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感言
2021-07-09□姜畅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1年6期
□姜 畅
又到了端阳,榴花似火,烘云蒸霞,景象何等浓烈。“端”是开始之意,农历每月有三个“五”日,而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按地支推算,正是“午月”,所以“端五”也可写成“端午”,因古人常把“午时”当作“阳辰”,于是,端午又可称作“端阳”。名称错落变化,牵蔓有趣,想见古人用心良苦,对民俗节日沉潜着一种纯朴厚实的文化意蕴,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端阳节,最为人们知晓的,是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忧愤投江的故事。尽管“龙舟竞渡”这一风俗出现于屈原之前,是四五千年以前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一个节日。然而,几千年来,人们一直相信传说,这些传说竟把远古的风俗与纪念屈原结合得如此巧妙,而屈原的传说又包含着深远的意义。
屈原、汨罗江、龙舟……人文历史的精髓和底蕴,不仅存在于“缥缃卷轴”之间,又那样富于魅力地深深扎根于“乡风土俗”之中。我想,这就是一位爱国诗人的人格力量。
翻阅《离骚》《九章》《九歌》,总会有一种流霞散绮、怒涛拍岸的震撼灵腑的动人景观。人品与诗风,是那样密不可分,畅快人诗必潇洒,丰腴人诗必华赡,磊落人诗必悲壮,“此天之所赋,气之所禀”,不是能学到的。清代学者沈德潜评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如太空之中,不著一点;如星宿之海,万源涌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动,万物发生。古来可语此者,屈大夫以下数人而已。”评说极有见地,伟大的诗人一定怀有远大的志向与广博的学识,二者缺其一,就不可能有伟大的诗篇出现在人间。
由此引申开去,或谋政、治学、经商、做工、从艺等等,又何不是以“德”立言、以“德”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