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暖流》:文本细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2021-07-08姜平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王辉暖流文本

姜平

教学文本需要细读。

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暖流》文本内容之后提问: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事件的哪些元素则没有描写?学生研读文本后就会发现:重点描写了江主席与王辉等大学生接力背诵古典文学作品的过程,略写了事件前后的内容,而江主席为什么要来、江主席是怎么来的等内容没有涉及—如此进行素材编辑,旨在更好凸显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的特点,展现了选材为表达中心服务的原则。结构设置上,教师则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事件的中心词“交谈背诵”,依照“交谈前、交谈时、交谈后”的思路对文本进行板块划分,让学生认识到,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将情节更加清简化,让中心更加集中。

很多学生在面对事件素材时,总是习惯于事件怎样发生的就怎么写,没有处理素材、整合素材的意识。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从文本细读中体会了必要的删减提炼、规划统整的技巧。

《暖流》紧扣江主席访问南开大学时与师生共同交流、背诵古典文学作品的经过,对江主席的言行细节进行了形象展现。教师引导学生从描写江主席的语句入手,提炼出江主席在对话时的提示语:“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和蔼地问……”“拍着王辉的肩让他坐下”“江主席强调说……”“江主席也很有兴致地参加了进来”……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内容的细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江主席?学生就可以细节性的词语来感受人物形象。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着力从文本语言入手,帮助学生积累文本细读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正面感知江主席形象之后,则将关注的视角转向王辉身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联系对比的分析王辉前后的心理变化:緊张害怕—自信大胆—激动佩服。王辉内在心情变化的轨迹,正与江主席的言行相互映照。教师适时提问:作者为什么如此设置呢?这对于刻画江主席的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作用?这种双线并进的描写方法,是这篇文本展现出来的特色,需要让学生在文本研读中形成感知。

教师还可以采用角色置换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看成是文本中的王辉,站在王辉的立场上思考:如果你也经历了与国家主席一起背诵诗词的过程,还想对江主席说些什么?最后,教师还可以紧扣题目“暖流”组织学生结合文本尝试解构:“暖流”指什么?如果让你用一段语言描述这种“暖流”,你会怎样写?

课文蕴藏着丰富的教学价值,文本细读中,我们既要紧扣文章习得表达技巧,又要从文本细节入手体悟人物人格魅力,促进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南通市海门区四甲小学)

猜你喜欢

王辉暖流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Chinese Acupuncture
一撇的漫画
竹之韵
属于冬日的褐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The Thought on PPP in China
那一股 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