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面有蝠
——浅论紫砂壶作品“福竹”的创作及评析

2021-07-10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竹节茶壶蝙蝠

徐 帅

紫砂壶诞生的故乡毗邻竹海,这让紫砂壶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太多的竹元素。当代紫砂壶的创作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从单纯的塑竹往更具深度的塑景方面转变,力求用最简洁的形体装饰语言,塑造出一件引人入胜的优秀紫砂壶作品。

传统紫砂壶一直有着古朴,简洁,典雅的美德,这种传承自久远历史的文化印象深度地影响着紫砂壶艺术的发展,这独特的性质与中国的饮茶文化相结合,成为一种提升精神的境界,陶冶情操的文化活动,这就决定了紫砂壶的创作一定要具有文化性,这就如同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写意为先,描形在后,意境的塑造决定了作品创作的成败,眼前这件紫砂作品“福竹壶”的塑造便是将人们日常生活中极难观察到的情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孕育在一把壶中,娱情冶性,增添了无边的情趣。

在作品“福竹”的设计中,简单地融入了民间广泛存在的谐音文化,将蝙蝠的“蝠”当作幸福的“福”,并将其作为茶壶表面的装饰融入到整体的创作当中,同时加入了紫砂壶中常见的竹子的元素。竹叶贴饰原本就是很常见的装饰手法,不过一般这类装饰所要表现的是竹本身,竹子是作为创作的主题来设置的,茶壶造型围绕主题展开,重点塑造竹子的种种韵味,人们看到这种竹子联想到的也是与竹相关的内涵蕴意,如“竹报平安”,“节节升高”等等;而在眼前的这件作品“福竹壶”当中,竹子的元素是作为一种背景而设置的,竹子的贴饰虽然依旧常见,只是不再是整个形体画面的中心,也并非是这把壶的创作主题,塑的是竹叶,表现的却是一整片竹林,而竹林中的主角,则是其间飞翔的蝙蝠,蝙蝠由描金的手法刻画出来,简单的线条,完全是平面的表达方式,当这种画面中搭配浮雕状的竹叶贴塑的时候,前景与后景就形成了。

在传统的紫砂壶装饰上,受限于壶面空间有限,壶上的贴塑都需要小心翼翼地控制形体的大小,很多时候不得不使用夸张的手法适当变形,这就造成了在壶上塑造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的时候,需要控制好两者的大小比例。这是因为人通过视觉构建场景,视觉的参照带有种种的“习惯”,当画面不符合这种“习惯”的时候,人就会感觉到违和感,这在紫砂壶艺术创作中是十分不可取的。所以在过去紫砂壶创作中,十分强调简洁,事实上就带有这方面的考虑。而在作品“福竹壶”的画面塑造中,就很好地避免了这一情况。

“福竹壶”在设计之初,其着眼点就在于一个特殊的画面场景,其整体塑造的画面并非是真正的竹林中的情景,而是竹林中映射到一段竹节上的画面,壶上的蝙蝠是一抹倒影,这就很好地规避了蝙蝠与竹叶贴饰之间的比例问题,而这样的画面虽然我们人的眼睛极少能够捕捉到,但只要合乎情理地联想一下,我们就能知道,蝙蝠在竹林间掠过,无数的竹节竹段光滑的表面上都会留下它的倒影,而眼前这把茶壶只不过是将这种一闪而过的情景捕捉,并且在茶壶上固定下来。

映射画面就需要有光,单纯地塑造蝙蝠而不表现光的存在,那这样的塑造肯定是不真实的,而光线又是无形的,就很难用实际的塑造制作出来,好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已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描绘无形的光的时候,只需要从侧面塑造光线对环境所产生的反应,这就是作品“福竹壶”上那一个个金色圆圈的由来,这些大小不一的金色圆圈将整个情景塑造得更为完整,简单而巧妙地营造出光线自身的反射和折射,且大小不一更从一个侧面点出了高低远近的空间。

除了上述这些设计之外,茶壶的壶流、壶吧和壶钮都塑造成竹节样式,不同的部位竹节的造型风格亦略有不同,就如同呼应一般,强调了整个作品所构筑情景的高低远近,这种感觉就会从视觉反应到精神深处,形成距离的变化,让人能够一看到这把壶,就会很容易地沉浸于其所构筑的情景之中。

结语:整件作品整体是以构筑情景为主来进行设计和制作的,但同时这种简单巧妙的制作亦是为传统文化的表达融入了更多的趣味性。情景的塑造简洁、明快,没有任何的繁冗,不会使人厌烦,而有别于过去的主题表达形式则不会产生审美疲劳,依旧是追求幸福的主题,依旧是传统的味道。

猜你喜欢

竹节茶壶蝙蝠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学做“竹节人”
“竹节人”中说“趣味”
带孔的茶壶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
蝙蝠
蝙蝠女
蝙蝠为什么倒挂着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