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中的临床应用
2021-07-10通讯作者
汪 洋,刘 旸(通讯作者)
(赤峰市肿瘤医院<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胫骨平台骨折,在临床较为常见,也可以叫做胫骨髁部骨折,患者疾病发作部位主要是在关节内部,同时伴有膝关节韧带问题,一部分患者的软骨以及半月板也会损伤。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持重关节,其解剖结构十分复杂,创伤致使骨折的形式多样化,胫骨平台骨折其复杂的类型给临床骨科手术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惑。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膝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影像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及完善,医学影像学在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正确的术前诊断与骨折分型,对临床手术治疗方案及骨折愈后的远期功能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使用多层螺旋CT,相比于传统化检测诊断方式,影像图的呈现会更加直观立体,使用三维技术,诊断骨折部位效果较好[2]。使用核磁共振方式,可以对韧带以及肌腱部分进行扫描,主要作为扫描机器使用,对疾病具有较好的诊断作用。本文探讨两种影像学诊断方式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我院诊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39±4.2)岁。右侧胫骨平台骨折18例,左侧胫骨平台骨折32例。根据骨折AO分型:B1型14例,B2型8例,B3型1例,C1型15例,C2型8例,C3型4例。骨折原因分类:交通事故伤28例,高空跌落伤4例,运动伤14例,摔伤4例。纳入标准:①患者不存在骨折病史,未产生器质性病变。排除标准:①合并多处骨折;②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及严重内科基础性疾病;③开放性骨折需急诊手术;以上患者经临床检查及诊断均符合胫骨平台骨折诊断标准[3]。
1.2 检查方法
对患者实施CT诊断:使用仪器为GE公司宝石能谱64排多层螺旋CT。患者取仰卧位,下肢尽量伸直,肢体长轴与扫描平面尽量垂直,扫描以膝关节间隙为中心,向上至胫骨上端,向下至胫骨下端。参数设置:120 kV,电流110 mA,扫描层厚0.625 mm。获得的数据以及相应的图像信息,进行软件处理之后,可以实施平面化重建,经由本院专业化放射科医师阅片。
对患者进行MRI诊断:选用GE公司1.5T核磁共振进行扫描,使用膝关节检查针对性专用线圈,设置参数如下:依次为T1WI序列,TR/TE分别为500、16 ms;设置T2WI序列显示为3 180 ms,TR/TE显示为85 ms;其中矢状面STIR序列设置如下:TR、TE、TI显示数据分别为3240、31、12 ms;矩阵256×256,层厚4 mm,间隔0.4 mm。所获得图像由两名以上放射科资深医师进行阅片。
1.3 胫骨平台骨折度主要指标为骨折具体部位、移位情况以及骨缺损程度等[4]
骨折部位指标:患者没有骨折情况显示为0分;骨折情况并未清晰显示为1分;骨折移位指标情况:患者未出现骨折移位情况0分;模糊显示骨折情况1分;清晰显示骨折移位情况2分;粉碎性骨折:无法显示粉碎性骨折程度0分;模糊显示粉碎性骨折1分;患者的粉碎性骨折显示较为清晰确定为2分;骨缺损指标判定:患者未出现骨缺损显示为0分;指标显示较为模糊确定为1分;骨缺损指标显示十分清晰确定为2分;
1.4 AO分型
胫骨平台骨折AO分型:(1)A型关节外骨折,A1型撕脱骨折,A2型干骺端简单骨折,A3型干骺端多块骨折;(2)B型:部分关节内骨折,其中B1型为单纯劈裂骨折,B2型为关节内单纯压缩性骨折,B3型为关节内劈裂并压缩性骨折;(3)C型:完全关节内骨折,C1型为干骺端与关节简单骨折,C2型为干骺端粉碎性骨折,关节内简单骨折,C3型为粉碎性骨折[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折显示度
CT检查诊断方式相比于MRI对骨折相关指标显示度无明显差异,组间差无意义(P>0.05)。
2.2 CT与MRI对胫骨平台骨折AO分型对比
MRI在胫骨平台骨折B2、C3分型中检出率高于CT,组间差存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与MRI对胫骨平台骨折A0分型对比[n(%)]
2.3 诊断符合情况
CT和MRI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可以看出,MRI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诊断符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CT和MRI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例)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一般发生在承重关节部位,临床诊断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膝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膝关节形态和结构特殊,原因不同,骨折形式不同。近年来,高能量损伤事件不断,众多骨折类型也越发复杂,对临床诊断治疗产生严重影响。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预后而言,术前诊断和分型准确度十分重要。临床上,一般采用CT和MRI诊断方法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诊断和分型。
以往采用X线片诊断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但是由于胫骨平台骨折,主要为松质骨结构,创伤暴力极易导致其形态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主要是完成骨折整复,恢复关节面平整,避免形成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僵直等现象。由于X线平片影像互相重叠,无法全面诊断分析骨折特征,同时胫骨平面向后倾斜,在塌陷测量上不够准确。CT扫描可以实现大范围体积扫描,并形成高分辨率断面成像,解决平片影像重叠现象,能够发现细微骨折。但是CT扫描无法对骨折合并膝关节周边软组织结构损伤进行确定,也无法对胫骨平台关节软骨损伤作出显示。MRI能够诊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实现多方位、多参数及多序列成像,防止图像结构重叠,准确评价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和骨挫伤情况。膝关节属于活动范围大的负重关节,若是出现隐匿性骨折,一旦漏诊会导致治疗延误,产生严重后果。临床上胫骨平台骨折。临床上,胫骨平台骨折肿胀现象不断严重,压痛局限,对此需要采用MRI诊断法。
MRI可以准确测量胫骨平台骨折劈裂的距离和塌陷情况,对于治疗方案选择有着积极的参考作用。结合相关研究数据[5],患者出现本文骨折情况,经常合并膝关节周围组织损伤,选择的处理方式,以及处理时间均会对患者的功能性恢复产生影响。在胫骨平台他先恢复观察中引入关节镜技术,术前需要利用MUI评价交叉韧带以及半月板损伤情况,对关节腔切开、半月板破损切除以及交叉韧带重建等决定提供帮助。近年来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向为微创复位固定,通过MRI三维图像可以准确判断骨折位移方向进行正确复位,保证治疗效果。
膝关节骨折患者接受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为查明骨折发生的部位、骨折的程度、骨折移位、骨缺损及解剖结构等,明确骨折是否伴有软骨、韧带的损伤,同时对骨折的分型、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手术入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CT已逐步取代了放射线对骨折的诊断。CT具有扫描快、无创伤、范围广等特点。患者实际诊断中,可以清晰地反映出骨折具体情况,但是实际设备使用会对患者影像图显示造成扫描层次影响,出现重叠影像,漏诊情况时有发生。MRI具有多序列,多方位成像,组织分别率高,可在任意平面成像,对复杂部位及隐匿性骨折具有清晰的判断,能够清晰显示胫骨平台的塌陷程度,骨片分离及骨折移位情况。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胫骨平台骨折AO分型B2、C3分型中检出率显著高于CT,MRI检查符合率明显高于CT检查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MRI对胫骨平台骨折AO分型中部分分型对比较CT中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