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
2021-07-09刘晓倩马皑
刘晓倩 马皑
[摘 要]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与网络资源和技术相结合,打造了“课前-课堂-课后”的全景教学模式,是未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法律心理学”课程为例,探讨其在跨学科课程中的应用。针对“法律心理学”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模式创新的具体内容,主要从课前导学、课堂研讨、课后巩固及建构多维考评体系对课程进行改革与设计,以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为国家培养复合型法学应用人才。
[关键词] 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法律心理学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中国政法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时代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以法律心理学为例”(JG2020A018);2020年度中国政法大学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问题主导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在法律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2020年度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跨学科课程建设项目“刑事司法心理学”;2020年度中国政法大学课程思政项目“法律心理学”
[作者简介] 刘晓倩(1989—),女,湖南衡阳人,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罪犯风险评估与心理矫治研究;马 皑(1962—),男,北京人,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在法律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B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0-0109-04 [收稿日期] 2021-01-08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现代化网络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一种教学方式[1]。跨学科课程通常是整合了两门及以上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培养学生跨学科研究与应用思维的课程。就法律心理学而言,它是以心理学为主要理论和方法,研究法律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法律行为的心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发生、发展与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是研究法律行为中心理现象的各门学科的统称[2]。该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内容包含法学、心理学中的多项专业术语,讨论议题对没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学生而言通常较为抽象。传统教学模式下,很难确保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充分吸收和理解,更难以引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应用,使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法律现象中的问题,为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力量。因此,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转化应用知识。
一、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近年来,翻转课堂的理念由西方传至我国,掀起了教学改革的新浪潮。翻转课堂注重调整课内课外时间,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它强调要将课堂的主体由“教师”交还给“学生”,学生可提前通过在线观看视频讲座、查阅课程资料等方式学习,实现将课堂内容“翻转”至课外。课堂上,教师不再重复讲述基础知识,更多的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以此实现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深度融合[3]。翻转课堂打造了“课前-课堂-课后”的全景教学模式,创设了一个更加高效灵活的课堂,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指将信息化教学方式融入传统课堂,建构出一种集两者优势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线上”通常是教师选定主要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是雨课堂、学习通或微信群等,将整理好的视频、电子书等教学资料上传至平台供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同时,线上还可以完成学生签到、提问、作业及教师测试、答疑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线下课堂教学则是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授课,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对知识点进行精讲与讨论,实现教学目标[4]。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多项研究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相融合或许是未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5]。高校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一代,对融合了互联网、新媒体元素的多样化教学方式更感兴趣。基于此,本研究将教学理念一致的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融合,探索其在跨学科课程“法律心理学”中的应用实践。
二、“法律心理学”课程现状与问题
“法律心理学”为中国政法大学心理系学生必修课程、法学等其他专业学生选修课程。课程旨在利用本校法学优势和心理学特色,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培养学生多学科研究视角和问题解决能力。课程的具体内容包括法律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法律创建心理学、法律实施心理学及法律监督心理学,其中法律实施心理学内容最为丰富,又包括执法心理、守法与违法犯罪心理及司法心理[2]。课程要求学生最终通过法律心理学知识总结法律行为的原因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和控制。可以看出,该课程对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知识背景、研究方法和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課程开设于秋季学期,3学分,共48课时。以往的教学以教师课堂讲述为主,穿插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当前,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授课方式不丰富,课堂互动不足
如前文所述,“法律心理学”课程仍然以教师讲述为主,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传统授课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课前预习引导及课后效果检查,且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学习体验等情况未能及时反馈,教师和学生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互动循环。另外,“00后”大学生在知识接受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他们思维活跃,有更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使他们热衷于追随新鲜、时尚的事物,因此仅靠单一的课堂讲解难以满足“00后”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尚未踏入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他们对许多复杂社会问题容易进行非黑即白的片面评价,难以形成辩证思维,需要教师的方向指引和把控。这就要求教师对传统课堂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丰富授课形式,在满足当代大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同时把握学习方向,提升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