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慎重初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受阅部队之组建

2021-07-10

关键词:开国大典部队海军

张 陈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北京100091)

1949年10月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阅兵仪式,是开国典礼中用时最长的项目。这次阅兵是中共建军史上首次海陆空三军大阅兵,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重要标志和人民群众永恒的记忆。然而,对于开国大典受阅部队组建的过程及具体细节等,学界尚没有专文进行系统探讨。据时任阅兵副总指挥的杨成武回忆,毛泽东曾在受阅部队组建前听取关于阅兵方案的汇报后强调:“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1](P597)“慎重初战”反映出中共对此次阅兵之重视,实际上也成为了当时受阅部队组建过程的真实写照。鉴此,笔者拟以近年来中央档案馆已公布的相关档案为基础,结合亲历者的回忆等史料,对开国大典受阅部队之组建进行较全面的考察,以期展现其全貌,深化对此事件的研究。

一、中共中央对组建受阅部队之筹划

1949年“7月初,中共中央成立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彭真、林伯渠、李维汉任副主任。筹备委员会商定开国大典包括三项议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仪式;三、人民群众游行活动。”[2](P853)确定举行开国大典阅兵仪式后,中共中央开始筹划组建受阅部队,为此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第一,成立阅兵组织机构,为组建受阅部队提供了组织保障。中共中央决定“由朱德任阅兵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杨成武、唐延杰、唐永健、刘仁、萧明、萧松等任副总指挥。下设阅兵指挥所,杨成武兼任阅兵指挥所主任,唐延杰任副主任。”[3](P201)从阅兵司令员到阅兵正、副总指挥再到阅兵指挥所,这种三级阅兵指挥体系的设置,标志着阅兵组织机构正式建立,特别是阅兵指挥所的设置,使得组建受阅部队有了具体的执行机构。

第二,制定《阅兵典礼方案》,为组建受阅部队提供依据。杨成武与唐延杰被任命为阅兵指挥所正、副主任后“第一项工作,是在军委首长指导下,主持起草《阅兵典礼方案》。方案的内容包括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以及受阅前的训练等。”[1](P597)为此,杨成武不仅查阅了大量古今中外关于阅兵的资料,“而且四方求教,走访了当时在北京的我军高级领导人”,“还访问了原国民党政府东北军的几位老将军,了解他们以往阅兵的做法。当时在我国的苏联顾问,也为我们阅兵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1](P598)随后,由聂荣臻“向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汇报了制定《阅兵典礼方案》的基本设想、简要经过与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4](P518)中央领导对该方案进行了审定。据杨成武回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了负责阅兵事宜的有关人员”,“听取了聂荣臻同志有关阅兵仪式的基本设想以及我关于阅兵方案中主要内容的汇报。当时在座的中央领导人先后都讲了话,作了指示。 ”[1](P597—598)《阅兵典礼方案》的出台为阅兵指挥所着手组建受阅部队提供了依据。

第三,谋划选调参阅部队。1949年“7月底,中共中央领导批准《阅兵典礼方案》后,阅兵指挥所立即开始选调受阅部队。”[3](P203)但需要指出的是,此后受阅部队的组建进程表明,哪些部队参与受阅,实际上直到9月份才最终确定(直到9月初海、空军部队才加入受阅队伍之中,下文将详述),可以说谋划和选调参阅部队工作是一个用时久长、动态的过程,由此也见出中共中央“慎重初战”的初心。

根据《阅兵典礼方案》的设想,“参加阅兵分列式的部队,其陆军大部分来自第二十兵团、平津卫戍部队;海军和空军的阅兵代表部队,则由有关部队的首长指定抽调。”[1](P597)当时陆军是解放军的绝对主力,而受阅陆军部队“大部分来自第二十兵团、平津卫戍部队”。很明显,中共中央主要是从华北军区特别是其第20兵团调兵遣将来组建受阅部队,基本未将当时解放军四大野战军和其它军区考虑在内。中共中央之所以如此安排,一是考虑到当时全国的解放形势。1949年7月,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分别在进行解放西北、西南、东南、中南等地区的战争,各大军区或配合野战军征战、或驻防刚被解放之地,此时如果从他们之中抽调部队,难免会影响解放战争的推进和地区的稳定;而当时华北地区除绥远外已基本解放[5](P418),华北军区部队除零星地追剿残匪外,暂无作战任务,相对适合参加阅兵。二是考虑到华北军区特别是第20兵团的特殊任务与北平阅兵之安全性。早在1949年4月14日,北平警备司令部即奉命撤销,北平之警备卫戍事宜由平津卫戍司令部负责,而平津卫戍司令部由华北军区司令部兼,[6](P306)所以此时华北军区本身就担负保卫北平安全之特殊任务;而第20兵团更是拱卫北平之主力,中央军委曾于5月28日致电杨成武,令其率第20兵团“紧急转向平、津、唐、塘、秦”,“迅速布防渤海湾”,“执行保卫平津及其所处的渤海方向,准备随时粉碎国民党及美帝国主义可能侵扰的任务”[3](P200)。此后杨成武即按命令部署,第20兵团遂成为保卫北平安全的重要力量。所以由他们负责北平阅兵,既可更直接地驻防北平,又可保证阅兵活动安全推进,可谓“一箭双雕”。三是考虑到选调受阅部队的可操作性。北平地处华北,若从华北军区调动部队赴北平受阅,更为方便、快捷,特别是第20兵团当时按中央军委命令,“兵团部驻天津市区,第六十六军驻杨柳青、杨村、东局子,第六七军驻唐山、塘沽、秦皇岛,第六十八军驻宣化、张家口、康庄一带”[3](P198-201),均部署于北平周边,更易于调动。 所以,中共中央主要是从当时全国解放战局、北平阅兵之安全、受阅部队选调的可操作性这三个层面,来对组建受阅部队作出总体筹划的。

由上可知,从筹划开始,中共中央对于受阅部队的组建即已表现出慎重的态度。首先是对成立阅兵组织机构高度重视。成立了具有结构体系化、组织严密化的阅兵指挥机构,成员由解放军的最高指挥官和主战部队的高级将领担任。其次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重要领导亲自讨论审定《阅兵典礼方案》。再次是在选调受阅部队上精心筹划。中共中央通盘考虑了全国形势、北平的安全和选调的可操作性等多个层面,且在工作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总之,中共中央对组建受阅部队的筹划是十分慎重的。

二、率先组建受阅陆军部队

1949年7月底,阅兵指挥所即开始选调受阅部队,首先是组建受阅陆军部队。

(一)受阅部队的确定

阅兵指挥所依据阅兵方案并结合华北军区部队实际来选定具体部队。8月15日,聂荣臻、薄一波以华北军区名义正式向中央军委提交抽调部队参加阅兵的请示,同时还抄送给了杨成武。[3](P204)请示说:“参加检阅之部队计:一、步兵部队:以二十兵团一九九师约一万二千人参加。二、骑兵部队:以骑三师两个团及二十兵团之骑兵部队组成一个团,共马约二千二百匹参加。三、炮兵部队:二个团即以四野炮三十团十五榴炮二个营,二十兵团及军区合组美榴炮一个营,九零野炮一个营,野炮一个营,高射炮一个营,每营编成炮十二门,(除野炮挽曳外,其余均汽车牵引。)由华北特种兵部队负责组成。四、装甲部队:坦克八—九十辆,装甲汽车五—六十辆,由四野战车师及华北特种兵部队合编组成,以四野战车师师长曾克林负责组成之。”[7](P320)具体而言,受阅部队主要包括:步兵部队,即华北军区第20兵团第67军第199师;骑兵部队,即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3师①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3师于1949年2月以察北军分区骑兵第1、2、3团为基础组建,归华北军区察哈尔军区建制。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单位沿革·1》,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第733页。和第20兵团部分骑兵部队;炮兵部队,即第四野战军炮兵第2师第30团②第四野战军炮兵第2师第30团当时并未随第四野军炮兵第2师大部队南下作战,而是配属第20兵团第67军驻守于秦皇岛、塘沽地区,实际上该团自8月16日起即归第20兵团指挥。参见《炮兵史料汇编》第2辑,总参谋部炮兵部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印,1987年,第9页;别良杰:《宋承志将军传》,总参谋部军训部编印,2015年,第224、226页。、第20兵团以及华北军区;装甲兵部队,即第四野战军战车师③第四野战军战车师当时辖有战车、装甲、教导3个团且并未随第四野战军南下征战,而是留在了京津地区。参见杨永松:《硝烟往事》,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179—180页。和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请示还指出:“为了加强阅兵时的防空警戒,除原高射炮部队任务不变外,南苑机场组织P—51机十架,蚊式飞机三架,B—24一架,拟于阅兵之日起飞,在阅兵台及平郊上空,巡回担任警戒。B—24机可散发传单。”[7](P321)该请示最终由周恩来代表中央军委签批。由上述可见,在8月15日之前,阅兵指挥所选调的受阅部队,仅限于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兵,均属陆军部队,并未出现海、空部队,当时只是安排空军担任阅兵时的防空警戒、散发传单等任务。

(二)武器装备及人员的选定

受阅部队确定后,参阅部队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对武器装备和参阅人员进行了初步筛选、调整。例如,骑兵第3师在接到受阅命令后,先在张北县召开了开国大典阅兵动员大会,随后开赴万全县集中,统一调整了人员、马匹和武器装备,不久即开到北平北部的东北旺、回龙观地区进行紧张艰苦的受阅训练。[8](P600—601)这一阶段,为确保阅兵质量,各参阅部队对武器装备进行了修缮或更换。例如,8月4日,杨成武与李天焕、赵冠英致电华北军区,报告第67军第199师在8月2日的兵团阅兵④1949年8月2日,杨成武曾在天津主持第20兵团阅兵活动和授军旗仪式并讲话,参见《天津我军举行阅兵》,《华北解放军》1949年8月6日,第4版。中进步明显,只是装备不统一,影响美观,请示为该师更换装备。[3](P203)又如,第四野战军战车师日以继夜整修坦克,以保证这一对解放军而言相对先进的武器装备受阅时运行正常。据该师战车团团长丁铁石称:“当时,乘员都能自修,如战车团5连1个月修了9辆坦克,2连只用3天时间就拆换了一个车体。各连修不了的坦克,就由团修理厂进行修理。”[9]各参阅部队对参阅人员也是精挑细选,既考察其政治表现,又考察其专业技术。例如,第四野战军战车师对本部进行了动员和政治审查,以确定参阅人员。[9]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所辖之战车团“从全团挑选出最优秀的坦克乘员进行编队集训”[10]。

在集结于北平进行受阅训练时,各部队根据阅兵训练和受阅方队组建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对本部进行筛选、编组,以符合受阅之最终要求。这一阶段对人员的筛选更加严格,考察更为细致、全面,包括其出身、身体素质、军政素质等各个方面。第199师师长李水清说:“我们对所有参训官兵的家庭出身、身体条件、军政素质和实际年龄等,进行了过细的调查摸底排队。阅兵队列合理搭配党员骨干、工农子弟和解放战士,要求解放战士身边必须有党员。一些年龄大、体质弱的同志被忍痛筛选下来”[11](P263)。对于受阅装备的筛选也到了 “苛刻”的地步。例如骑兵第3师要求马匹必须是清一色的,按照当时马匹的颜色,全师将参加受阅的1979匹战马,分别组编为黑马团、红马团、白马团共12个方阵。那些毛色较杂的战马,即使在战场上多次立过战功,也被无情地“刷”了下来。[8](P601)而“除了毛色外,马的个头也要求高大整齐,特别是排面上的马一定要漂亮。有的团队排面上用的是蒙古马,个头较矮,领导检查后说蒙古马打仗还可以,但阅兵个头就显得太矮了,远远看上去有点像毛驴,于是便紧急调整换上了个头高大的‘三河马’。 ”[12]

(三)方阵的编组

至8月下旬9月初,受阅陆军部队的组建基本完成。中央档案馆馆藏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程序》显示,受阅陆军最后编组为:“(一)步兵一个师,按武器种类集中(冲锋枪一营,轻机枪一营,步枪三个团,通信一营,重机枪一营,战防枪一连,六0砲一营,轻迫击砲一营,重迫击砲一营,战防砲一营,山砲一营)均成连纵队行进。(二)砲兵一个师(九0野砲一营,一0?五榴弹砲两营,一五榴弹砲一团,高射砲一营),两砲并进。(三)战车一个师(摩托化步兵一团,装甲车一团,坦克一团),两辆并进。(四)骑兵一个师,(骑兵三个团,挽曳三八野砲一营),六路纵队前进。 ”[7](P322)具体数目如下表:

受检阅部队人员火砲马匹车辆统计表[7](P322)

从以上所述受阅陆军部队的组建过程来看,对受阅部队的筛选可谓严而又严,对武器装备的整齐性、先进性和观赏性,对受阅人员的军政素质、家庭背景和身体状况等方方面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且,根据实际需要,中央还临时增调了一些原计划之外的部队参加受阅,例如,华北步兵学校即参加了受阅战车师的合编组建[13](P30),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第1师“奉命组织了四个方队,每个方队四百人, 代表公安部队参加受阅”[14](P266)。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在组建受阅陆军部队上的慎重态度。

三、临时组建受阅海军、空军部队

(一)海军受阅部队的组建

与受阅陆军部队相比,受阅海军部队的组建比较晚,虽然其过程看似简单,主要是选调受阅海军官兵即可,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当时解放军海军刚成立不久,受过专业训练的海军人员十分缺乏,这为组建列队整齐的海军方队增加了难度。中央十分用心地从当时的海军院校抽调学员参与受阅。

1.从安东海军学校①1949年5月初,编为黄河部队的国民党海军巡洋舰“重庆”号起义官兵555人抵达安东(今丹东)。中央军委决定,以黄河部队为基础组建安东海军学校,归东北军区建制领导,邓兆祥任校长、张学思任副校长、朱军任政治委员。参见《海军综述·大事记》,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第44页。选调海军人员。最初,由该校组建一个百人海军方队,进行初步的阅兵训练。据时为该校政委的朱军回忆,“原‘重庆号’舰员经过教育训练,队列整齐……为着参加开国大典,由他们组成一个百人的海军方队,进行了训练。”[15](P996)然后,又从其中抽选了部分学员赴北平受阅。时为该校校长的邓兆祥回忆说:“8月下旬,安东海校选派了49名学员(绝大部分是起义官兵),参加北京开国大典受阅。 ”[16](P410)

2.从华东军区海军学校选调海军人员。据当时安东海军学校的孙国桢回忆:“开国大典,我们去了一个排的人。海军两个队,干部队是我们,水兵队是华东海军的。 ”[17](P118)《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程序》也显示,受阅海军:“两排 (由海军学校及华东舰队各一排编成)。 ”[7](P322)此处的“华东舰队”即属华东军区海军,其实际上具体是指“华东军区海军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所编《海军综述·大事记》[18](P246)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军校部所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院校建设大事记(1949—1986)》[19](P10—11)均一致记述:与安东海军学校参与组建受阅海军部队的是当年8月15日成立的华东军区海军学校。而且,当时解放军海军刚建立,海军整体素养不高、正规化水平较低,相比之下,只有在海校受过专业教育和正规训练的学员,才能更高效迅速地接受受阅训练、完成受阅任务,抽调华东军区的海军学校学员参与受阅,应更为妥当。因此,可以说华东军区海军学校实际是当时华东军区海军为突击训练华东海军人员而开办的,属于临时性训练班,华东舰队人员基本都在华东军区海军学校受训,经过短期培训后仍要回到舰队。[20](P144—145)

如前述,受阅海军部队为“两排”,具体多少人,目前未见档案明确记载。根据中国人民革命军 事 博 物 馆 提 供 的 阅 兵 画 册[21](P4-5)、中 国 人 民 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提供的华北军区图片[22]中的海军受阅方队图片,笔者统计,最终参与受阅的海军部队有3个方队:一是海军前导方队,包括6名总领队和1名掌旗手、4名护旗手,共计11人;二是干部方队共4排,每排9人,加上前面的4名领队,共40人;三是水兵方队,也是4排,每排9人,加上前面的4名领队,共40人。总计有91名海军官兵配枪受阅。

(二)空军受阅部队的组建

受阅空军部队的组建也比较晚。当时解放军尚未建立空军这一独立军种,仅于8月15日在北平成立了一支飞行中队,其在建制上属于华北军区司令部航空处,作战指挥统一由军委航空局负责。[23]鉴于此,阅兵指挥所起初并未考虑组建受阅空军部队,直到8月下旬,聂荣臻在北平的一次会议上,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开国大典群众集会和阅兵的指示,询问军委航空局能否组织机群编队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局长常乾坤作了肯定的回答。[24](P108)次日上午,聂荣臻召集常乾坤、军委航空局作战教育处处长方槐等人,详细询问了现有飞机、飞行员等情况,并要求他们拟订相关计划。[24](P108)军委航空局于9月1日召集了华北军区航空处和飞行中队的负责同志以及航空局有关同志开会,传达了有关受阅的指示,布置了任务和人员分工,受阅总的组织计划由方槐负责。[24](P109)军委航空局组建受阅空军部队的工作自此便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1.飞机的调集与编组。军委航空局先后三次进行飞机的调集与编组,不断增加受阅飞机的数量。第一次是在“9月上旬,飞行中队接到了参加开国大典空中受阅的光荣任务……只用了9架P—51战斗机,编成3个‘品’字队形拉开距离跟进,林虎和孟琎编在总领队长邢海帆的左右两侧。”[25](P53)第二次则增加了2架“蚊”式机、3架通讯教练机。据林虎回忆:聂荣臻在看到第一次编成的受阅空军部队后,“认为准备参加受阅的飞机太少,需要增加,大小飞机都可以增加。”[25](P53)中央档案馆公布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程序》显示,当时编成的空军受阅飞机有14架:“P51战斗机九架,蚊式机两架,教练机三架”[7](P322)。典礼程序附带的《空军参加检阅计划图》显示:3架教练机具体是2架PT—19和1架L—5。这14架飞机分成3个梯队共5个分队:第一梯队是9架P—51战斗机,每3架组成一个“品”字形分队,共3个分队;第二梯队为两架“蚊”式战斗机,并列成“一”字队形,组成一个分队;第三梯队由1架L-5作长机、2架PT—19作左右僚机,编成一个“品”字形分队。[7](P323)第三次增加了3架C—46,也成“品”字形,组成一个分队。据时任东北老航校一大队一中队飞行教员的邹耀坤回忆:“6月份上级指示,由一大队副大队长兼主任教员刘善本同志带队,我和王恩泽等5人一机组,谢派芬同志另一机组共3架C—46飞机组成运输组执行解放西北的运输任务(主要是运银元购买军粮),从齐齐哈尔飞北京、转兰州飞到酒泉,任务完成后于9月中旬随刘善本同志从兰州直航北京,准备编队飞行,参加开国大典。”[26]可见,至9月中旬,东北老航校在外执行任务的3架C—46飞机返航回京后,也被编入受阅队伍中。至此,共有17架飞机、编成4个梯队共6个分队参与受阅。

2.飞行员的考察与选调。据时任军委航空局作战教育处处长的方槐和时任军委航空局民航处处长的油江回忆:当时飞行中队的飞行员大部分是从国民党空军刚起义几个月的“新同志”,中共自己培养的“老同志”只有方槐、安志敏、孟进、林虎以及运输机的副驾驶王洪智、王恩泽和领航通信人员。参加空中受阅的飞行员是从各个单位抽调凑起来的,而抽调飞行员的基本要求是“按空中受阅的需要,在技术上要过得硬,在政治上也不能出丝毫差错,稍有差错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一点是航空局领导考虑最多,也是承担风险最大的关键问题。”[27]

3.抢修破旧飞机准备受阅。据邢海帆介绍:“准备参加受阅的飞机一共17架,9架P-51,2架坟式机,3架运输机,2架通讯机,1架教练机。这些飞机都是从国民党那里起义或接收来的,机种复杂,各有各的高度、速度,而且又残又破,是经我们地勤人员日日夜夜抢修好的。”[28](P90)

按照《阅兵典礼方案》的设计,海军、空军部队不在受阅范围。但为了保持军种的完整性,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实力和军威,中共中央在受阅部队组建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计划、完善方案,克服一切困难,按照“在政治上过硬,在技术上过硬”[29](P43)的要求,精心组建受阅海军、空军部队参加开国阅兵大典。从海军人员的选调、飞行人员的选拔训练、飞机的筹集抢修、飞行方阵的设计编排等各环节的准备工作中,可以见出中共中央的“慎重初战”绝非止于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在行动上。随着9月中旬受阅空军部队完成组建,开国大典受阅部队的组建工作基本完成。

四、受阅部队官兵的情感体验与心理状态

如果说受阅陆军部队的率先组建、受阅海空军部队的临时组建,构成了开国大典受阅部队组建过程的一条“明”线索,那么,官兵们在受阅部队组建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则是一条“暗”线索,明暗两个层面,立体性、全景式地展现了开国大典受阅部队组建的全貌。

1.面对组织的挑选,官兵们先喜后悲、或喜或悲

最初,在得知自己所在部队被选定参加开国大典阅兵仪式时,官兵们的普遍感受是欢喜、激动、自豪与光荣。据李水清回忆,“整个一九九师沸腾了!得知要代表全军陆军部队参加开国大典受阅,官兵们欢喜若狂,奔走相告,人人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自豪”[11](P260—261)。时任该师某营教导员的石建民也说:“当得知这个消息时,战士们甭提多高兴了,大家都把能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式作为最大的光荣”,“信心十足地表示要像攻克敌人碉堡那样完成训练任务。”[30]骑兵第3师官兵在得知参与开国阅兵的消息时,“部队上下立刻像开了锅一样沸腾起来,许多干部战士激动得几晚上睡不着觉。”[8](P600)受阅空军部队的官兵同样欢欣鼓舞。时任飞行员的杨培光、阎磊回忆:“9月上旬,飞行队接到准备参加开国大典空中受阅的命令,全队人员无不欢欣鼓舞。大家抓紧训练,准备迎接这个庄严时刻的到来。”[24](P156)受阅海军部队的官兵也十分激动,李冠英说,当时他激动得心都快要跳出来了,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么光荣的任务会落到自己身上,而且他发现队列中有许多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31]

但是,在随后部队进一步筛选受阅人员时,那些被筛选下来、无法参加阅兵的人员,开始产生悲伤的心情和失落的心理。例如,骑兵第3师在挑选受阅战马时,“那些毛色较杂的战马,即使在战场上多次立过战功,也被无情地‘刷’了下来,许多战士还为此哭了好几天鼻子。”[8](P601)一些部队的后勤保障人员在得知自己不在受阅人员遴选范围后,也闹过情绪。时任某部卫生队司药长的张玉麟说:“我当时是卫生队的司药长,检阅前,组织上安排医务人员到天安门城楼参观。一开始,并没有让我参加阅兵方队,我还为此闹过情绪。”[30]第199师的有些同志被筛选下来,无法直接参与受阅,只是作为替补或参与后勤保障工作,在经过“专门教育和个别谈心”后才表示接受。[11](P263)可想而知当他们被筛选下来时,情绪是何其低落。

2.面对光荣使命,官兵们喜忧交杂,谨慎倍加

首先是组建受阅部队的各级负责人心情非常复杂。杨成武如此陈述当时的心情:“举行阅兵式对当时的我军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想,对此决不能掉易轻心,丝毫也不能出问题,必须发动大家全力以赴把这项工作做好。”[1](P597)杨成武这种担忧阅兵任务难以很好完成、继而在受阅部队组建过程中谨慎行事的心理,在受阅各部官兵中普遍存在。如第199师“师党委更是昼夜加班连轴转,从受阅人员确定、武器装备遴选到进京训练方案的拟制,都反复推敲论证,丝毫不敢懈怠。”[11](P261)第四野战军战车师在进行政治动员、确定受阅人员时,“各级首长反复阐明这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次军事盛典,要向全国和全世界人民显示我军的强大力量,必须像打仗那样,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受阅任务。参加受阅的干部战士,人人写了决心书、保证书,大家迅速以战斗姿态投入到车辆的检修工作中去。”[9]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的炮兵、装甲兵都要参加阅兵,面对受阅任务,官兵们显得十分谨慎,谨慎中还有一丝担忧,当时在该部文工团工作的黎白记述了这种情况:“我们特纵(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从司令员到战士尽管十分兴奋,具有无比光荣感和使命感,却谁也知道这是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是不允许出现半点差误的。”[32](P52)空军官兵们也是如此,邢海帆的个人心理状态则展现了这一面相,他回忆:“接受任务后,我心情非常激动,思绪万千……现在,党把这么重大而有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我,我要使出全部力气,全力以赴,完成好这个任务。 ”[8](P604-605)

可见,受阅官兵们的心路历程,从一个侧面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阅兵典礼准备的过程。在受阅部队的组建过程中,官兵们既为有机会参加这一盛典而内心充满喜悦,又因为没有跻身受阅队伍而心怀伤感;身在受阅之列,他们的狂喜之情溢于言表,而其内心又因任务繁重而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谨慎的态度。官兵们的这种心态,充分体现了他们对毛主席“谨慎初战”的指示的切实贯彻与践行。

总之,受阅部队的组建筹划之精细、组建过程之复杂、组建要求之严格、组建心态之紧张,勾勒了从中共中央到阅兵指挥所再到广大受阅官兵,按照“慎重初战”的标准组建受阅部队的清晰轨迹。

猜你喜欢

开国大典部队海军
晓褐蜻
俄部队军演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开国大典(组诗)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儿在部队又立功
我的海军之梦
相信爱
难忘庆祝开国大典隆重演出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