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疯狂的生意:校外补习班

2021-07-09丘萍

杂文月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补习班分数解题

丘萍

什么是你最大的烦心事?亲朋好友众口一词:校外补习班!翟姐让孙女上了两个班,一节课360元,一个月就得五六千!生活水准大幅下滑!据中国教育报专项调查的4000人中,92%的学生报了班,年花费都在万元以上,若从幼儿园到高中十几年,如果都拿真金白银说话,简直是大山压顶。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輸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别的孩子都学那么多,咱们不学一下还行啊?于是争先恐后。这个问题还要继续解决。”

社会办学机构,本来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而现实是公益属性的底线丢了,把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伟大工程畸形化了,当成了营利赚钱的工具。它们野蛮生长,成了疯狂的生意,咬定家长不放松,开设一对一、小班大班、预科班、衔接班、提高班,手段灵活,无孔不入,铺天盖地,势不可挡,差学生要补,好学生也不缺位,绘制了全员补习的奇景!他们把教育简化为一个字:分。进而演变为解题。广告云:“找一线名师,学解题妙招”“独家大招,秒杀重点题型”“好成绩源自好方法”。以考代练,以练代教,找解题套路,连电视台都在黄金时段摇旗呐喊为这些机构广而告之,遭网民吐槽。它们运用营销模式制造群体性“恐慌”,家长在急迫和焦虑的心态下听其诱导,中小学生课余、周六日与其无缝对接,寒暑假更是一头栽进补习的汪洋,齐步踏进了“第三学期”。效果怎样呢?一半以上家长认为“收效甚微”!有的家长开始疾呼:补习班不除,定无宁日!

今年两会上“校外补习班”成了热词。

怎么管住?建议有二:

一、必须解决脑瓜问题。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为谁培养?这个教育的核心问题始终没解决好。学校老师和家长——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都应来一次大学习大讨论,不弄清这个大前提,教育实践总是一笔糊涂账。家长无节制“烧钱”,越贵越补,越禁越补,这种很不正常不理性的集体选择,存在着扭曲的分数逻辑。大家应当明白:教育即生长,生长是目的。教育是系统有规律的,与孩子成长需求相对应。全国政协委员、某中学校长唐江澎说:“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要让孩子成为“责任担当者,终生运动者、问题解决者和生活优雅者”,不能学校作业没做完,补习班的又加上;孩子不堪重负,体质下降,小眼镜成批诞生;劳动不参与了,兴趣爱好扔掉了,时间被挤占,多彩的生活场景单一化,吞噬了他们的笑脸,孩子满脑子分分分,还谈什么理想志向,通通成了“做题机器”。这样的孩子是我们需要的吗?花了大把银钱的家长,难道不需要反思吗?学校也应回归本源,苦练内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也应随之建立。

二、立重典解决补习班问题。培训机构反客为主,店小二要夺老板的权,早已危及了教育生态,干扰了学校正常教育和秩序,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素质教育难以见效,成了教育的痛点。培训机构疯狂越界,发展无序,超纲教学,收费混乱,虚假宣传,包装“名师”,安全隐患等,岂能容忍?种种乱像,直指监管。《民办教育促进法》提供了监管的法律依据,然九龙治水,明显力度不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广大群众感受不到监管方面为他们排忧解难。为此必须握指成拳,打组合拳,出台“长牙齿”的重典,有针对性地整治,让百姓真正有获得感!

其实,对课外补习班的疯狂,不少家长和同学早就有清醒的认识。我的一个已经成为家长的学生,几年前就来和我讨论上补习班问题,我建议他听听孩子意见。孩子说,要相信我,现在我学习名列中游,两年后我会赶上,要给我留出发展空间!结果,孩子没有选择补习班,不仅兴趣爱好没丢,阅读、足球一直坚持,每天帮妈妈做饭,去年还考入了心仪的大学,成了人见人爱的孩子!难道不发人深省吗?

猜你喜欢

补习班分数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分娩补习班准爸不翘课
好不想上补习班啊
算分数
韩补习班传授举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