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点赞耐寻味
2021-07-09李伟明
李伟明
微信时代,但凡是个单位,恐怕都有一个以上的微信工作群。微信工作群为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很多工作群,有效信息常常被大量的“大拇指”“小红花”淹没。尤其是,每逢职位甚高的人物在群里亮相,一个时间段内往往是点赞刷屏。久而久之,对群员来说,点赞成了一种仪式,成了一项任务,甚至成了一个负担。这就让人有点困惑了:大家纷纷点赞,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细节里面有文章。一个小小的微信群点赞举动,便可能隐匿了若干信号。不妨说几个事,都是真实存在的,从中或许可以看出些道道。
某县有个领导干部工作群,群员都是乡科级正职以上干部。县委书记经常在群里作指示、提要求,或者发布相关信息。这当然是很正常的,方便领导调度工作,本来便是这个工作群建立的初衷。问题是,书记以某种方式暗示,自己每发一次信息,所有群员必须及时点赞。这个做法就不是太有意思了。但比这更没意思的是,对于不点赞的群员,县里有专门的部门点对点提醒。如果三次不点赞,则由相关部门进行约谈;约谈之后再不“整改”的话,后果不消多说了——在一个县里,书记权力有多大,你懂的。
在这里,“点赞”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可怕的官威。这名县委书记的行为,已经涉嫌公权力滥用。对这个微信群来说,传递信息是次要的,“表忠心”才是首要的。于是,某些别有用心之徒刚好把它转变成了一个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绝佳场所,而另一些内心未必认同这种做法的人,为自己的处境着想,也只好违心地奉献几个拇指哥了。
需要说明的是,几年之后,这名县委书记因为贪腐问题落马了,这个变味的工作群也因之瓦解,而某些人在群里的某些“过火”表现,则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笑料。
另一个县,也有这么一个工作群。前任县委书记喜欢“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感觉,于是群里只要书记一发话,必定熱闹非凡,竖拇指的,献红花的,搜肠刮肚写颂词的,一浪高过一浪。后来县里换了个书记,新任领导明确表示,工作群就是发布工作信息的,如无特别说明,不要在群里竖那些毫无意义的大拇指、说那些毫无新意的废话,以免干扰正常工作。领导这么一说,自然,群里静悄悄的,除了有效信息,再无那些无谓的喧嚣。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下面的人做事靠谱不靠谱,关键还是看领导者的态度。所以,领导是否清醒理智至关重要。人们并非都想天天活得那么累,很多无聊的事情其实都是被逼出来的。形式主义之类的东西,如果上面说不要,正常人都是求之不得的。与此相类似,我们常常觉得讲真话的人少,也并非大家天生就不想讲真话。如果上级真心要听大实话,相信还是能听到一些的。
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工作群里,领导随便发个什么内容,点赞者齐刷刷全冒出来,拇指头一个比一个多。而如果是级别不高的同事在群里也发一个什么东西(哪怕是非常有价值的,甚至需要讨论或回复的),回应者却寥寥无几。大家即使看到了,也懒得动动指头回复几个字。
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看到的是点赞者的势利心态,看到的是某些人身上的权力崇拜症。他们的点赞是冲着职位来的,冲着权力来的,与信息的内容、价值毫无关系。
点赞这么一个微乎其微的小事,为什么会被人玩得变味了?我们到底该为什么而点赞,在什么时候点赞,在什么时候又可以理直气壮不点赞?这些本来不值一提的话题,现在却似乎有必要提一提了。
答案其实很简单。点赞是一种认同,是一种鼓励,是为了肯定相关信息的价值,是为了表示对发帖者的支持;它无关发帖者的地位、身份,只和信息本身有关。可事实上,众多点赞者是这样做的吗?在很多人眼里,只有上司,只有权位,只有利益,其他都可以忽略。当然,也有一部分点赞者,心思没有那么复杂,他们只是出于从众心理:大家都点了,自己不跟一跟,被领导盯上了、记下了可不好……这种从众心理扩散开去,又何尝不是一种平庸之恶!须知种种不良风气,不就是这样悄然成风的吗?“青萍一点微微发,万树千枝和根拔”,这个后果,不知人们在跟风之际,可曾想过?
小小点赞折射人品。当我们在感叹世风日下、道德滑坡时,避免权力崇拜,拒绝奉承逢迎,学会真诚做人,努力改善环境,何妨从这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