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青”获得者高水平论文信息挖掘及其对青年人才成长的启示意义

2021-07-09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图书馆信息研究部贾珍臻崔琰琳黄炳家于世花

内江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期刊论文优秀青年高水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图书馆 信息研究部 贾珍臻 崔琰琳 黄炳家 于世花 杨 辉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优青”)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重要人才类项目。本文以近5年(2014-2019)地球科学领域39名获得“优青”资助的青年人才为样本,通过深度挖掘其高水平论文信息,明确了不同入选年龄段(Z1:31-33岁、Z2:34-36岁、Z3:37-39岁)青年人才的成长规律。入选学者基本都有SCI一区TOP期刊论文和Nature指数期刊高水平论文。Z1低龄入选群体基础创新能力最强,多在基础研究方面形成了从0-1的突破性创新成果;Z2和Z3中高龄入选的群体在各自领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成果认识,且研究更贴合国家重大需求。研究表明,“优青”的资助能够促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且对Z1和Z2群体的助力作用更为显著。青年学者需摒弃“短平快”的工作,潜心开展高水平基础性和契合国家发展重大需求的科学研究,真正做出高水平代表成果;相关管理人员也应遵循不同研究方向青年人才成长规律,避免拔苗助长,破除短时间唯SCI数量的相关考核,给青年学者营造相对宽松、自由,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科研氛围。

科研论文是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和成果的直接体现,是衡量科研人员在其领域内知识贡献的重要度量指标,在各类人才项目评价中均具有重要作用。科技部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表明鼓励发表高质量论文,以破除“SCI至上”和“唯论文”的评价导向。优秀青年人才是青年教师和青年科研人员中的领军人才,在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国家四青”(优青、青年长江、青年千人和万人计划青年拔尖)的重要类别之一,“优青”获得者是青年学者中的优秀代表,不同于“青年长江”和 “青年拔尖”等人才项目评审中对教学工作和团队建设的综合考量,“优青”评审更加重视申请人自身学术水平[1]。目前关于“优青”及其获得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学科领域的“优青”资助数量和资助率,获资助者年龄、性别、依托单位及所在地域等分布特征等方面。而对“优青”获得者高水平论文信息的挖掘以及对不同年龄群体青年人才成长轨迹的研究仍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优秀青年人才成长的认知。为此,本文建立了近5年(2014-2019)地球科学领域获得优青基金资助的青年人才信息数据库和青年人才高水平论文信息数据库,深度挖掘了代表优秀青年人才科研能力的高水平论文信息,揭示了地球科学领域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年龄段优秀青年人才群体的成长特点。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获取与数据库建立

(1)优秀青年学者数据库。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的2014-2019优秀青年基金获批名单为准,选取名单中的地学部的青年学者作为研究样本。通过网页检索等方式,构建包括学者年龄、学术职业履历、出国留学经历、获奖情况等在内的个人履历信息库(表1)。

(2)学者高水平论文信息数据库。研究采用“姓名+机构”的组合条件在Web of Science(WOS)中检索学者的文献数据,时间截止2019年12月31日。为提升文献计量的聚焦度,仅保留学者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文献作为计量样本。另外鉴于WOS中论文学科分类准确度不高问题,笔者基于自身对地球科学学科领域的了解,通过期刊名称、论文标题、关键词等主题信息对学者论文学科进行了重新划分,将所有学者的研究领域划分为大地构造、固体矿产、古生物、油气地质(煤层气研究也划入本类)四个大类,最终构建出本次研究的39人次、692条文献检录的目标文献库(表1)。

表1 研究涉及的“优青”获得者的单位及论文分布

1.2 测度指标

在评价学者学术水平时,常用的测度指标有学者年龄、高被引论文、h指数、被引频次等[3-5]。其中,高被引论文作为动态指标,存在难以回溯的问题;h指数与从事科研时间长短密切相关,对于评价青年学者有很大的局限性。鉴于以上因素,本文将学者年龄作为考量青年学者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结合了学者的学术年龄(发表第1篇学术论文的年份记做学术年龄元年)以达到对学者学术产出程度及成效的最准确评估;载文期刊质量和高水平论文数量是评价学者学术水平的最直接的测度指标。目前主要通过是否属于发表在Nature指数期刊,SCI期刊分区等来判断。对于SCI论文的判定,采用科研院所现行通用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来进行界定。而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则是依托于全球顶级82个期刊(其中地球科学相关的专业性期刊6个,综合性期刊5个),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型学术期刊数据库。因此,本次研究综合选用了学者年龄和学术年龄、载文期刊质量和高水平论文数量作为测度指标。

2 “优青”获得者分布情况

整体来看,在39人的“优青”获得者人才样本中,入选年龄在31-33岁(Z1)的有10人,34-36岁(Z2)的有14人,36-39岁(Z3)的有15人(图1-A)。不同方向的学者,其入选人数和入选年龄各不相同:大地构造和固体矿床方向分别有18人和14人,占比超过85%,入选年龄在31-39岁均有分布;油气地质方向有6人入选,其入选年龄介于34-38岁之间;而古生物方向1人,入选年龄33岁(图1-B)。另外,性别差异也非常显著,39人中,男性学者36名,在数量上占据绝对的优势。从学术年龄来看,这些青年人才获得资助时,学术年龄主要在5-10年,其中Z1群体学术年龄短,分布在4-7年;Z2群体次之,主体在7-10年;Z3群体需要时间最长,主体在8-10年,少数需要超过11-13年(图1-A)。截止统计日前,这些入选的青年学者的实际年龄分布在33-44岁之间,主体在34-40岁之间,Z1、Z2、Z3三个群体的实际年龄分布主体呈现明显的增大趋势(图1-C)。

图1 优青基金获得者分布特征图

3 “优青”获得者高水平论文特征

3.1 不同研究方向青年人才论文特征

(1)高水平论文数量特征。高水平学术论文,特别是Nature Index期刊论文、业内主流的国际SCI一区~三区期刊论文(含国内高质量学术期刊论文)的发表,通常可以代表青年学者的学术水平。整体来看,四个研究方向的学者中,不同层次的期刊都有发表,且整体以SCI二区和三区检索论文最多,SCI一区论文次之,SCI四区论文整体最少(图2A)。获得“优青”资助人数较多的大地构造和固体矿床方向的青年学者发表了最多的Nature Index期刊论文和SCI一区论文,同时SCI二区和三区论文也很多;油气地质方向青年学者发表的论文主要为SCI二区和三区,而Nature指数期刊论文和SCI一区论文数量较低(图2A)。从入选时已经发表的论文平均数据来看,油气地质方向的学者发表了数量最多的论文(近18篇),但其SCI一区论文(或Nature指数期刊论文)数量最少(1篇);固体矿床平均论文总数次之,同时SCI一区论文(或Nature指数期刊论文)较多(3篇),大地构造方向平均论文总数最少,但SCI一区和二区论文的比例较高,论文总数平均偏低与群体中年龄较小的人较多有较大关系(图2B)。

图2 不同研究方向学者论文分布情况

(2)高水平论文目标期刊。对论文所发表期刊的统计表明,对于不同研究方向,其目标期刊存在较大差异(图3)。对于地球科学领域Natue Index期刊和SCI一区TOP期刊,由于期刊本身定位的差异,大地构造和固体矿床方向在5个综合类和5个专业类Nature Index期刊基本都有论文发表,古生物方向在3个综合类和2个专业类Nature Index期刊有论文发表,而油气地质方向主要在GCA期刊有论文发表(图3)。对于SCI二区~四区的期刊,不同研究方向差异较大,不具有横向对比意义。

图3 不同领域学者发表Nature Index期刊论文的期刊分布

3.2 不同入选年龄段青年人才论文特征

对比不同年龄群体青年人才高水平论文分布特征可以发现,不同群体的论文分布表现出极大的不同。整体而言,年龄越小的入选者,其入选时已经发表的代表原创性高水平成果的Nature Index期刊论文和SCI一区论文越多(图4)。Z1低龄青年群体每位学者SCI一区论文(或Nature Index期刊论文)等最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平均值在4.5篇,这与目前国家自然基金委对项目申请所要求的5篇代表作相当,反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进行人才评价时在破除唯论文方面,采取的重视5篇代表作制度的举措的合理性,这将更有利于促进青年人才对高水平原创性成果的重视,促进青年人才更好的成长和低龄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如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所高翔研究员(33岁入选)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汪在聪教授(32岁入选)在获得“优青”资助时共发表论文5~6篇,其中均包含有Nature或Science正刊等学术领域最高水平的期刊论文,这些低龄入选的青年学者多从事基础性和应用基础研究,正是这些从“0到1”的相对具有原创性意义成果的取得,使得他们在较低的年龄即获得业内专家的肯定和认可。

图4 不同年龄群体不同层次学术论文分布特征

而对于获得“优青”资助时年龄相对较大的青年人才,从统计结果来看,其发表在Nature Index期刊和SCI一区期刊的论文数量较少,其论文主要集中发表在以SCI二区为主的业内权威期刊和主流期刊(图4),并通过长期积累,形成较为系统的整装成果认识。相比于同年龄段的未入选者而言,这些学者更倾向于将科研工作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高水平成果整体仍较为突出。另外,从人才梯队建设工作方面而言,保证对这些年龄相对较大的优秀青年学者的支持,可以充分激励这部分优秀研究人员在获得“优青”资助前后都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从而有效防止人才梯队建设中人才断层现象的出现。

3.3 不同入选年龄段青年人才成果产出规律

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对于三个不同入选年龄段的青年人才,其成果产出效率也存在较大差异。Z1低龄青年群体年平均发表2篇SCI论文、其中SCI一区和SCI二区各约0.75篇,产出效率最高;Z2中龄青年群体年平均发表1.8篇SCI论文,其中SCI一区论文0.25篇,SCI二区0.73篇,一区论文产出效率大大降低;Z3中龄青年群体年平均发表1.55篇SCI论文,其中SCI一区论文0.14篇,SCI二区0.67篇,在三个群体中成果产出效率最低(图5)。同时,对这些青年人才发表论文效率与学术年龄的关系特征表明,即便是这些优秀的高层次青年人才,其发表论文的效率也随时间呈现出明显“高-低-高-低”的波动性特征(图6),很难保证每年都有高水平论文的发表。

图5 不同年龄群体青年人才的年均论文产出效率

图6 不同年龄群体青年人才的平均论文产出效率与学术年龄关系图

4 “优青”对青年才人成长的助力

国家“优青”资助率低、竞争激烈,获得“优青”能够增强青年人才的信心和研究热情,同时较充足的经费支持和所在单位的政策倾斜能够促使这些青年人才在研究工作方面具有更大的自主性,促使优秀青年人才在成果产出、奖励荣誉、获得杰青资助等方面的快速成长。统计结果表明,对于Z1、Z2、Z3不同入选年龄的三个优秀青年学者群体,获得“优青”支持后,其发表论文数量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图7)。Z1群体在资助期内,年均发表论文数量与资助前相比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并在4年后快速增长;Z2群体在资助期内,论文发表保持相对稳定,并在第5年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Z3群体的高水平论文在资助期内反而有一定的下降趋势,但从第四年开始呈现较为快速的增长趋势。从获资助前后所公开发表的论文中第一作者论文和通讯作者论文的比例来看,获得资助之后,特别是4年之后,这些学者作为通讯作者(学生第一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比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反映了在“优青”资助的3年中,这些青年学者的科研团队建设工作已具有明显成效,并在项目完成之后保持良好的上升势头,也是第4年之后论文数量整体快速增长的原因。

图7 青年人才获得“优青”资助前后论文产出效率对比图

5 “优青”人才论文信息的启示意义

(1)青年学者需潜心科研,做出高水平代表性成果。在人才评价工作中,破除“四唯”的重要一唯即破除“唯论文”,其基本原则是不数论文数量,而是看成果是否高水平。目前,用代表作来评价学者水平已是大势所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优青”的申请指导中也明确要求5篇代表性论著。对不同年龄群体青年学者高水平论文信息的分析结果表明,在Nature Index和SCI一区TOP等高水平期刊发表系列创新性成果,更容易在更小的年龄获得资助。从2019年开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中,将科研活动分为“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四种不同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研究本质上都要求在不同方面取得代表性原创成果。因此,对于有志申请“优青”的青年学者,需要摒弃“短平快”的低水平工作,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潜心开展高水平基础性研究或契合国家发展重大需求的科学研究,真正做到出高水平代表成果。

(2)管理人员需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分类推动“优青”申报。目前,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在广泛动员青年科研人员申报优青基金[3]。本文对近5年已获得资助的优秀青年人才高水平论文信息的研究表明,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年龄群体优秀青年学者需要达到不同的基本条件。因此,在动员青年科研人员申报“优青”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学科方向优青基金的基本条件和青年学者个人实际条件,切实遵循青年人才成长规律,分类推动优青基金的申报,避免拔苗助长。另外,获得“优青”资助的这些优秀青年学者的成果产出也仍然表现出波动性特征,因此高校和科研院所应为青年学者营造相对宽松、自由的科研氛围,避免考核周期过短导致青年学者被迫“短平快”,同时由于“优青”基金对青年人才的促进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也将名额由2018年之前的每年400人增加到2019年及以后的每年600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优青”对Z1(31-33岁)和Z2群体(34-36岁)的助力作用较Z3群体(37-39岁)更为明显,因此建议在新增加的每年200人名额中,可以适当增大Z1和Z2群体的比例,促进更多中低龄青年人才尽早脱颖而出。

猜你喜欢

期刊论文优秀青年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我国体育学领域高被引学术期刊论文特征分析
第五届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论著奖评选揭晓
中国优秀青年女子冰球运动员滑行速度与体能的相关性分析
南县: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文学陕军·陕西优秀青年作家进百校”活动开启新模式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宝鸡文理学院科研论文计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