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

2021-07-09徐海娣

教育界·中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拓展性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徐海娣

【摘要】拓展性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能够不断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还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文章对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开展策略与实施方法开展

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拓展性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中,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参与课程教学实践的动力与热情,对学生的综合学习与阅读习惯发展具有良性作用。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开展拓展性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与鉴赏审美能力,这对于传承与渗透人文精神也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背景下,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标准不断升级,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等教学理念纷纷涌出,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及人文精神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1]。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进行拓展性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理解认知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知识储备的有效手段。现代教育核心素养理念下,为了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原则,将人文教育的渗透与传承融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

现代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注重的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与教师指导后,能够具备良好的、适合自身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必要基础能力与综合素质,如人文涵养、科学素质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现代化教育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传授基础教学知识,还需要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核心素养以及拓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作为教学目标,有效制定与规划设计适合学生发展与进步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为学生形成新时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外开展拓展性阅读教学,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一)利用课前預习拓展阅读学习资料

对于学生来说,课前预习十分重要,不仅能够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提前了解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常情况下,语文教材中的多数课文内容都涵盖了文学知识,这些教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水平等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学习与理解起来很有难度,如果提前进行教学材料的搜集,将这些文学知识进行拓展,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知识面,长期的文学积累还能够不断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与理解能力。在具体的拓展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认知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与考量,增强对每位学生的了解,为制定合理的拓展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利用课前预习与搜集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时,教师要积极鼓励与引导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与教学信息,弥补学生认知上的不足,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一些与圆明园古迹以及历史相关的战争等内容:鼎盛时期恢宏壮丽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一片废墟?它的毁灭为世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如果学生对这些内容与历史背景能够充分地了解,对于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就易如反掌。要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进行课程教学知识的预习与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中估量、销毁、瑰宝、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奇珍异宝等词语的意思,通过阅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概述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通过课堂评价的形式,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关于评价圆明园的词语或者短句。通过这种课前预习方式,能够在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

(二)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阅读拓展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拓展性教学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阅读动力,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采用问题式导入教学法进行教学,向学生抛出问题:“同学们,你们了解恐龙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恐龙?”在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当中,教师将自己收集的恐龙照片向学生展示,随着学生们一声声霸王龙、马门溪龙、剑龙、三角龙……教师再次提问:“看了这些图片,恐龙在你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它叫做恐龙呢?恐字是什么意思?”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教师将《飞向蓝天的恐龙》课题进行板书,并随即提出疑问:“为什么恐龙要飞向蓝天呢?”看着学生们一脸疑问,教师进行课文预习生字生词的检查,并带领大家阅读全文。通过这种问题式教学引导法,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紧随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与思考,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还能够通过对辨析课题的训练,有效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知识快速、高效地理解。

其次,在开展阅读拓展性教学实践时,教师就可以依据课文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情境中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制定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时,教师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认知规律、学习能力等为主要的教学课程方案设计依据,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与分析问题,以符合学生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教学[3],以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时,应该注重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慣的培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良好的阅读意识与阅读精神有效贯穿到学生的终身学习与生活中。比如,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生字时,要养成自主查找字典或者上网搜索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遇到优美词语与哲理性的名言名句时能够立刻摘抄或者记录下来,不断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加强对阅读词汇量的积累。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多方面地体会与领悟作者描写优美句子的技法与写作技巧,还能够提升自身的语文阅读语感,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多元化的阅读方法进行记忆与收藏[4]。比如,教师可以教学生制作一些文稿卡片,既方便保存又能够随时翻看。另外,在阅读到优秀的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精读、细读,通过在课文中做标记、打重点符号等形式加强对好词、好句的理解印象;在遇到不懂或者难懂的文学写作手法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处打上问号,边阅读边思考,待完成阅读后,再向教师或者其他同学请教与讨论。随后,有基础的学生还可以撰写此类读物的读后感来抒发个人对文章的理解、感受与体会,有效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阅读表达能力。

(四)构建拓展性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知识具有多元化、丰富性的特点,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拓展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局限,有效转变传统教学功利性的教学目标,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训练,有效增强学生对课堂内教学教材的补充与拓展,实现对学生全方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专门设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不断丰富图书角的书籍种类与数量,学生相互交换阅读。这些课外读物中不仅包含了如自然、科技、古诗集等类型的书籍,还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以及名言名句等多种类型的书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还能够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分享,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国内外的名著,有效增强课外阅读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拓展阅读模式,有效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拓展性教学要与时俱进,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与思考,有效明确拓展性阅读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良好、轻松、高效的阅读课堂,加强学生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拓展,促进自身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颖.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策略研讨[J].速读(上旬),2020(5):115.

[2]彭铭韫.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0(1):26-27.

[3]李秀娟.高效整合拓展延伸——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探讨[J].课外语文(下),2019(7):43,47.

[4]孔春梅.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拓展性阅读的实践与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1):44,40.

猜你喜欢

拓展性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初中英语拓展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