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1-07-09尹俪
尹俪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需求。在此背景下,教师要摒弃传统教育理念,在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语文素养。本文主要围绕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育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而语文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和精神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
一、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的准备策略
教学目标在教师组织语文教学活动当中起着助推的作用。在实施名著导读教学时,教师若想实现“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首先需要把“导”作为目标导向,切实做好教学准备这一重要工作。“导”主要由效果导向和素质导向这两大部分组成。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实行名著导读教学前,首先要把教学效果放在主要地位,以保障准备工作的有效进行。具体来讲,教师需要详细地探究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抓住名著导读当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并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总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教学目标,使学生层层递进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为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打下坚实基础。以《朝花夕拾》这一课程为例,根据课文内容来设计相应的阅读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关于阅读整体目标的设计。在阅读《朝花夕拾》这一课程内容时,学生能够从中了解到鲁迅先生的成长历程,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加深自己对名著导读的理解,甚至还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使学生从阅读的被动状态转为自主阅读,提高其阅读能力。其次,关于阅读具体目标的设计。①在实行名著导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留出大量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使学生初步了解文本故事,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在阅读当中不断积累语言表达和运用的经验。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对于文中提及的人物或故事情节,学生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③在完成文本阅读后,学生可以采用书面表达的形式将读后感记录下来,以此更好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不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再次,以实践导向为根本出发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阅读模式会影响到阅读效果,还会影响到阅读质量的提高。在名著导读教学准备这一环节当中,教师在选择教学措施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这也是由于名著导读内容过长,与短篇课文存在差异的地方;第二,在阅读教学当中引入综合性教学法,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可以根据导读内容适当地引入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以《傅雷家书》这一名著为例,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进行文本导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使用自学或互学的方式进行阅读,更好地感受家书中作者的所思所想,最终使学生能够达到读写同步的效果,鼓励他们向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写信。
二、初中名著导读课堂中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采用多种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众多电子产品兴起,以及多种娱乐项目干扰的背景下,阅读却成了一件枯燥而又乏味的事情,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初中生来说更是如此。经研究表明,阅读兴趣的养成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效果起着推动作用,此时,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保障其阅读效果。
首先,教师在上课时需要向学生介绍文学作品的作者,激发其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如在进行《简·爱》这一名著导读阅读时,教师向学生介绍这个作品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从她的小说中可以强烈感受到地女权意识,包括《简·爱》也写出了女性对平等和自由的期望,这种类型的作品也是英国文学中从未出现的,准确来说,夏洛蒂·勃朗特是首个以女性为主题进行创作的作家。此外,她主要把自己的生活当作小说构造的蓝本,这种创作方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以及抒情色彩,这些独特的写作风格充分抓住了读者眼球。经过一番介绍后,学生会慢慢提起对这部作品的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归纳出作者的经典语录,让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以激发其阅读积极性。如在进行《艾青诗选》导读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读出艾青的经典诗句: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教师在读这些句子时不仅要灵活运用朗诵技巧,把文本中语句的情感表达出来,还需要结合自身经历使自己内心的情感更好地流露出来,以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
再次,在名著导读教学中引入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背景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距也随之拉大,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具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很容易对名著导读失去阅读兴趣,在短时间内很难提起钻研学习的心劲儿。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名著导读教学中引入图片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进行《香菱学诗》这一名著导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出相应图片,让学生认真观看图片中的内容,并开拓自己的思维将图片中的内容描述出来,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当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层層递进渗入到《红楼梦》的阅读和学习当中。
最后,在名著导读教学中引入成语俗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语故事和俗语归为一种类型的内容,大多学生都比较喜欢听这类故事。此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其引入教学当中,调动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积极性。如教师在上课时引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并问道:“同学们,你们认识徐庶这个人吗?由哪个故事形成了这个俗语?”当学生露出疑惑的表情时,教师再详细地向学生讲述关于这一俗语的故事,并告诉学生这个故事来自于《三国演义》,在这个名著当中还有更多的小故事,再向学生提出几个俗语,让学生利用课下空闲时间去阅读名著,找出俗语相对应的故事,让学生在下节语文名著导读课上用自己语言讲出相应故事。
(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文本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生正處于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时期,在阅读理解上较为薄弱,很难理解名著导读中的深层意义。此时,涂鸦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例如,在进行《水浒传》阅读教学时,首先,《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蕴藏着深厚的内涵,能够将人物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来,且惟妙惟肖,串画出一个个既平常又精彩的小故事。在学生阅读名著时,教师若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自由阅读,学生很可能会把名著当成小说去阅读。对待不同的名著作品,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的阅读步骤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去学习。第一步,先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写书经历,再大致地阅读文本内容,对文本中的人物能够有相应的感知。第二步,学生需要阅读选文内容,在名著中找出相应的选文去阅读。第三步,学生要认真细致地阅读文本内容,在对文章的结构框架有了大致了解后,再去阅读名著当中精彩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注重作者历史背景的讲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分析当前语文教材名著导读不难发现,很多经典名著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有体现,文体文风各具特点,且每本名著导读都会附上当时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履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名著文体与现代白话文差距较大,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脱离作者的写作背景、生平履历,很难真正地分析文章内涵,不能体会作者的写作心境,进而导致阅读质量下降。因此,在实际的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阅读前着重对作者信息、写作背景进行剖析,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降低阅读难度。例如,在进行《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导读时,主人公在故事中所发生的经历,学生若在阅读前没有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年代,那么在阅读时就会产生诸多疑惑。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地介绍“十月革命”的内容,以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阅读,加强对文本的理解,使他们在今后阅读时能先了解文本写作背景,为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教师需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认真做好教育工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学生为主找出其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龚建芳.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教学策略和模式研究[J].学周刊,2020(36):73-74.
[2]许勇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92-293.
[3]靳秀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