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建筑产业链成熟度阶段划分与评价维度研究

2021-07-09

山西建筑 2021年14期
关键词:部品成熟度产业化

刘 家 壮

(深圳时代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40)

0 引言

我国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尤其在建造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的传统建造模式还具有普遍性,这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且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1]。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推进现代建筑产业化方面不断实践,各地主管部门、房地产企业、建筑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业做出积极响应,取得了一些成绩与经验[2]。

现代建筑产业链可大致分为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和管理等阶段[3],具有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业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和过程管理信息化等特点[4,5]。目前,现代建筑产业链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产业链各阶段进行成熟度分析,发现问题,并寻找对策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成熟度理论的研究已趋于成熟,但产业链成熟度研究较少,因此在参照其他领域成熟度研究的基础上对现代建筑产业链进行研究,为产业链发展路径和运行机制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达到优化产业链的目的。

1 现代建筑产业链的构建

国内的产业链研究始于农业,现已扩展到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内的众多领域。目前,基于现代建筑产业化的产业链研究较少,产业链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丰富产业链研究内容。

结合相关文献,现代建筑产业链主要包括设计、工业化生产、施工装修和交付使用四个阶段。

在设计阶段,设计应符合工业化生产要求,便于施工装修,实现建筑交付后的使用功能。

在工业化生产阶段,工业化是现代建筑产业化的核心,应提高项目的预制率和装配率,保障部品构件质量。

在施工装修阶段,应培养专业的施工队伍,减少现场人工用量,加强机械化施工,且实现装修一体化,提高施工效率。

在交付使用阶段,应对潜在消费者做好产业化建筑宣传,并由房地产商和物业公司对产业化建筑进行运行维护。

现代建筑产业链如图1所示。

2 现代建筑产业链成熟度等级划分

2.1 初始级

初始级是现代建筑产业链形成的起步阶段,是产业化建筑从无到有的初始阶段,产业化建筑规模小,且未形成清晰的产业链观念。在初始级时,设计没有统一标准,采用模数混乱;工业化生产程度低,且预制构件、部品质量较差;没有有经验的专业化施工队伍,施工组织不合理;终端市场的消费者对产业化建筑不了解,且对其质量不信任。此外,在产业链全过程中,相关部门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等,相关企业间缺乏相互协调,且未采用信息化管理。

2.2 成长级

成长级是现代建筑产业链粗放式发展的阶段。在成长级时,产业化建筑规模增加,产业化建筑占所有新建建筑的比例增加,但产业链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政府未发挥对新兴产业的引导作用,设计规范仍未形成,导致同一地区模数不统一,施工方只能根据设计方的设计采购预制构件和部品;专业化施工队伍规模小,构件部品一次安装到位率低,未达到节约时间成本的预期目标;消费者对产业链及产业化建筑有基础的了解,但与传统建筑相比产业化建筑优势仍未突显。成长级是产业化建筑快速发展,但产业链发展相对滞后的阶段,是规范级的基础。

2.3 规范级

规范级是现代建筑产业链逐步规范发展的阶段。在规范级,相关部门和企业针对产业链和产业化建筑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化发展。如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对产业链和产业化建筑进行规范;设计方采用各地区出台的统一模数进行设计;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和部品根据质量检验标准进行检验;专业化施工队伍根据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施工,且有施工质量检验标准;消费者对产业链和产业化建筑进一步了解,与传统建筑相比,对产业化建筑有较强购买意愿;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产业化建筑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

2.4 成熟级

成熟级是现代建筑产业链各环节相对成熟的阶段。在成熟级,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定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对设计、生产和施工等环节进行指导;设计遵循统一的模数进行,便于预制构件和部品的采购;工业化生产水平高,预制构件合格率提高,预制构件种类增多;施工阶段运用专业化施工队伍,采用高度机械化施工,消除产业化建筑在建造成本上的劣势;针对消费者进行大力宣传,消费者会首先考虑产业化建筑;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各环节互通,产业化建筑综合效益进一步优化。

2.5 创新级

创新级是现代建筑产业链的最高等级,是产业链在成熟度基础上进行自我创新优化的阶段。在创新级时,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创新;设计充分体现现代化建筑的灵活性;工业化生产模式进行创新;施工组织优化;对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技术开发,使其进一步优化;产业链能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快速的响应,并进行后续调整。因此,创新级是在对产业链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成熟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通过自我创新对产业链进行优化的阶段。

3 现代建筑产业链成熟度等级评价维度的确定

基于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将现代建筑产业链成熟度评价标准进行延伸,考虑设计阶段、生产运输阶段、建造施工阶段、消费市场、管理与综合效益[12]、产业链协同度、政府导向七个维度,构建现代建筑产业链成熟度评价维度。

在设计阶段,主要考量标准化设计、集成技术设计和设计深度。标准化设计指构件部品设计考虑当地的模数标准,实现构件部品和建筑单元的设计标准化。集成技术设计指对多项技术进行集成,实现一体化设计,如室内装修与结构、机电设备进行一体化设计。设计深度即设计的完整度和合理性等。

在生产运输阶段,主要考量预制率、装配率、构件质量与构件的存放运输等方面。预制率和装配率是从构件部品生产的占比状况的角度评价产业链成熟度。构件质量管理主要考察构件生产的合格率和质量验收记录的完整性。构件的存放运输主要考察构件的存放管理和运输管理,如构件的堆放应减少二次搬运,运输过程要做好相关记录,并避免运输途中对构件造成损耗。

在建造施工阶段,主要考量施工组织管理、技术工艺和一体化装修。施工组织管理主要从专业化施工队伍和施工效率两方面体现优势。施工技术与工艺从施工的机械化程度进行考量,具体考量现场施工人工用量和机械化施工程度。一体化装修主要体现为厨卫系统一体化、内隔墙板系统一体化和水暖电气设备一体化等。

在消费市场方面,作为产业链在终端市场的延伸,主要考察产业化建筑的宣传力度、消费者对于产业化建筑的认知度与接受度、消费者对产业化建筑的购买意向。宣传力度主要指政府及房地产企业面向终端消费者对装配式建筑和现代建筑产业化的宣传程度。产业化建筑认知度指消费者对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全过程的认知程度,特别是对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区别的认知。产业化建筑接受度指消费者对装配式建筑的接受程度,体现在对其设计、生产、施工和装修是否满足消费者生产或生活需求。产业化建筑购买意向指对装配式建筑有购买意向。

在管理与综合效益方面,主要考量信息化管理和综合效益。信息化管理主要指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和信息管理一体化等的实现状况。综合效益指与产业化建筑相比产业化建筑在各方面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建造成本、资源节约效果和环保效果。

在产业链协同度方面,主要考量市场供求协同、建筑企业协同和协同创新。市场供求协同指在房地产市场中装配式建筑的需求量与供给量趋于一致。建筑企业协同在产业链全过程中设计、生产、建造、终端消费市场、政府相互协同发展。协同创新在产业链全过程注重各方面的技术创新,提高产业链的成熟度。

在政府导向方面,主要考量产业化政策的完整度、扶持力度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产业化政策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规定及相关的行业标准等,其从政策方面考量产业链的成熟度。政府实行扶持政策,可以调动产业化建筑的开发积极性,从而促进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所以扶持政策工作到位程度能影响产业化建筑的开发积极性。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对现代建筑产业化明确发展目标等问题。

4 结语

首先,对现代建筑产业链进行构建,将其分为设计、工业化生产、施工装修与交付使用四个阶段;

其次,在现代建筑产业链与成熟度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将现代建筑产业链成熟度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初始级、成长级、规范级、成熟级与创新级;

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对产业链进行外延,建立包括设计阶段、生产运输阶段、建造施工阶段、消费市场、管理与综合效益、产业链协同度与政府导向等因素的现代建筑产业链成熟度评价维度。

猜你喜欢

部品成熟度产业化
地域性视角下关中农村绿色建筑部品设计方法研究
高柔性车身生产线部品供应系统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产品制造成熟度在型号批生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整机产品成熟度模型研究与建立
CSI 住宅体系下的装配式装修部品的装配构件研究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刚好够吃6天的香蕉
基于集成的信息系统体系成熟度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