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中国在线车主服务市场专题报告

2021-07-10

汽车维修与保养 2021年3期
关键词:车险车主汽车

本文定义的“在线车主服务”,主要是指卖家和买家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手段,实现及使用交通违章信息查询、驾驶证记分及年审管理、车辆保养、车辆加油及充电、汽车保险、汽车美容等汽车后服务交易及服务业务。在线车主服务企业通过提高汽车后服务的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实现汽车后服务的互联网化、便捷化和扁平化。同时,为进一步服务好车主用户,逐渐向线下用车服务、车主生活消费等延伸,为车主提供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本文分析内容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对行业公开信息的分析、对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综合以上内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评价。

一、中国在线车主服务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1.汽车市场发展回顾

(1)疫情影响2020的汽车行业,但消费者对安全出行的需求仍然上升。

2020年,汽车行业受疫情与消费低迷双重影响。根据中国汽车协会数据显示,一季度销量出现42.4%的跌幅,二季度汽车销量回暖,连续3个月销量保持同比增长态势,从而使上半年汽车销量跌幅维持在16.9%,降幅有所收窄。而第三季度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9%,成绩可喜,为行业增强信心。因此,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令2020年初汽车销量萎缩,但行业的诸多投入及国人对安全出行的需求上升,最终将使2020全年汽车销量损失被摊薄。

(2)机动车驾驶员数量小幅增长,为行业前景带来提振信心的讯号。

图1所示为2015年至2020年9月我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变化情况。截至2020年9月底,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4.5亿,其中,汽车驾驶人数量为4.1亿,占驾驶人总数的91.11%。此外,全国新领证驾驶人达到1750万人,较2019年同期增加12万人,增幅1.25%。新晋驾驶员数量的增长,给未来汽车消费市场带来了一个提振信心的讯号。

图1 2015年至2020年9月我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变化情况

(3)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依然维持在亿万量级。

尽管受到疫情及经济大环境的冲击,但中国的汽车后市场规模稳步维持在万亿量级已毋庸置疑。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将达到10 83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左右。整体看来,中国汽车销量的增速放缓之势致使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将不再以“增量”为着力点,汽车后市场转变为亿万级存量市场。繁荣复杂、业务流通周期较长的汽车后市场,在近年来不断涌入的互联网车主服务商的冲击下,要如何通过新的技术将供给端优势推到终端,为车主用户提供更高效和贴近需求的服务,是行业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图2所示为汽车后市场服务类别,图3所示为2015-2022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及预测。

图2 汽车后市场服务类别

图3 2015-2022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及预测

(4)汽车保险市场收入增速放缓,车险企业盈利能力薄弱仍是行业难题。

同样受到新车销量下滑的影响,2019年汽车车险市场的收入规模为8 188.3亿元 ,同比增长4.5%,落后于产险业务整体9.5%左右的全年市场增速。另一方面,全行业的综合成本率持续处于临亏线上下,行业整体盈利状况不佳。2019年,行业总体的承保利润增长为1.36%,较2018年0.1%的同比水平有明显改善。产险公司盈利情况上升,与行业大力打击车险手续费无序竞争,产险公司积极调整业务结构、精细化管理,以及政府出台重大税收利好政策等因素息息相关,然而,车险盈利能力薄弱如何进一步解决,仍然是行业的长期难题。图4所示为2011-2019年中国汽车保险收入规模情况,图5所示为2011-2019年中国汽车保险承保利率情况。

图4 2011-2019年中国汽车保险收入规模情况

图5 2011-2019年中国汽车保险承保利率情况

2.车主服务行业动向

(1)维保养护:车后服务电商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模式,深耕优质供应链强化门店终端竞争力。

养护服务商通过互联网串联门店、供应链之间的流程和数据,实现用户线上选件选店、线下服务、再到线上评价的闭环服务体系。汽车维保在与用户接触的每一环节都在趋于数字化。如用户到店的接待、信息录入逐步通过智慧大屏或机器人查询或扫描录入;维保操作也融合了智能化配单;在洗车领域落地全自动智能化设备,尝试洗车数字化服务流程。

(2)加油充电:移动加油、充电平台着力全流程数字化升级,提高补给效率和用户加油便捷性。

充电加油平台通过App实现供需两端连接,并且提供SaaS软件、数据能力等赋能线下站点,让其实现加油充电全流程的数字化,从而大幅提高能源站点的运营效率和用户加油便捷性。

(3)汽车保险:车险服务商提高车险领域营销效率及风控能力,改善车险理赔行业痛点。

图6所示为传统车险的痛点。智慧车险的优势体现为以下几点。

图6 传统车险的痛点

精准营销:新用户精准推荐,降低获客成本。从用户购车、浏览汽车或汽车保险等行为,精准获取有潜在投保需求用户,个性化推荐,成单率高。基于用户消费偏好及车辆使用情况,个性化推荐车险解决方案。

智能核保:依据参保人多方面数据,对参保人进行多方面智能分析,量化风险,依据风险程度做出是否承保及承保条件的确定决策。

智能理赔:在线AI理赔,可提高理赔效率。基于图像识别、视频识别技术,实现电话理赔、视频定损,以自助方式提高理赔效率。反欺诈检测,可降低险企风险,加强与车后市场合作,获取车辆维保信息,防止保险诈骗。

个性化车险:UBI车险个性化定价,提高用户满意度。通过UBI模型精算,真正帮助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并个性化定制相应的车险价格。人工智能客服,降低险企成本,AI智能机器人解读保险条款,及时高效。

此外,在线车主服务细分领域中,厂商逐渐融合新零售理念,大数据支持产品调配和多元用车出行业务,提高行业协同效率。

二、中国在线车主服务行业用户行为解析

(1)在线车主用户年龄结构开始显现年轻化特征,1990-1995年出生的人群成为最大主力军,用户整体消费能力较高。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从性别、年龄和消费能力三方面对主要在线车主服务主要领域(车主服务、车后服务、车辆加油、车辆充电等)的用户进行分析发现以下特点(图7)。

图7 在线车主分布图

性别方面:男性用户占67.58%,女性用户占比32.42%,用户性别差异较明显,男性居多。

年龄方面:24~30岁用户占比41.35%,1990~1995年出生的人已成为在线车主服务的主力军。

消费能力方面:中等以上消费能力用户占比达到84.4%,显示了在线车主用户较高的消费能力。

(2)在线车主用户在各线级城市的分布趋于平均、前三名高客源的省份用户占比接近,客源市场差距开始缩小。

从城市分级情况来看,在线车主用户多集中在新一线城市,占比达到28.42%;一线城市20.01%、二线城市21.97%、三线城市17.62%,所占份额接近,趋于平均。在线车主用户在各线级城市的分布趋于平均、前三名高客源的省份用户占比接近,客源市场差距开始缩小。从省份分布来看,河南省4.78%、浙江省12.91%、江苏省12.3%,三个省份的在线车主数量最高,但差距不大。在线车主服务行业的发展从东部沿海到中部不断推进,区域之间的客源比例差距逐步减小,开始向均衡化态势发展。图8所示为在线车主用户所处的城市分级,图9所示为在线车主用户前十名省份。

图8 在线车主用户所处的城市分级

图9 在线车主用户前十名省份

(3)在线车主注重日常小保养,但保养过程不透明、缺乏有利点评参考是用户维保的难题。

在日常保养项目的选择上,83.33%的用户注重小保养,显示了车主用户对于车辆的爱护程度。在日常维保行为上,用户依然被诸多问题困扰。其中,保养过程不透明,监督性低最受用户关注。而线下保养店的客观点评稀缺同样让用户选择时难以参考,是未来车主服务市场需要重点优化的方向。图10所示为在线车主日常维修保养的项目占比,图11所示为在线车主维保的需求痛点。

图10 在线车主日常维修保养的项目占比

图11 在线车主维保的需求痛点

(4)用户对于在线车主服务平台的使用习惯集中在咨询及内容参考方面,对于维修店点评、保养工具教育和学习保养案例等最感兴趣。

对于在线车主服务平台的使用原因,购车前了解车辆参数及获取汽车资讯仍然是用户使用的主要动因,而购买、预订等交易环节尚未占领用户心智,车主用户的线上化消费习惯培育显然还需要更长时间。

在维保知识方面,71%的用户对维修店点评表示出有兴趣,同样印证了线下保养店的横向比价、评论信息对用户的重要性;而保养工具教学和维保案例亦有过半用户表示感兴趣,可见用户对于维保专业及实用知识的需求度强烈,是后续汽车服务平台在内容方面可以加强的方向。

三、中国在线车主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研判

(1)产业链上游探索创新分销渠道更加贴近消费者,ToB中间商通过赋能加强纵深合作,下游凭借数据优势反哺将加速全服务流程标准化进程。

①上游企业尝试创新分销模式,接入新渠道更加贴近消费者。

汽配服务、用车出行服务的线上化率日渐提升将是必然趋势,亦是对用户逐渐深化的移动消费习惯的部署。因此,上游企业需要直面用户需求,重新评估新老渠道的适配性、精准性和转化能力,更要构建自有线上渠道,提升话语权,更加贴近消费者,以洞察消费者需求动向。

②中游企业强化B2B合作,以数据赋能等方式建立纵深优势。

未来汽车后市场对供应链质量和效率的要求将会更加强烈和直接。因此,作为衔接供需两端的桥梁,中游企业需依托自己的数据聚合和传输能力,为上游企业提供更高效的终端数据需求,帮助上游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其盈利能力,实现以纵深强化为起点,逐渐做强供应累积,从而向终端释放供给质量势能。

③终端企业依靠大数据优势反哺上游,日益提升用户界面标准化水平。

车主服务终端企业应依靠消费端的数据累积及口碑优势反哺供应端,加重获取优质供应链合作的砝码。同时,以品牌标品为开端,逐步从维保业务朝各细分非标类服务领域推进标准化流程,在用户中形成品牌效益,从而辐射到更多业务线B端玩家,形成整个服务价值链升级。

(2)汽车由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空间升级,车主与车的关系升级为辅助驾驶、互娱体验、智能服务等互动关系。

图12所示为2017-2022年中国智能驾驶市 场规模发展预测,图13所示为传统汽车与智能汽车的对比。升级后的人车关系有如下特点。

图12 2017-2022年中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发展预测

图13 传统汽车与智能汽车的对比

远程控制:通过车机与手机、智能硬件协同,实现对车辆的网联控制,或者在车辆中控制其他场景硬件。如通过手机进行车辆状态查询、空调温度、座椅加热、解锁关闭车窗等。

智能驾驶:逐步落地的L2以上级别智能驾驶能力,将提供车道偏离预警、并线辅助、主动制动、前侧来车预警、道路标识识别、自动泊车辅助系统等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智能交互:基于车联网和智能车机,构建丰富的车内应用服务能力。实时定位,帮助车主或车辆即时连接所需线下服务;主动推荐或调整,探索结合用户数据与状态,推荐服务或者调整座椅、温度等。

车载娱乐:车载操作系统可搭配更大与更多的屏幕实现车机与人的交互;语音助理实现全车语音交互,并控制座椅、空调,请求互联网服务等;AI视觉技术监测司机状态,识别人的情绪,主动提供网联服务。

(3)车联网加速落地,推动车机+手机协同,支撑用车服务数字化。

随着C-V2X技术的发展落地,联网汽车销量正在迎来高速增长。数据显示,全球联网汽车数量从2018年开始,连续4年增速超过40%,在2020年销量将接近8 000万台。而随着大量车辆联网,用车服务数字化将从以手机为载体变为手机+车机协同服务。车机对比手机,拥有更大的屏幕,更佳的语音与视觉交互,以及更多维环境感知,有望在车险、车内生活等细分领域发挥更重要价值。图14所示为C-V2X技术标准落地时间,图15所示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图16所示为2025年手机与车机对数字化承载力指数。

图14 C-V2X技术标准落地时间

图15 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销量

图16 2025年手机与车机对数字化承载力指数

猜你喜欢

车险车主汽车
基于改进DeepFM的车险索赔预测模型的研究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听伴:抓住车主的耳朵
汽车的“出卖”
汽车车主的移动应用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百名车主评新车
基于 Tweedie 类分布的广义可加模型在车险费率厘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