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格局下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需要把握的三条路径

2021-07-08边燕燕

重庆行政 2021年2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边燕燕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决策。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1],是新时代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的内在要求和现实路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搞建设,推进经济运行“内卷化”,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依托“中国制造+中国消费”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自身“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牢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就是要通过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形成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相互促进的“莫比乌斯环”,在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的同时也可以带动世界经济的复苏。[2]

一、新发展格局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会对我国“十四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带来深刻影响。就区域经济发展而言,“国内大循环”要求加快破除地区之间的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更加重视国内市场需求与产业供给之间的平衡,由此会带来地理分布上相近的区域一体化提速,由此而形成的都市圈与城市群建设,将会成为下一轮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3]“国内国际双循环”要求深入实施改革开放,由此会带来国内各区域一边“八仙过海”对内合作,一边“各显神通”对外开放。2020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此,成渝地区要因时而谋,因势而动,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确保将党中央对成渝地区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全面贯彻下去,助力成渝地区加快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二、当前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成渝地区的“圈外”交流需加强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成渝地区不仅要建设成为西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还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两中心两地”。由此可以看出,党中央对成渝地区的发展赋予了“三重期望”:一是站在成渝地区看成渝地区,在成都、重庆两个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下将成渝地区自身建设好;二是站在西部地区的视角看成渝地区,发挥成渝地区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超大城市群的优势,撬动西部地区发展;三是站在全国的视角看成渝地区,成渝地区要认清在推动形成我国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中的作用,主动承担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等其他城市群一道推动我国东、中、西协同发展的任务。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关注和亲自部署,为四川和重庆深入开展交流合作吃下定心丸、种下新希望。2021年以来,四川与重庆在交通、产业、水利、生态、司法、社保、教育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两地有关方面签订合作协议达200余份,大大加快了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进程。而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成渝地区“圈内”之间要联系,成渝地区还要强化与“圈外”省份的联系。实际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经提出,陕西、贵州、甘肃等相邻省份甚至广东这样的东部省份都纷纷表达了参与或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强烈愿望。对此,成渝地区要抓住当前党中央大力支持合作交流和“圈外”省份积极呼应参与的机会,用好用活国家在该地区的各类开放利好政策,积极与圈外对接,加快对外开放合作步伐。

(二)成渝地区的发展底盘需夯实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成渝地区不断夯实自身经济发展底盘。在粮食生产方面,成渝地区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诸多特色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也面临着生态绿色、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自我供给不足需要大量外调的现实。在就业方面,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快速推进,成渝地区要面临从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地转变为劳动力吸引地、吸收地的转变,就需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顺应这一发展形势要求。在投资方面,今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受到疫情的一定制约,投资仍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如何精准发力,发挥投资的有效性成为成渝地区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三)成渝地区的风险意识需提升

抓好风险防范工作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外资撤离方面,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还在继续,而由经济因素驱动带来的外资主动撤离和由政治因素驱动的外资被动撤离混淆在一起,对科学辨识外资撤离问题带来一定困难。在金融风险防范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带来地方财税收入减少,部分地方债务问题会有所凸显,同时近期频发的企业信用债实质性违约事件,给资本市场的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2020年我国开启长江流域全面禁捕,开启长江“十年禁渔”,随着这一工作的深入推进,大量年龄偏大、生存技能差、转产就业难的渔民“退船上岸”会给地处长江上游的成渝地区带来一定的社会稳定压力。

三、新发展格局下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把握的三条路径

(一)做大朋友圈,增强关系网

一是以“一带一路”为媒,以产业融合互动为基础,强化成渝地区与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联系,加快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关于“加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促进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引擎”的目标,这一目标在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得到再次的强调。二是以通道建设为抓手,强化成渝地区与贵州、湖南、广西等省区的联系,拓宽成渝地区对外开放渠道,尽快落实《国务院关于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9〕67号)的要求。三是以产业分工与合作为抓手,强化成渝地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个国内高水平城市群的联系,借鑒其他城市群发展经验,并利用其在资本、技术、人才、市场、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优势,努力缩小与中东部地区的区域差距。四是发挥四川、重庆同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任务的优势,持续畅通成都的亚蓉欧、重庆的渝新欧的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同时,抓住RCEP签订带来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深化与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率先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二)做稳基本盘,织密防护网

一是稳住粮食安全基本盘。不断提升成渝地区提供产地安全、产品优质的农产品生产能力,巩固该区域作为我国主要水果蔬菜输出地的地位,逐步扭转该区域在优质大米、优质大豆、优质牛羊肉等方面自我供应较为薄弱的局面。二是稳住就业基本盘。发挥成渝地区劳动力丰富的优势,以产业链完整为前提,因地制宜發展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组装、特色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生产性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鼓励快递、外卖、餐饮等服务性劳动密集型产业,尽最大可能有效增加就业岗位供给。三是稳住投资基本盘。保持机场、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方面的传统基建投资,不断加大在5G网络、智能计算、信息安全、转型促进、融合应用、基础科研、产业创新等方面的新基建投资,此外,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管理,加强以健身广场、智能回收、智慧车棚、智能快递柜、共享充电桩、邻里中心、社区花园、商业便民、社区养老等城市微基建投资力度。

(三)做好防风险,筑牢安全网

一是防范外资撤离风险。要科学研判外资在本区域的投资意愿、投资数量、投资领域等动态情况,同时也要做好本地区企业在海外地区的各类风险防范。二是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一方面,我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必然带来各级地方政府收入锐减,地方政府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增加,因此,要密切关注成渝地区地方政府举债情况,全面检测区域内各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建立起全口径的债务衡量体系,让隐蔽风险显性化,有效防范局部金融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不断完善资本市场规则,强化信息披露等手段,加强对成渝地区各类金融公司的监管,防范经营行为不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带来的风险。三是防范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社会矛盾风险。可参照当前的精准扶贫措施,对上岸渔民给予一段时间的生计帮扶,帮助其顺利融入陆地新生活并获得一定生存技能,从而为成渝地区执行禁渔令,共同建设长江上游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提供持续保障。

基金项目: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XSH01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EB/OL].(2020-09-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9/01/c_1126440591.htm.

[2]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重要讲话[EB/OL].新华每日电讯第2版.(2020-07-24).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20-07/24/c_139236981.htm.

[3]张明.准确理解“双循环” 推动新一轮区域一体化发展[N].四川日报,2020-08-26(6).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责任编辑:粟 超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