验证试验,主要验证其成形性、流动性、溶解性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处方筛选

不同辅料筛选研究结果见表2。如表2 所示,处方2、3 和6 颗粒成形性、流动性和溶解性都比较好,处方5 采用预胶化淀粉制备颗粒剂时溶化性很差;处方4(加微晶纤维素)和处方7(加糊精+微晶纤维素)的成型率和流动性较差;考虑到3 号辅料价格最低,因此选择糊精作为辅料进行辅料配比试验。

不同辅料配比筛选结果见表3。如表3 所示,当配比为1 ∶1.5 时,成形性更好,故干膏粉与辅料配比选择为1 ∶1.5 时最好。

2.2 处方工艺验证

处方工艺验证试验表明,原辅料分别过40 目筛备用,将处方量易黄汤中药经典方干膏粉、与辅料(糊精∶羧甲基淀粉钠∶甜菊糖=2.5 ∶2.0 ∶0.15)按1 ∶1.5 的质量比充分混合,加入适量纯水(约600 g)制软材(手握成团,轻捏即散),制颗粒(过24目筛),在60 ℃的温度下干燥1 h 后干燥、取出整粒(过20 目筛)、包装质检后得成品。具体工业化生产工艺参数还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所得成品质量差异-2.4~3.8%,成型率89.25%,流动性好(休止角32°),溶解性好(易溶,5 min 内全部溶解),含量检测结果为桑根皮素11.6 mg、枸杞素4.9 mg。

表1 不同辅料筛选 单位:g/袋

表2 不同辅料筛选研究结果

表3 不同辅料配比筛选结果

2.3 中试放大结果

3 批样品的中试放大生产情况见表4。如表4 所示,工艺放大生产过程中生产顺利、重现性好,各项质量指标考察合格。同时观察其稳定性及加速试验研究,研究结果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可见本品处方工艺稳定可控,适合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

表4 3 批样品的中试放大生产情况

3 结论

中药颗粒剂携带、服用、贮存方便,接近传统汤剂,并保证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确保疗效、剂量准确[8]。本研究通过在古方的基础上对易黄汤进行制剂工艺的研究,得到了最佳工艺路线,可应用于工业化大生产中。

猜你喜欢

糊精黄汤羧甲基
响应面法优化高抗氧化麦芽糊精糖基化乳清浓缩蛋白的制备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抗性糊精的生产方法及应用概述
中药自拟方清肝健脾退黄汤药浴对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参芪地黄汤联合沙格列汀治疗降糖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羧甲基化对木聚糖结晶能力及水铸膜成膜性能的影响
探析麦芽糊精的生产和应用
粉末状纳米纤维素的制备
羧甲基胍胶压裂液体系的推广应用
天然多糖羧甲基化对其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